代艷娜 劉青海 潘虎
摘 要:我國目前防治大白菜軟腐病的農藥除了明確登記的7種殺菌劑以外,還有中生菌素、梧寧霉素、喹啉銅、氫氧化銅、噻唑鋅等5種防效較好的殺菌劑。生產上應根據農藥的推薦使用方法和用量科學合理地進行使用,才能達到最佳防治軟腐病的效果。
關鍵詞:大白菜;軟腐病;登記農藥;防治效果
中圖分類號:S48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200515005
大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 (Lour.) Rupr. )又稱白菜、包心白菜、黃芽菜、結球白菜,屬十字花科蕓薹屬蔬菜,起源于我國,有著6000~7000a的悠久歷史,在世界各地廣泛栽培,目前在我國種植面積和產量均位居前列,因其營養豐富、味美價廉、易儲存、易運輸、長期食用利于身體健康,是大眾較為喜愛的蔬菜之一[1,2]。不論是露地種植還是大棚種植,軟腐病都是影響大白菜優質高產的主要病害之一[3-5]。大白菜軟腐病又稱水腐病和腐爛病,通常發生在生產、運輸、儲存和銷售等環節中,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極其嚴重的破壞[6]。其致病菌常為胡蘿卜軟腐果膠桿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 Carotovorum 簡稱Pcc),近些年的研究發現,一些新的病原菌Pantoea agglomerans、Pectobacterium aroidearum[7,8]也可引起軟腐病癥狀。軟腐病一般多發生于蓮座期到包心結球中后期,病菌通過昆蟲、雨水、灌溉水傳播。田間管理及地下害蟲引起的傷口為病菌侵入創造了條件[9],此時如遇高溫多雨季節,細菌繁殖快,易發病,擴展快,一旦感染后損失慘重。據文獻報道,軟腐病輕的損失30%~40%,重的損失60%~70%,甚至絕收[10]。
目前,有7種農藥明確登記用于防治大白菜軟腐病,另有2種微生物源殺菌劑和3種化學殺菌劑,雖未明確登記其防治對象包括大白菜軟腐病,但已通過研究證實這5種農藥通過拌種、噴霧和灌根等方式使用,安全且防治軟腐病效果較好。本文根據農藥登記信息和相關文獻,對登記在白菜上防治軟腐病的農藥及其防效進行了統計和總結,并針對實際生產中防治大白菜軟腐病的用藥問題提出了參考建議。
1 大白菜軟腐病登記農藥及防效
1.1 大白菜軟腐病登記農藥
目前,我國大白菜軟腐病登記農藥包括3種微生物源殺蟲劑(其中1種是復配藥劑)和4種化學殺菌劑(表1)。
1.2 大白菜軟腐病登記農藥的防效
1.2.1 枯草芽孢桿菌
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是芽孢桿菌屬的一種。丁中等[11]研究表明,用枯草芽孢桿菌菌粉拌種處理的前提下,大白菜軟腐病的平均防效為59.65%~73.75%,而用菌粉拌種基礎上再在大白菜生長中、后期繼續噴霧防治,防效一般可再提高10%~20%。關于用藥量的問題,試驗結果表明,用藥量增加1倍防效增加不明顯,而減少1/2用藥量,防效則降低幅度較大,可達到30%左右。因此,以25g/667m2拌種,大白菜蓮座期再以25g/667m2劑量噴霧2次,防治大白菜軟腐病效果較好,可達到73.8%。此外,前期用枯草芽孢桿菌菌粉拌種對大白菜可以起到促生增產作用,增產幅度為8.8%~22.1%,平均為14.65%。
1.2.2 氯溴異氰尿酸
氯溴異氰尿酸(Chloroisobromine cyanuric acid,又稱德民欣殺菌王、消菌靈、菌毒清、碧秀丹)是一種低毒殺菌劑,噴施在作物表面能慢慢地釋放次溴酸和次氯酸,次溴酸的活性遠高于次氯酸,有強烈的殺滅細菌、真菌的能力。當其噴施在作物上,會發生內吸傳導從而釋放次溴酸,起到較強的殺病菌作用。另外,其起始原料富含鉀鹽和多種微量元素,能夠促進作物生長。氯溴異氰尿酸對水稻、蔬菜、花生、油料作物、郁金香、植物花卉、果樹等作物的多種病害均有特效。研究表明[12],按1∶1000倍比例噴施50%的氯溴異氰尿酸水溶性粉劑(間隔7d),可以防治80%以上的大白菜、甘藍、花菜、蘿卜的軟腐病、黑腐病等病害。
