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垟杰 楊晨曦
摘 要:本研究通過施加改良劑蚯蚓糞,研究鹽漬土在生物措施和化學措施的協同作用下,對紫花苜蓿生長的影響。結果表明:蚯蚓糞對鹽漬土有明顯的改良效果,隨蚯蚓糞施入量增加,鹽漬土的通透性增加,土壤板結現象減輕;并且,蚯蚓糞施入量增加后,紫花苜蓿的出苗率和株高增加,施入量達到10%之后,對紫花苜蓿的生長促進效果更加顯著。
關鍵詞:土壤板結;蚯蚓糞;出苗率
中圖分類號:S318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200515007
目前,土壤鹽漬化嚴重限制我國耕地面積的增加和耕地質量的提升,制約了農業的發展[1-3]。土壤鹽堿化會影響土壤的物理性質,使土壤通透性降低,表層土壤干燥時易收縮結塊,濕潤時膨脹泥濘,降低土壤耕性,而且由于鹽分離子的濃度過高,還會嚴重影響農作物的生長,降低產量[4]。根據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數據顯示,我國約有鹽堿化土壤3.69×107hm2,其中耕地鹽堿化面積為9.21×106hm2[5],占全國耕作土地面積的6.62%。陜西省共有鹽堿地約1.54×105hm2,其中耕地面積8.33×104hm2[6],主要集中在陜北榆林和渭南地區。陜西省耕地資源緊缺,可以通過對鹽堿地資源進行合理改良來使之得到充分的發展利用,從而緩解耕地面積稀缺的情況。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inn)屬于豆科植物,是苜蓿3大類之一[7]。紫花苜蓿作為一種耐鹽堿性較好的優質牧草,具有悠久的種植歷史,既可以作為優質牧草飼養動物,還可以供人食用,在多個地區畜牧業和農業的發展等多方面都具有重大價值和作用,被譽為“牧草之王”[8-10]。蚯蚓糞是蚯蚓對有機廢棄物通過生物降解形成的產物,其作為有機肥料,具有表面積大、通氣好、保水性強等特點,同時富含放線菌、真菌等多種有益微生物和鐵、錳、銅、硼等植物生長調節物質,并且含豐富的礦質養分,有機質含量非常豐富[11-13]。
本研究選擇具有代表性的耐鹽堿牧草紫花苜蓿為種植植物,有機肥蚯蚓糞作為土壤改良措施,研究鹽漬土在生物措施和化學措施的協同作用下,對紫花苜蓿生長的影響。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鹽堿土取自鹵泊灘,蚯蚓糞按不同質量分數與鹽堿土混合,具體處理如表1。
1.2 試驗方法
1.2.1 土壤處理
將取自鹵泊灘鹽堿地耕作層 (0~20cm)的土壤放置在背光通風處,陰干后磨碎過5mm篩;將蚯蚓糞按不同質量分數與磨好的鹽堿土混合均勻,裝入盆中 (下口直徑15cm,上口直徑19cm,盆高20cm),每盆裝土4.0kg,土壤容重為1.34g/cm3。
1.2.2 播種
盆中預先裝入3.8kg土壤,灌水至田間持水量(田間持水量約為22%,灌水約0.84kg,盆栽總重4.77kg),待水分充分入滲后,將10粒紫花苜蓿種子均勻放置,將預留的0.2kg干燥土壤平鋪在上層(約1cm)。
1.2.3 灌水
以50%的田間持水量為灌水下限(盆栽總重約4.57kg,其中盆重0.13kg),以田間持水量為灌水上限(盆栽總重約5.01kg),灌水定額為0.44L。利用差值法進行灌水,并記錄每次灌水量。
1.2.4 施肥
供試蚯蚓糞原料為牛糞,其中全量氮、磷、鉀質量分數分別為1.7%、1.3%與0.9%。為保證各處理肥量一致,施肥量見表2。
盆栽的放置采取隨機放置,并每周隨機交換位置消除環境差異影響。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對鹽漬土板結的影響
土壤板結是指土壤表層因缺乏有機質,結構不良,在灌水或降雨等外因作用下結構破壞、土料分散,而干燥后受內聚力作用使土面變硬的現象[14]。
板結造成土壤的吸水、吸氧及營養物質的吸附能力降低,通透能力的下降使作物根系發育不良,影響農作物的生長發育[15,16]。
土壤板結條件下,土壤孔隙度減少,通透性差,地溫降低,致使土壤中好氣性微生物的活動受到抑制,水、氣、熱狀況不能很好的協調,其供肥、保肥、保水能力弱。土壤板結還延緩了有機質的分解,土壤理化性質逐漸惡化,地力逐漸衰退,土壤肥力隨之下降,不能很好地滿足作物生長發育。
土壤板結條件下,玉米根部細胞呼吸減弱,而氮素等營養又多以離子態存在,吸收時多以主動運輸方式,需要消耗細胞代謝產生的能量,呼吸減弱,故能量供應不足,影響吸收。
如圖1,隨鹽堿土中蚯蚓糞施入量逐漸增加,鹽堿土表面的板結情況逐漸改善,裂痕條數減少,寬度降低。
2.2 不同處理對紫花苜蓿出苗的影響
如圖2所示,各處理紫花苜蓿的出苗數隨蚯蚓糞施用量增加而增多。隨時間增加,CK的出苗數為0,且保持不變,表明紫花苜蓿在鹵泊灘的原始鹽堿土上受鹽堿脅迫較重,無法完成出苗。而隨蚯蚓糞施加量增多,紫花苜蓿的出苗數開始增加,在蚯蚓糞施加量為15%時,紫花苜蓿出苗率達到55%,較5%和10%的蚯蚓糞施加量處理高出不少;當蚯蚓糞施加量為20%時,紫花苜蓿出苗率達到75%,出苗情況良好。施加蚯蚓糞對改善鹽堿土上植物生長環境有良好的效果。
