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輝
摘 要:信息技術進課堂成為新的趨勢,微課這種創新教育模式也迅速興起,給初中數學課堂帶來了新的元素和新的體驗。本次研究圍繞初中數學教學中微課的有效運用策略進行分析,意在找到一條適合初中數學課堂的微課教學路徑。我們吸取了實踐教學中微課應用的經驗,也參考了教育同仁的創新理論和研究成果,相信能為中學生的學科水平的進步帶來積極推動。
關鍵詞:初中數學;微課教學;有效策略
微課教學是一種有別于傳統課堂教學的新模式。它需要借助多媒體工具,將重點知識內容放在視頻中進行展現,具有信息集成度高,知識點展示路徑多樣,操作靈活等特點。在初中數學課堂上進行微課教學,這是信息技術進課堂的直接體現,也為實現數學教學成果的優化創造了有利條件。
1 微課的設計制作要做到簡潔、生動
根據實踐教學經驗來看,微課視頻的教學成果與其視頻編輯與設計制作有直接關系。特別是對于數學學科而言,數學內容本身具有抽象性,知識點和題目內容相對枯燥;如果我們在視頻制作處理方面不做創新,那就很容易讓整個視頻內容變得枯燥乏味,學生不愛看,看也不走心,教育成果必然受到影響。
經過摸索嘗試,我認為,數學微課視頻的長度不宜超過10分鐘,一般以5-8分鐘為佳。而在內容設計上,以當節課程的主要知識點為中心,可以兼顧3-5組例題的視頻解析講評,同時可以對本章節之外的知識點以及前面學到的內容進行適當的關聯。在視頻風格和圖文資料的組織上,知識點的展現要簡潔而邏輯清晰,旁白配音要做到字正腔圓發音清晰,在畫面風格上可以適當增加一些卡通形象或者彩色圖案作為點綴,以增強視聽的吸引力。
以七年級數學《幾何圖形初步》這方面的知識點為例,老師以“設計制作長方體形狀的包裝紙盒”為微課中心課題,利用3分鐘左右的時間圍繞這個課題活動進行動手制作;利用2分鐘的時間對活動過程中用到的長方體、長方形的概念,關于長方體各個邊長的測量數據,長方體各個角度的數值,以及角、直線、射線、線段等的知識進行回顧;又用2分鐘時間對課文中幾則例題進行了講評解讀。視頻畫面中加入了星光、變色等多種簡單特效作為點綴,課堂播放展示效果比較令人滿意,學生參與討論學習的熱情較高。
2 微課視頻的播放展示要靈活,重點突出
微課視頻是我們預先制作好的,它不能像傳統課堂教學那樣根據現場情況隨機應變。這一點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有預見性的做好視頻內容的管理,并在現場播放視頻教學的時候靈活應對。要做到重點突出,主次分明,邏輯清晰,層次明確;更要讓微課教學與現場師生達到良好的互動,而不能一味地播放視頻,看完了事。
記得我們在進行八年級數學《軸對稱》的微課教學活動中,老師在視頻中設置了一個現場互動課題:請大家列舉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軸對稱圖形,并嘗試列舉軸對稱設計的作用。這個課題的設置就是為了將微課視頻和現場教學相結合。那么在實際教學中,老師在視頻進行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就會暫停視頻播放,并拿出3分鐘左右的時間跟大家一起回顧生活中常見的軸對稱圖形有哪些。期間有的同學提到車輪、軌道、天枰采用軸對稱設計,是為了力的均衡和重心的穩定;還有的同學提到建筑物的軸對稱設計是出于視覺美觀的考慮,尤其是莊重、肅穆的建筑物。老師將大家的舉例討論和微課視頻中對軸對稱圖形存在的原因、意義等進行結合,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也更加明白了數學服務生產生活的重要意義。
3 微課教學要與課堂教學活動緊密結合,相互印證
微課視頻通常不會太長,但它卻往往是課堂知識點的主要呈現,也是一節課的核心所在。我們在圍繞微課視頻進行的課堂教學中,既要把握微課本身的內容優質,又要做好和課堂其他教學活動的有機結合。比如我們需要進行課后題的講解,或者抽選一些同學上臺解答題目。這里面用到的知識點,是否可以從微課視頻中提取呢?作為老師,會適時的提醒大家回顧微課視頻中播放的內容,用來啟迪自己的答題思路。或者我們在需要回顧前面某些章節所學知識點的時候,老師可能會用多媒體播放以前曾經制作的微課視頻給大家作為參考。我們還會采取一些趣味活動來增強微課教學成果,比如“看視頻,說重點”游戲活動,老師會在微視頻播放完畢后以擊鼓傳花的方式抽選兩三名同學介紹視頻中涉及到的知識點,并由其他同學進行補充或者糾正。這樣的活動既有檢驗大家學習成果的意思,也是一種活躍課堂氛圍的措施,讓微課教學更加受歡迎。
4 結語
采用微課形式進行數學教學,這對教育工作者是一個新的挑戰。我們既要熟悉微課教學模式,熟練掌握各種微課制作工具的應用,也要了解初中生的學習和認知能力,了解數學學科規律和特征。基于這樣的了解去開展微課教學,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成果。
參考文獻:
[1] 衛德彬,阮征.基于微課與初中數學教學有效融合的思考[J].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參考),2018(Z2):41-44.
[2] 王敏余.微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探究[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7,31(05):95-97+100.
[3] 王大前.課堂鏈接微課,激發探究興趣——論微課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整合[J].數學教學通訊,2016(08):12-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