1.2.3 氨基寡糖素
氨基寡糖素(Oligosaccharins,也稱為農業專用殼寡糖)是一種微生物發酵提取的低毒殺菌劑。其是通過改變土壤微生物區系,促進有益微生物的生長,抑制一些植物病原菌,從而誘導植物對多種真菌、細菌和病毒產生免疫和殺滅作用,多用于防治果樹、蔬菜、煙草、中藥材、地下根莖和糧棉作物上細菌、真菌及病毒引起的多種病害。在發病初期用1000倍氨基寡糖素噴霧2~3次(間隔10~15d),可以很好地防治蘋果、梨、棗等果樹的銹果病、炭疽病、銹病、花葉病、棗瘋病等病害。自幼苗期開始用1000倍2%氨基寡糖素復配或者其它有關防病藥劑連續噴灑2~3次(間隔10d),對瓜類、茄果類蔬菜的病毒病、灰霉病、炭疽病等病害有較好的防治效果。殼寡糖還具有刺激植物生長,促使農作物和水果蔬菜增產豐收的作用。在日本,氨基低聚糖已被用作植物生長調節劑,以提高某些作物的產量。張文清等研究了氨基寡糖對黃瓜生長的影響,結果表明,氨基寡糖能增強黃瓜對霜霉病的抗性,果實收獲期可提前3~5d,產量也明顯提高。氨基寡糖素具有微量、高效、低成本、無污染等特點,已作為殺菌劑在我國進行了大面積的推廣應用,對我國農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目前尚未有氨基寡糖素對大白菜軟腐病防效的相關研究報道。
1.2.4 噻森銅
噻森銅(Thiosen copper)是由浙江東風化工有限公司研制的一種新型廣譜低毒殺菌劑,該公司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已獲得中國發明專利(ZL00132657.0)。可用于防治水稻細菌性條斑病和白葉枯病、大白菜軟腐病及番茄青枯病等20余種作物60多種病害。目前登記用于防治大白菜軟腐病的農藥20%噻森銅懸浮劑和30%噻森銅懸浮劑均由浙江東風化工有限公司生產。王華弟等[13]研究發現,在葉面上噴施20%噻森銅懸浮劑,對水稻細菌性病害白葉枯病的防效可達到85.4%~90.7%。易金全等[14]報道了噻森銅對黃瓜細菌性角斑病的防效在65%以上,灌根防治辣椒青枯病的防效達到52.33%[15]。同時吳振新[16]報道了其對鐮刀菌真菌引起的甘薯蔓割病防效也較好。以上這些研究結果表明,噻森銅懸浮劑對細菌和真菌引起的某些病害均有防效。然而,目前尚未見到噻森銅懸浮劑對大白菜軟腐病防效的相關報道,建議先采用推薦使用濃度30%噻森銅(100~135mL/667m2)或20%噻森銅(120~200mL/667m2)方法(噴霧)進行小面積試驗,獲得可靠結果后再大范圍使用。
1.2.5 噻菌銅
噻菌銅(Thiodiazole copper)是由浙江龍灣化工有限公司發明研制的一種防治細菌性病害持效期較長的藥劑,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具有良好的傳導性能,同時具有內吸治療和保護預防作用,正確合理使用對已登記作物較安全。經多次大面積、廣范圍的試驗、示范和推廣應用證實噻菌銅對細菌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也有較好的防效,包括西瓜枯萎病、煙草野火病、大白菜軟腐病、水稻細菌性條斑病和白葉枯病、黃瓜細菌性角斑病、柑橘潰瘍病和瘡痂病等。據文獻報道[17,18],在大白菜苗期和蓮座期,用500倍藥液噴霧全株,連續用藥2~3次(間隔7~10d),對大白菜軟腐病防效較好。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植保所[19]試驗發現,噻菌銅對大白菜軟腐病防治效果可達76.92%~79.72%,高于農用鏈霉素72%的防效。
1.2.6 春雷霉素
