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明

美國“西奧多·羅斯福”號航母艦長克羅澤爾在艦上發表講話。
剛過50歲生日的美國海軍上校布雷特·克羅澤爾一定沒有想到,自己會以這樣一種方式結束“西奧多·羅斯福”號航母艦長生涯。由于艦上暴發新冠肺炎疫情,他發郵件向海軍高層求助,卻因“犯了大忌”遭撤職,由此引發一場政治風波。
3月31日,《舊金山紀事報》刊出獨家報道:“羅斯福”號航母艦長克羅澤爾寫了一封4頁的信給數十位海軍高官,報告艦上疫情緊急,要求隔離全艦官兵。
“羅斯福”號是“尼米茲”級航母的4號艦,在“福特”級航母形成戰斗力前是世界上噸位最大、性能最先進、作戰能力最強的航母。今年1月,它從母港——美國加州圣迭戈出發,駛往西太平洋執行任務,當時艦上有4800多人。3月5日,它到訪越南峴港,曾用直升機運入物資和人員。當時越南已有疫情。隨后,它在海上進行了14天的隔離,其間和兩棲攻擊艦“美利堅”號及美空軍戰機進行了聯合演練。美海軍還將一個醫療防疫小組派上了該艦。3月24日,海軍部代理部長莫德利宣布該艦3名水兵被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已用飛機運往醫院治療。莫德利表示,所有感染水兵和密切接觸人員已被識別并隔離,所以“即便發現病例,戰艦依舊能在海上執行任務”。
“羅斯福”號繼續航行,疫情評估也在進行。關于病毒來源,有3種猜測:一是訪越時感染。但當時越南全國只有16人確診,且集中在河內,3名水兵發現感染時已離開越南超過15天。二是美軍海上演習時感染。三是航母從加州出發時就有無癥狀感染者“潛伏”。感染源尚未查清,疫情已經蔓延。3月27日,“羅斯福”號抵達關島,感染數已達25人,很快增至36人。艦上一匿名高級軍官透露,到3月30日克羅澤爾寫信時,艦上已有150到200名官兵病毒測試呈陽性,但還沒有人住院。事實上,當時只有一小部分被感染的水兵離艦,大多數被感染者仍留在艦上,想按美官方規定進行14天隔離并保持社交距離是不可能的。
在信中,克羅澤爾引述針對“鉆石公主”號郵輪的研究說,到2月20日,該郵輪上3700人中有619人(17%)感染。如果沒有早期隔離措施,將有79%的乘客被感染。如果2月3日就撤下所有人,則只會有76人感染。而“羅斯福”號的情況比郵輪更糟糕。克羅澤爾寫道,大量官兵生活在密閉的空間里,住開放的鋪位,共用衛生間,使用密閉的工作場所并共用電腦,由無防護裝備的人員烹飪食品。“由于軍艦固有的空間限制,我們無法這樣做(隔離)。疾病的傳播正在持續加速。”
“羅斯福”號當時的做法是將少數感染艦員轉移到岸上,加強清潔,保持社交距離,但克羅澤爾說這些措施無效。針對海軍高層表示要對全體艦員進行檢測的說法,他稱:“檢測對病毒傳播沒有直接的影響,只是確認了病毒的存在。”另外,檢測也不一定準確。艦上前33個測試陽性者中,7人最初測試為陰性,此后1到3天出現了癥狀。少數上岸隔離者被安置在幾處隔離點,但只有一處符合單獨隔離的要求。有兩名已經確診的艦員還共同住在一間開放式的健身房里。他說,艦上所有人員都是密切接觸者,如果海軍堅持要讓軍艦隨時做好戰斗準備,那就會“輸給病毒”。他要求留下10%的官兵照看軍艦,其他人在關島岸上“合格的隔離室”隔離14天來確保安全。
這確實是個非同尋常的措施。克羅澤爾說,“這需要政治解決方案,但這是正確的做法”。他強調,這是必要的(政治)風險,而把4000多名年輕人留在航母上則是不必要的風險。“我們沒有在打仗,不能允許士兵不必要地為流行病而死。”他一再說,要“照顧我們最值得信賴的資產——水兵”。