2.3 不同處理對紫花苜蓿生長的影響
如圖3,紫花苜蓿各階段株高基本與蚯蚓糞添加量呈正比,蚯蚓糞添加量越高,紫花苜蓿生長的速度越快,表明蚯蚓糞改良鹽漬土和促進紫花苜蓿生長具有良好的效果。
CK與F1處理的紫花苜蓿出苗極少且幼苗死亡率高,經移苗后成活,開始正常生長。至第1次刈割,CK的紫花苜蓿平均株高為13.35cm,為各處理中最低;F1處理的紫花苜蓿株高為20.10cm,較CK高50.56%;F2處理的紫花苜蓿株高為22.23cm,較CK高66.52%;F3處理的紫花苜蓿株高為32.47cm,較CK高143.00%;F4處理的紫花苜蓿株高表現最好,為41.63cm,較CK高211.84%。
刈割后,紫花苜蓿的生長速度較刈割前有所減緩,至9月紫花苜蓿生長期結束,CK的平均株高為12.10cm,在各處理中仍表現最差;F1處理的紫花苜蓿株高為15.90cm,較CK高31.40%;F2處理的紫花苜蓿株高為14.63cm,較CK高20.91%;F3處理的紫花苜蓿株高為21.30cm,較CK高76.03%;F4處理的紫花苜蓿株高表現最好,為22.33cm,較CK高84.55%。
結果表明,隨蚯蚓糞添加量增加,紫花苜蓿生長速度增加,添加量達到15%后,效果較5%與10%明顯提高,與紫花苜蓿的出苗表現類似。
3 總結與討論
添加蚯蚓糞可以顯著改善鹽漬土的物理性質,增加土壤孔隙度和通透性,減輕鹽漬土的土壤板結程度,隨著鹽漬土不同處理中蚯蚓糞施入量逐漸增加,土壤板結的裂痕條數減少,寬度降低,在蚯蚓糞達到15%時,鹽漬土未發生板結。紫花苜蓿在對照組中未出現出苗,隨蚯蚓糞施入量增加,出苗率逐漸上升,施入量達到15%時,出苗率明顯上升。紫花苜蓿生長規律與出苗率相似,表現為蚯蚓糞施入量越多生長越旺盛,但刈割后,生長速度較之前減緩。
參考文獻
[1] 姚延婷,陳萬明,李曉寧.環境友好農業技術創新與農業經濟增長關系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24(08):122-130.
[2]Tester M, Davenport R. Na+ tolerance and Na+ transport in higher plants[J]. Annals of Botany, 2003, 91(5): 503-527.
[3]谷洪彪,姜紀沂.土壤鹽堿化的災害學定義及其風險評價體系[J].災害學,2013(01):23-27.
[4] Estrada B, Barea JM, Aroca R, Ruiz-Lozano JM. A native Glomus intraradices strain from a Mediterranean saline area exhibits salt tolerance and enhanced symbiotic efficiency with maize plants under salt stress conditions[J]. Plant and Soil,2013(366): 333-349.
[5]俞仁培,陳德明.我國鹽漬土資源及其開發利用[J].土壤通報,1999,30(4):158-159.
[6]胡一,韓霽昌,杜宜春,郝起禮.陜西鹽堿地分布成因與開發造田模式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5,43(11):301-303.
[7] 劉眾,楊華.紫花苜蓿的價值及其栽培利用[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5(04):42-44.
[8] 盧垟杰,劉淑慧,郭建忠,等.鹽堿脅迫對紫花苜蓿和草木樨發芽及出苗的影響[J].種子,2017,36(08):83-87.
[9] 夏永祺.紫花苜蓿高產種植技術[J].甘肅畜牧獸醫,2017,47(10):127-128.
[10] 王越,趙輝,馬鳳江,等.鹽堿地與耐鹽堿牧草[J].山西農業科學,2006(01):55-57.
[11] 許永利,張俊英,李富平.蚯蚓糞的綜合利用研究現狀[J].安徽農業科學,2007(23):7179-7180.
[12] 陳寶書,陳本建,張惠霞,羅俊強.蚯蚓糞營養成分的研究[J].四川草原,1998(03):23-25.
[13] 崔玉珍,牛明芬.蚯蚓糞對土壤的培肥作用及草莓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土壤通報,1998(04):13-14.
[14] 段壽甫.土壤板結的原因、危害及補救措施[J].河南農業,2016(31):19.
[15] 趙儉波.土壤板結的成因與解決途徑[J].現代農業科技,2014(13):261,264.
[16] 李良玉,孫連波.緩解土壤板結程度的途徑[J].吉林農業,2003(04):21.
(責任編輯 常陽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