春雷霉素(Kasugamycin)屬氨基糖苷類抗菌素,是由放線菌產生的代謝產物[20]。1963年第1株春雷鏈霉菌在日本奈良縣春日神社境內的土壤中被分離出;1964年我國研究人員在江西土壤中分離出一種小金色鏈霉菌[21,22],并發現其產生春雷霉素。春雷霉素兼具農用殺菌劑和醫用抗生素,本身具有較強的滲透性和內吸性[23],主要是通過抑制病菌菌體的蛋白質合成,抑制菌絲伸長和造成細胞顆粒化,干擾病菌在農作物植株內生長繁殖,從而達到防治病害的目的,是一種抗生素類生物農藥,對作物及環境安全、無殘留。春雷霉素的推廣使用,有利于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綠色無公害食品的開發。對防治西瓜、黃瓜、桃、番茄、馬鈴薯、大白菜、水稻等多種農作物的細菌、真菌病害有效[24-26]。據文獻報道[25],2%春雷霉素可濕性粉劑對白菜軟腐病的防治效果極好,2%春雷霉素可濕性粉劑50mg/L處理劑量優于72%農用硫酸鏈霉素480mg/L處理劑量對白菜軟腐病的防效,且春雷霉素使用劑量遠低于農用硫酸鏈霉素。
2 其它防治大白菜軟腐病的農藥及防效
2.1 梧寧霉素和中生菌素
梧寧霉素(Tetramycin)是由一種來源于廣西梧州土樣的放線菌產生的代謝產物發酵制成的生物殺菌劑,適用各種農作物多種真菌病害的防治。經研究證實其對果樹腐爛病和斑點落葉病、棉花黃(枯)萎病、大豆根腐病、水稻紋枯病和苗期立枯病、人參和三七黑斑病、茶葉茶餅病、葡萄白腐病、西瓜蔓枯病、根腐病及莖基腐具有特效,同時能明顯促進創傷組織愈合,促進幼苗根系發育和老化根系復蘇,提高作物抗病能力,優化作物品質。
中生菌素(Zhongshengmycin,又稱克菌康)是中國農科院生防所成功研制的一種新型農業抗生素,是一種具有保護性、觸殺、滲透作用的廣譜殺菌劑。中生菌素對農作物的細菌性病害及一些真菌性病害具有較高的對抗活性,也具有一定的增產作用。趙辰瑞[27]研究了4000倍液的72%農用鏈霉素可溶性粉劑和90%新植霉素可溶性粉劑、1000倍液的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以及800倍液的0.3%梧寧霉素水劑對大白菜產量和對軟腐病防治效果的差異;結果表明,中生菌素與梧寧霉素對白菜的生長態勢與產量的促進作用均優于農用鏈霉素和新植霉素,增產率分別為33.09%、40.23%,其中梧寧霉素表現出顯著的增產作用,梧寧霉素對大白菜軟腐病防治效果達84.46%~87.26%。韓鳳英等[28]研究表明,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對大白菜軟腐病的防效在74%以上。
2.2 喹啉銅
喹啉銅(Axine copier)是一種有機螯合銅內吸殺菌劑,既能治療病害,又能保護作物,對大多數細菌和少數低等真菌引起的病害具有防治效果[29]。當其噴施于作物表面時,會形成嚴密的保護膜防止再次侵染發病,同時又可直接殺死膜內致病菌。連續使用無抗藥性,不易產生藥害,安全性高,持效期長,具有低毒、低殘留、環保的特點。黃雅俊等[30]開展了喹啉銅懸浮劑對楊梅癌腫病的田間防效研究;結果表明,在楊梅春梢抽發期,用推薦劑量含有效成分335~446.7mg/kg的33.5%喹啉銅懸浮劑連續施藥3次(間隔7d),對楊梅癌腫病的防治效效果可以達到67.7%~71.3%,并對楊梅和其它非靶標生物具有安全性。韓鳳英等[28]研究發現,33.5%喹啉酮懸浮劑按4000mg/L劑量施藥3次,對大白菜軟腐病的防治效果可高達88%以上,可見喹啉銅對大白菜軟腐病具有顯著的防治效果。
2.3 氫氧化銅
