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棟 牟東嶺 肖莉
摘 要:本文通過對畢節市辣椒產業的深入廣泛調研,詳細論述了畢節市辣椒產業的發展現狀,提出了當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及問題,分析和探索出現問題的根源,有針對性地研究適合畢節市辣椒產業發展的對策,以期為畢節市辣椒產業化發展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辣椒產業;發展現狀;對策研究;貴州畢節
中圖分類號:[S-9]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200515062
1 畢節市辣椒產業的發展現狀
畢節市地處烏蒙山脈滇東高原向黔中高原過渡的斜坡地帶,屬典型高原濕潤季風性氣候,特別適宜于辣椒的生長,常年種植面積和產量占貴州省的1/4以上,是貴州省主要辣椒產區之一。畢節市所產辣椒顏色鮮艷,油分含量高,辛辣味濃,品質極佳,特別適用于干制和加工,是該市具有開發優勢的特色農產品。近年來,畢節市堅持“政府指導、企業主導、市場引導、科技支撐、農戶參與”的思路,圍繞“穩規模、提質量、強龍頭、帶農戶、促增收”的目標,重點抓好基地建設、科技服務、主體培育、產地加工、產銷對接、利益聯結等方面的工作,推進全市辣椒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帶動農民持續增收、助力脫貧攻堅。2019年,全市計劃種植面積5萬hm2,完成種植面積約5.1萬hm2,占任務102.15%。截至目前,產量達115.79萬t,同比增加9.62%、產值達35.29億元,同比增加49.64%;帶動農戶79.53萬人,其中貧困戶63646戶,貧困人口20.61萬人。全市培育企業、合作社以及種植大戶等辣椒經營主體298家,其中加工企業29家;建成辣椒烘干生產線21條,實際日烘干鮮椒537t,干椒537t;新增辣椒冷庫(分揀中心)7個,主要分布在大方縣的星宿、鳳山、興隆、順德、理化、馬場、貓場等7個鄉鎮,共18550m3。整合資源,在重點縣區創建省、市、縣辣椒標準化示范基地17個,建設辣椒規模化基地約0.71萬hm2;新增辣椒冷庫(分揀中心)7個,建成辣椒烘干生產線21條;引進和培育一批有實力的龍頭企業帶動全市辣椒產業發展,其中從事辣椒生產企業269家、辣椒加工企業29家,采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組織模式,發展辣椒訂單生產約3.1萬hm2,產品除在貴州本省銷售外還遠銷上海、廣東、廣州、江蘇、云南、湖南、四川等大中城市。如,大方縣人民政府與四川天味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訂產業扶貧(“大方皺椒”原輔料供應)框架合作協議,貴州云貴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訂單發展辣椒基地0.08萬hm2;威寧自治縣簽訂訂單0.4萬hm212萬t;納雍縣簽訂約0.27萬hm2商品辣椒保底收購協議等。
2 畢節市辣椒產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2.1 復工復產緩慢影響育苗進度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企業停工停產導致農用物資購買困難,加上防疫必需物資緊缺,復工復產緩慢影響育苗進度。
2.2 基礎設施不配套影響種植效益
多數辣椒基地處于坡地,生產用水和交通運輸條件較差,抵御自然風險能力較差,特別是移栽成活率受氣候影響較大,產品運輸成本高;多數地方缺乏標準化育苗設施,還存在露地小拱棚育苗,標準化育苗水平低;辣椒產后處理加工設施建設滯后,特別是規模化基地就近烘干設施不能滿足需要,需遠距離運輸增加成本。
2.3 產業科技支撐不足影響辣椒產量
研發實力不強,地方特色辣椒良種,如“大方皺椒”等,提純復壯、良種擴大能力不足,導致地方品種因退化嚴重而逐漸被弱化,外來品種多而雜,不利于發揮地方特色;技術服務跟不上,市、縣、鄉辣椒技術人才嚴重缺乏,每個鄉鎮農技服務中心只有1名技術人員,縣級農技人員全部抽調去搞扶貧工作,市級辣椒方面技術人員有限,技術服務人力不足,辣椒大部分為傳統種植,加之勞動力缺乏,栽培管理粗放,標準化生產程度偏低。
2.4 加工企業實力弱影響附加值提高
目前,全市辣椒加工企業30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6家、市級龍頭企業13家。由于龍頭企業在產品研發、市場開拓等方面實力弱,多以初加工為主,沒有形成具有品牌競爭力的深加工產品,導致辣椒以銷售原料為主,產業鏈條短,附加值低。
2.5 經營主體實力不強影響規模化生產