克羅澤爾(左)擔任美第七艦隊旗艦“藍嶺”號艦長時的工作照。

隸屬美太平洋艦隊的“西奧多·羅斯福”號航母。

2017年,美國總統特朗普(中)視察“福特”號航母。
在普通民眾看來,克羅澤爾只是在為水兵們的生命呼吁,無可厚非。但官場中人立刻意識到他此舉的風險。曾在里根時代擔任美國防部部長助理的科伯接受采訪時說:“我贊賞他把艦員利益置于自己的職業生涯之上。”實際是在暗示克羅澤爾仕途危矣。這是科伯基于 “我24年的海軍生涯經驗,以及如今海軍部、國防部主官風格”所做的判斷。
科伯說,克羅澤爾寫這封信是非常罕見的舉動。他已當上航母艦長,除非發生撞艦之類的重大差錯,基本上可以確保未來升到海軍上將。“但是,那封信暴露了他的上級的疏忽。克羅澤爾是在要求那些能決定他命運的人為此負責。而根據防長埃斯珀上任以來的行事風格,我知道他不會支持一個使上司甚至總統感到尷尬的艦長。去年特朗普總統挪用超過100億美元國防開支建造邊境墻,埃斯珀就沒反對,還為這個決定辯護。”
事情的發展不出科伯所料。3月31日,埃斯珀接受采訪時表示,自己還沒有仔細閱讀那封信,但認為讓官兵都下艦隔離的要求不妥,“還沒到這個地步”,還強調國防部正為“羅斯福”號提供大量援助。海軍部代理部長莫德利則在受訪時說:“我們在過去的7天里已努力將水兵從艦上撤離,把他們送到關島。問題在于關島目前沒有足夠的床位。我們必須與當地政府談談。”他還說:“我們和艦長在這件事上沒有意見分歧,只不過我們是以一種有條理的方式來做事,因為航母與郵輪不同。”特朗普則表示,這件事“讓軍方自己做決定”。
事實上,美軍高層對克羅澤爾非常不滿,認為他應對疫情不專業,有損軍方形象。此前,五角大樓要求不得公開軍隊內部疫情細節,克羅澤爾的做法被認為是犯了大忌。4月2日,莫德利在五角大樓新聞發布會上稱:“在我的指示下,‘羅斯福號航母的指揮官克羅澤爾被航母戰斗群指揮官貝克海軍少將解職。”他稱克羅澤爾表現出“極其糟糕的判斷力”,撤職決定得到了埃斯珀的支持,還表示要追查將信件泄露給媒體的人。