氫氧化銅(Copper hydroxide)可以作為一種化學殺菌劑。其殺菌作用主要通過釋放銅離子被萌發的孢子吸收,當達到一定濃度時,就可以殺死孢子細胞,從而起到殺菌作用。農業生產中氫氧化銅作為一種農藥被用于防治多種蔬菜、水果、糧食作物的多種病害。研究證實其對柑橘瘡痂病和樹脂病、水稻白葉枯病和稻瘟病、馬鈴薯早疫病和晚疫病、蔬菜黑斑病和黑腐病、胡蘿卜葉斑病、芹菜細菌性斑點病和早疫病、茄子早疫病和炭疽病、菜豆細菌性疫病、蔥紫斑病和霜霉病、辣椒細菌性斑點病、黃瓜細菌性角斑病、香瓜霜霉病和網紋病、葡萄黑痘病和霜霉病、花生葉斑病、茶樹炭疽病等均有較好的防效。曾向萍等[31]研究表明,在白菜軟腐病發病初期,按20g/hm2劑量每隔7~10d噴施46%氫氧化銅水分散粒劑1次,連續噴施2次,對大白菜軟腐病的防效高達83.82%。
2.4 噻唑鋅
噻唑鋅(Zinc thiazole)是一種兼有強力保護和內吸殺菌治療作用的新一代高效、低毒、安全的農用殺菌劑,由中國自主研發創制,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專利號:ZL00132119.6)。用于防治細菌引起的農作物病害[32],已在水稻、柑橘、黃瓜和煙草等作物上登記使用,對水稻、柑橘和蔬菜等農作物的細菌性病害具有優異防效。韓鳳英等[33]研究發現,在白菜幼苗期開始按照田間推薦使用噴霧質量濃度為1250~2500mg/L的劑量連續3次噴施20%噻唑鋅懸浮劑(間隔10d),對白菜軟腐病防治效果可達到84.07%~92.93%;試驗表明噻唑鋅持效期較長、安全性高,對白菜軟腐病防效好。
3 藥物防治大白菜軟腐病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建議3.1 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2a,筆者從西藏蔬菜種植區了解到,在防治大白菜軟腐病過程中普遍存在“病急亂用藥”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種植戶不了解防治大白菜軟腐病的登記農藥品種,在農資店各種宣傳下選購產品;實際生產中用藥不考慮農藥配伍,任意將微生物農藥與其它農藥混配使用,導致功能微生物被殺死或抑制,使微生物農藥的藥效降低甚至失效;不按照農藥說明上的劑量和頻率用藥,誤以為越多越好,導致藥害和減產,還造成土壤和水體污染;使用方式不合適,因大白菜軟腐病病原菌普遍存在于土壤中,噴霧法不能使有效量的藥液到達土壤,導致防效不佳;病菌通過與白菜傷口接觸侵染發病,不注重預防其它蟲害;使用時機不合適,大白菜軟腐病一旦發生,就很難控制,許多種植戶往往在發病后才用藥,期望殺菌藥物起到治療作用,但往往不起作用,導致病害大面積發生。
3.2 建議
大白菜軟腐病菌侵染時間長,單一防治措施不能達到最佳防治效果,建議采取多種措施進行綜合防治。前茬蔬菜收獲后,應及時拔除病株,防止擴散,進行集中堆肥,以殺死病原菌;選用抗軟腐病的大白菜品種,播種前用枯草芽孢桿菌菌粉進行拌種;采用深溝高廂栽培方式,實行澆灌,盡量避免浸灌;生產上以防為主,預防其它蟲害造成傷口,從幼苗期開始經常檢查,及時防蟲治蟲;防治軟腐病盡可能使用登記農藥,或者使用在本地證實有效的殺菌劑,按照推薦劑量,以浸種和灌根的方式施用。同時,施用微生物農藥時要注意搭配禁忌,不能隨意和其它化學農藥混合或搭配使用。
參考文獻
[1] 殷再峰.大白菜病蟲害防治措施[J].農民致富之友,2019(01):76.
[2]李林.病力克對白菜軟腐病和霜霉病的田間防治效果[J].中國農業信息,2014(10):20-23.
[3]王帥兵.露地大白菜常發病害巧防治[J].河南農業,2016(01):32.
[4]余雪蓮.秋季露地大白菜軟腐病的綜合防治[J].吉林蔬菜,2008(03):46.
[5]李秀.日光溫室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青海農技推廣,2004(03):41-43.
[6]孫淑敏,孫路敏.大白菜軟腐病的發病原因及其綜合防治[J].河北農業,2016(10):32-34.
[7]郭萌.大白菜軟腐病新病原菌Pantoea agglomerans鑒定及抗性鑒定方法[D].哈爾濱:東北農業大學,2019.