經營主體普遍整體實力不強、規模小,由于資金實力有限,發展資金后勁不足,帶動農民參與能力不夠,輻射帶動能力不強,沒有真正形成“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格局。具體表現為規模小,帶動能力差;技術含量低,市場競爭力弱;辣椒加工能力弱、產業鏈條短,附加產值低;企業與農戶利益關系脆弱,合作基礎不實;企業融資難、資金投入不足,企業擴大再生產過程中的資金需求矛盾十分突出。
3 畢節市辣椒產業發展對策研究
3.1 強化產業布局,突出組織化
進一步抓好辣椒以“穩規模、提質量、強龍頭、帶農戶、促增收”為目標,努力把畢節市建設成為北部加工型辣椒產業帶黔西北產區。2020年,確保全市辣椒種植面積達到6萬hm2,重點打造七星關區、大方縣、黔西縣、金沙縣、納雍縣、威寧自治縣6個基地縣(區)。按照“市場所需、因地制宜”的原則,主推“大方皺椒”、“畢節線椒”、“遵椒”、“遵辣”、“艷椒”等系列線椒、朝天椒及訂單品種。
3.2 強化要素保障,突出標準化
聚焦示范引領,創建省、市、縣辣椒標準化示范點18個,開展辣椒高效集成技術示范,建設規模標準基地約1.67萬hm2,通過示范帶動產業標準化發展;聚焦種苗保障,積極籌集良種,充分利用恒大援建5.6萬余個大棚優先保障辣椒育苗,確保6萬hm2辣椒良種覆蓋率100%。
3.3 強化利益聯結,突出市場化
引導現有辣椒生產加工經營主體,發揮國有平臺公司優勢,踐行“塘約經驗”,大力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等利益聯結模式,把村集體、農戶特別是貧困戶鏈接在辣椒產業鏈上,推進辣椒產業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提升產業發展組織化水平。目前,全市通過各類經營主體儲備種子27276.00kg,可種植面積約6.27萬hm2,占落實面積約6.15萬hm2的101.90%。
3.4 強化產銷對接,突出商品化
依托現有162家辣椒生產加工規模經營主體,充分發揮縣級國有農業投資公司引領作用,發展辣椒訂單生產。目前,全市已簽訂銷售意向訂單約5.15萬hm2,占任務85.84%。如,大方縣依托縣內8家辣椒龍頭企業和縣級國有農業投資公司,引入四川天味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實現約1.33萬hm2辣椒全部訂單種植;威寧縣引進貴州萬盛源農牧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由公司每0.067hm2墊資410元(種苗160元、肥料150元、農藥100元)模式發展辣椒訂單0.8萬hm2。落實好經營主體扶持政策,重點扶持發展對產業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全市辣椒產業。用好各民主黨派中央幫扶和東西部對口幫扶資源,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重點引進一批辣椒加工、銷售企業,擴大辣椒訂單銷售面積,推動辣椒市場銷售;在重點產區建干制加工廠,發展辣椒產地干制、深加工業,提高辣椒本地加工轉化率,增加產業附加值。
3.5 強化農技服務,突出科技化
強化抓點示范。依托省、市、縣三級辣椒示范點,開展好辣椒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試驗示范,推廣配方施肥、綠色防控等生態化栽培技術和“椒+菜”、“椒+綠肥”、“椒+菜+菜”等高效接茬模式,為全市辣椒產業做好儲備技術加強技術服務。整合農民培訓資金項目,大力開展辣椒生產技術培訓,重點培訓合作社、種植大戶,為重點縣、鄉、村培養一批科技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依托省、市、縣辣椒產業專班技術力量,深入基地開展巡回技術指導,幫助解決辣椒生產、加工等方面技術問題;發揮農技人員在服務指導產業發展中的作用,按照科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要求,組織農技干部深入田間地塊開展試驗示范、技術培訓和指導,提高種植農戶生產技能。
參考文獻
[1] 黃文林,鄭元紅,牟東嶺,王慧,肖莉.畢節地區辣椒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J].長江辣椒,2011(23):47-49.
[2]郭國雄,張紹剛,龍明樹.貴州省辣椒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J].長江蔬菜,2008(1):3-5.
[3]何遠寬,趙維,閔家媛,程娜,鄧祿生,馬杰.畢節市蔬菜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5(13):125-126.
(責任編輯 賈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