美國海軍部代理部長莫德利出席五角大樓新聞發布會。
克羅澤爾離艦時,數千官兵高喊他的名字,為他鼓掌送行,相關視頻迅速在網上“火”了。人們也注意到,視頻中包括克羅澤爾在內的絕大部分艦員沒佩戴必要的防護裝備。有艦員透露,感染病例出現后,“憂慮情緒在整艘艦上蔓延。我們連夜對艦上所有東西進行消毒,包括扶手、鍵盤、門把手。除了做最壞的打算,我們別無他法。”此時克羅澤爾被撤職,對艦員們來說猶如雪上加霜。一名艦員說:“這太瘋狂了。艦長應該得到提拔而不是被撤職。他正是海軍缺乏的領導類型。”
這種反彈似乎更惹惱了莫德利。4月6日,他突然來到“羅斯福”號上,在擴音室里向全艦官兵發表講話。他說,克羅澤爾“太天真或太蠢,不能當這樣一艘軍艦的艦長”。他還說:“在任何情況下,你們都不應將媒體視為指揮系統的一部分,因為媒體有他們的政治立場。他們用這事來分裂我們,來羞辱海軍。”“羅斯福”號的指揮層似乎覺得講話不妥,艦上的航空兵指揮官給全體人員發出郵件稱:“要公開部長的講話,必須得到他的允許。所以,如果你們錄音了,請立刻刪除。”但為時已晚。講話的錄音和文字稿還是迅速被發給網絡媒體,錄音中可以聽到有水兵當場爆了粗口。
克羅澤爾被解職當天就出現癥狀,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正在關島美海軍基地隔離。美海軍發言人稱,他將被調往位于圣迭戈的海軍航空兵太平洋司令部,但必須先經過隔離期。
對克羅澤爾被撤職一事,身為美國三軍統帥的特朗普表示支持。4月4日,他在白宮例行簡報會上說,克羅澤爾寫信一事“太糟糕了”,“弄得到處都是。我認為那是不合適的”。不過,美國民眾對克羅澤爾被撤相當不滿。有人在請愿網站上發起要求讓他復職的提議,得到數十萬人簽名響應。
在很多人看來,克羅澤爾是一個優秀的職業軍人。他1970年生于加州,1992年從美海軍軍官學院畢業后,成為海軍飛行員,曾在直升機反潛部隊和攻擊機部隊服役。他上過戰場,參加過美軍在中東等地的一系列軍事行動,累計飛行時間超過3000小時,獲得過諸多勛章。他還在海軍戰爭學院獲得碩士學位,并在美國海軍的核動力學校進修。2014年,他當上“里根”號航母的指令長,是航母二把手。2017年6月,他又出任第七艦隊旗艦“藍嶺”號的艦長。2019年11月,他出任“羅斯福”號航母艦長。他的仕途原本一帆風順,但在下屬受到病毒威脅的生死關頭挺身而出,很多人覺得他是“保護了數千條年輕生命的美國英雄”。
美國一些政要尤其是民主黨人看到這種民意,也紛紛站出來表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的民主黨議員發表聲明稱,航母艦員遭受新冠病毒威脅,在這個關鍵時候解除克羅澤爾職務會動搖軍心。克羅澤爾對艦員健康和安全的關心是有道理的,解除其指揮權是種過度反應。前副總統拜登更指責海軍對待克羅澤爾的方式“近乎犯罪”,說他應該得到嘉獎而不是被解職。
一些政要更將矛頭直接指向莫德利。參議員凱恩稱其言論不當,有失部長身份。眾議員盧里亞表示,埃斯珀應立即解雇莫德利。眾議院議長、民主黨人佩洛西發表聲明稱,“莫德利的言行表明,他未能將保護好我們的部隊作為第一要務”。在各方壓力下,莫德利表示道歉,但仍未能過關,最終于4月7日宣布辭職。有媒體算了筆賬:他搭乘公務機前往“羅斯福”號前后35小時,花了納稅人24.3萬美元,結果是本人丟了工作,還因接觸感染者而必須隔離14天。眾議院軍事委員會負責人事的民主黨人斯佩爾說,高層根本不應該讓莫德利進行這次旅行。“此行花費了20多萬美元,只是讓‘羅斯福號航母的情況惡化,仍無法滿足艦員乃至整個艦隊保護自己的需要。”“羅斯福”號上迄今已有近600人確診,并有水兵被送入危重監護病房。“里根”號、“卡爾·文森”號、“尼米茲”號航母也都出現確診病例,美太平洋艦隊4艘航母全部“淪陷”。

美國著名的“吹哨人”,左為斯諾登,右為費爾特。
海軍最終還是采納了克羅澤爾的建議。到4月11日,“羅斯福”號上92%官兵進行了病毒檢測,3696人上岸隔離,其余的人留在艦上維持運作。作為“吹哨人”的克羅澤爾,似乎還有翻身機會:《福克斯新聞》4月9日報道稱,美海軍作戰部長表示,不排除讓克羅澤爾官復原職。當然,此事的發展還有待觀察。
不過,美國“吹哨人”的運氣通常沒那么好。“水門事件”的“吹哨人”、聯邦調查局前特工費爾特的身份一直保密,媒體只用“深喉”來稱呼這個爆料者,直到33年后的2005年,91歲的費爾特才承認自己就是“深喉”,可見所受壓力之大。揭露美國政府秘密監聽計劃的“棱鏡門”的“吹哨人”、中央情報局前分析員斯諾登,被美國政府通緝,至今仍流亡俄羅斯。相比之下,克羅澤爾的幸運之處在于,他的“艦員生命第一”的立場得到大部分美國民眾的認可,同時大選年美國政壇的激斗,也讓眾多民主黨大佬出面力挺他。
不過也有人認為,克羅澤爾在軍中的前景不會太妙。他通過媒體曝光軍中內幕、讓上司公開出丑的舉動,在一些人看來是“壞了規矩”。
更重要的是,美軍一直對軍中疫情保密,唯恐影響其安全利益,克羅澤爾卻捅破了這層窗戶紙。莫德利說他“太天真或太蠢”,其實是說出了不少美國軍方高層人士的真實想法,只不過莫德利說得太直白,才當了“背鍋俠”。
布雷特·克羅澤爾1970年生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1992年畢業于美國海軍軍官學院,1994年成為海軍飛行員,后擔任多艘戰艦高級軍官。2014年任“里根”號航母指令長,2017年任美第七艦隊旗艦“藍嶺”號艦長,2018年任“西奧多·羅斯福”號航母艦長。2020年4月被撤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