[8]李曉穎,田宇,張瑾,陳昌龍,謝華.大白菜軟腐病新病原菌Pectobacterium aroidearum的鑒定及其生物學特性[J].植物病理學報,2018,48(04):455-465.
[9]馬文秋.大白菜軟腐病的防治[J].吉林蔬菜,2014(05):24.
[10] 魯園園.大白菜主要病害防治技術[J].河北農業,2019(10):34-35.
[11]丁中,劉躍,徐志榮,王金生,張學君.菜豐寧B1濃縮菌粉的防病機理、生產工藝及應用技術研究[J].農藥,2000(08):25-27.
[12]幾種新型殺菌劑的應用技術[J].成才,1999(03):34.
[13]王華弟,沈穎,嚴成其.我國南方稻區防治白葉枯病藥劑篩選試驗與示范應用[J].浙江農業科學,2017,58(11):2001-2002,2005.
[14]易金全,韋紅,鐘承茂.5種藥劑防治黃瓜細菌性角斑病藥效試驗[J].植物醫生,2015,28(03):30-31.
[15]佃鍶佳,范鴻雁.46%氫氧化銅水分散粒劑對辣椒青枯病的田間防治效果[J].蔬菜,2015(11):8-10.
[16]吳振新.不同殺菌劑浸苗防控甘薯蔓割病效果探討[J].中國熱帶農業,2017(01):56-57.
[17]噻菌銅防治蔬菜等作物細菌病害解決方案[J].中國植保導刊,2013,33(08):1.
[18]龍灣化工龍牌農藥——噻菌銅[J].中國植保導刊,2019,39(05):92.
[19]張文勝.防治細菌病害的理想藥劑——噻菌銅(龍克均)[C].中國植物保護學會.中國植物保護學會201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北京:中國農業技術出版社,2019:240-247.
[20]苗則彥,趙楊,李穎,寇永春,白元俊.春雷霉素和噻霉酮對番茄斑疹病菌聯合毒力及防病效果[J].植物保護,2015,41(02):216-219.
[21]汪桂,吳蘊,袁子雨,鄧子新,蘇二正,陳文青.春雷霉素的研究現狀及展望[J].生物加工過程,2016,14(04):70-75.
[22]劉曉霞,朱琛琛,張曉潔,鄧子新,白林泉,蔣明.春雷霉素低產和高產菌株的比較基因組分析[J].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2018,37(07):2850-2865.
[23]劉剛.春雷霉素首次在桃樹上登記[J].農藥市場信息,2018(21):34.
[24]陳思遠.春雷霉素與壬菌銅在柑橘上的殘留及降解動態研究[D].廣州:華南農業大學,2018.
[25]崔松華,劉麗萍.2%春雷霉素WP防治白菜軟腐病藥效試驗[J].農藥,2007(06):416-417.
[26]姜珊珊,辛志梅,吳斌,張眉,王升吉,辛相啟.春雷霉素與葉枯唑對黃瓜細菌性角斑病菌的聯合毒力[J].山東農業科學,2016,48(09):103-106.
[27]趙辰瑞.幾種常用抗生素對白菜軟腐病防治效果的對比研究[J].基層農技推廣,2015,3(12):21-23.
[28]韓鳳英,楊慧,楊向黎,秦永梅,劉敏.4種殺菌劑對白菜軟腐病的田間防效[J].安徽農業科學,2018,46(20):125-126,140.
[29]王華弟,沈穎,黃茜斌,等.楊梅褐斑病發病流行規律與防治技術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8,34(11):108-112.
[30]黃雅俊,宋會鳴,丁佩,郭利豐,徐永,張春芬.喹啉銅33.5%懸浮劑防治楊梅癌腫病田間藥效評價[J].農業災害研究,2019,9(03):3-4,23.
[31]曾向萍,王會芳,何舒,符美英,王三勇,肖敏.不同藥劑防治白菜軟腐病效果研究[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8(06):105-106.
[32]趙華,吳珉,何紅梅,張春榮,胡秀卿,張昌朋.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噻唑鋅在水、土壤及黃瓜中的殘留[J].農藥學學報,2017,19(02):217-222.
[33]韓鳳英,楊慧,秦永梅,楊向黎.20%噻唑鋅懸浮劑對白菜軟腐病的田間防效[J].農藥,2016,55(08):602-603.
(責任編輯 賈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