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想政治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但當前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效果普遍不高,學生畏學、厭學、棄學現象嚴重。本文從學生心理需求的特點出發,探討如何在教學中抓住學生心理,提高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求實;求新;求真;求尊重;求獨立
思想政治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但是,現實不容樂觀,很多學生覺得政治課無趣無味,學習政治的積極性不高,據統計,在新高考改革的七個省市2021屆單科選考數據顯示,政治在六科選考科目平均占比只有38.14%,比重最低!其中一重要原因是政治課教學沒有抓住學生的心理需求,才導致課堂教學效果普遍不高,出現畏學、厭學、棄選現象。因此,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要增強政治課的親和力,就必須研究和抓住高中學生心理特點,從滿足學生心理真正需求出發,進而改進課堂教學。
1 抓住學生求實心理,注重教學內容的實用性,激發學生內驅力
價值,指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積極功能與屬性。很多學生認為政治都是一些大而空或說教式的抽象理論,學政治對其沒多大作用。
1.1 仔細研究新課程和新教材,掌握它的基本理念,要讓學生理解政治的學習對他們的成長發展有利。高中政治講的都是與學生息息相關的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等方面知識及基本的哲學原理,通過學習可以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正確理解黨和政府的路線方針政策,幫助學生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其辯證思維能力及參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自覺性與能力??梢姼咧姓螌W生一生發展都很重要。
1.2 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理論分析解決現實問題,激發他們的學習政治的內在驅動力。這樣他們就會覺得學政治真的對我有用,從而實現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不再是死記硬背的“苦學”,而是我成長我需要的“樂學”。
2 抓住學生求新心理,講究教材內容、教學方法與進行手段的創新,增強吸引力
求新、求異,是高中生的一個心理特點。我們就應因勢利導,在教材內容、教學方法及手段上積極創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2.1 高中的政治教材雖然幾乎年年在改,但與時代發展還是相對滯后,這就要求我們不斷用國內外形勢變化的最新材料來充實教材內容。
2.2 在教學方式上,傳統的政治理論課大多采用的是灌輸式方法,凡事都得有個“度”,教學中要盡量避免超限逆反效應,空洞的一味說教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教師應設法改進教學方法,堅持灌輸與啟發相統一,提高教學的科學性、藝術性、有效性。
2.3 政治課應積極創設各種情境,充分運用多媒體新技術,適度運用視頻、課件等教學手段,增強課堂吸引力,讓學生有更多獲得感。
3 抓住學生求真心理,追求真善美,塑造健全人格
求真,真善美是人類社會的理想追求。雖然有些高中學生看起來很叛逆,但心底里本質上是還是崇尚真善美的東西。
3.1 “真”是政治課的靈魂所在,對學生所面臨的社會熱點和學生認知上的模糊點,不能回避,也不能模棱兩可,要做到觀點準確,材料充分,論據真實,增強說服力。比如,在香港問題上,學生們都很感興趣,都在討論,都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但有些認識頗有偏差,甚至有些極端。我就廣泛收集資料,對香港問題產生原因、問題的實質以及對青少年的啟示,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澄清學生認識上的偏差。
3.2 學生是社會中的人,學生不可能在“無菌環境”中成長,要在以正面教育為主的同時,要優選一些“疫苗”悄悄地注射進學生的心靈,以增強抵御不健康內容的免疫力。
4 抓住學生求尊重心理,平等對待,相互尊重,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高中生自我意識明顯加強,在心理和行為上表現出強烈的自主性。教師應拋棄傳統的“師道尊嚴”,要更多地看成一個平等的對話主體,尊重學生,力構建和諧課堂。
4.1 首先,教師要有一顆摯愛之心,以民主、平等、尊重的方式接納學生。教師應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俯下身來與學生一起平等交流,傾聽他們的聲音,甚至在很多方面要向學生學習,營造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
4.2 其次,要善于寬容學生。寬容學生,就是對學生錯誤的包容和接納,對于學生的錯誤,我們不要一味打壓或斥責,多找閃光點,多用鼓勵性評價,鼓勵學生,寬容學生,善待學生,賦予他們思想的自由,情感的自由,喚起學生的自我覺醒,培養獨立健康的人格。
5 抓住學生求獨立心理,創造機會大膽讓學生去嘗試,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
隨著年齡的增長,高中生的心理日趨成熟,渴望獨立,渴望參與社會。
5.1 充分利用課堂,積極設置各種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開展各種課堂探究活動。比如,在經濟生活學習企業有關知識可以讓學生當老板,怎樣經營企業;在政治生活學習學習學習國際組織時,模擬聯合國會議等。
5.2 社會是思想政治課的更大課堂,讓學生帶著書本知識,走向社會,從自己的視角用所學知識理論去分析解決一些現實問題。比如,可根據教學內容進度,開展走進企業、走進政府機關、走進農村、參觀文物博物館、訪問名人或企業家、志愿者等活動,通過參觀、訪問、調查、研究報告、講座等方式,積極投身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鍛煉自己實踐活動能力。
參考文獻:
[1] 龍輝武,龍亮生.關注學生心理需求 提高課堂教學效果[J].當代教育論壇.2008.4,51.
[2] 趙占國.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提高政治課教學的實效[J].中小學教育與管理.2004.3,38-39.
[3] 謝瓊香.抓住學生心理特征,提高政治教學實效[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22(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