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玲
摘要: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經濟發展速度也在不斷提升,但是我國區域經濟發展還不夠協調,這成為了阻礙我國綜合能力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造成區域經濟發展不協調的因素有很多,而“一帶一路”倡議的出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為區域經濟發展不協調提供一定輔助,縮小區域之間的經濟差異,為我國區域經濟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關鍵詞:“一帶一路”;區域經濟;跨越研究
中圖分類號:F127文獻標識碼:A
我國經濟發展逐步走進新常態,這時我國經濟和全球化產生了一定的契合之處。結合我國目前經濟情況和世界經濟情況不斷調整的經濟發展策略,使用“一帶一路”倡議創新經濟發展,并給予正確的引導。區域經濟協調和可持續發展能夠將資源優勢科學合理分配,促使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現。
1.“一帶一路”倡議概述
1.1”一帶一路”倡議屬于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延續
我國經濟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存在一定的不平衡現象,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是從改革開放開始,經歷了一些不均衡發展時期,逐步發展成起來的。不均衡區域發展戰略需要將區域資源和政策合理融合,針對其中一些重點區域實施有效的經濟管理,這種經濟策略的合理實施不但可以縮小國內區域經濟差異,還有機會趕超發達國家。另外,資源的有效調節和配合,促使我國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了經濟差異,這時“一帶一路”倡議可以有效部署經濟發展方式,并為區域的經濟協調發展起到正確的引導。
1.2“一帶一路”倡議能夠應對目前的經濟部署
從二十一世紀初開始,經濟發展就已經產生了一定的重置現象,而我國西部開發和東北振興計劃不但使西部地區的區域經濟發展產生了回暖,還拉近了地區之間的差異,但是其整體上經濟發展還是存在一定的距離。社會體制調整的背景下,我國經濟進入了新常態,使經濟發展速度逐漸放緩。而因為經濟發展產生的風險正在逐步顯現,一些地區的產業出現了過剩現象,導致該地區較多債務問題不斷浮出水面。“一帶一路”倡議略的實施可以有效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其開展合理的調控,使區域內經濟問題能夠協調發展。
2.區域經濟發展不協調的因素
2.1自然因素
現階段我國經濟增長主要是以制度為基礎,并輔以資源配置協調,為區域資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做出保證。發展科學技術制度,調整政策制度,提升配置質量能夠更好地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輔助。我國區域結構內,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的地理位置存在一定的限制,使這兩個區域和其他地區相比存在一些劣勢,使其經濟發展效率較低。而其他地域的經濟資源調節能夠朝著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穩步發展,也可以為區域協調發展做出貢獻。我國東部地區在基礎資源上具有一定的優勢,一些沿海地區與鄰國較近,這也使其具有較好的經濟貿易渠道,建立較為豐富的海上運輸路線,實現海上經濟發展。東部沿海地區的交通非常便捷,國外企業在進行投資的時候,會帶來一定的資金和人才,這些外部基礎支持都間接推動了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使東部地區實現較為完善的體制改革。相比東部地區,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的自然資源較少,其山地較多,這也使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在地理位置上受到了一定的阻礙,與其相鄰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無法實現優質的外資引進。另外,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基礎建設不夠完善,使其在進行資源引進的時候存在一定的影響。人才匱乏也是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存在的問題之一,教育水平較低致使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人才基礎較差。東部地區不但人口較多,其人才基礎也比較完善,因此這時就形成了不平衡的發展狀態。
2.2經濟發展制度不夠均衡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沿海地區已經實現了經濟高速穩定發展,同時其社會制度較為完善。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對于人才資源和經濟資源的調控需要開展相應的重點培育和發展,尤其是一些經濟特區已經針對技術實施了深入開發,這使其形成了一定的經濟依賴。而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的戰略部署讓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只能跟隨沿海地區的發展腳步,無法開展實際的經濟策略。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對市場資源和力量的引導存在一定限制,降低了經濟發展引導準確性。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的能源基礎有著相應的儲備優勢,這也成為較為重要的經濟基礎,但是其交通不夠發達,沒有成熟的物流支撐,無法將自然資源優勢展示出來。特別是一些高寒地區,例如新疆、西藏等地,對這些區域實施交通建設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投入,因此這也使國家在開展交通建設的時候存在一定的考量。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在吸引社會投資方面較弱,一些產業會由于沒有良好的融資渠道導致其發展受阻。對于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的一系列影響都會使其經濟發展無法和東部地區持平,因此這時國家需要對其實施合理的宏觀調控,只有這樣才能將資源合理調動,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3.“一帶一路”區域經濟發展新跨越探究
3.1完善區域協調發展制度
“一帶一路”是我國深化對外合作以及建設經濟發展格局的主要倡議,同時也是實現合作共贏的重要基礎,能夠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相應的支撐。同時也能夠促使區域經濟增長方式不斷完善,進一步增強中心型區域經濟水平,實現新型合作,為跨區域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對于“一帶一路”倡議內含的科學認識能夠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一定的融合機遇,結合自身優勢不斷推動“一帶一路”倡議得以實施,為我國經濟水平的強化做出保證。從我國經濟發展來看,實施“一帶一路”為深化改革創造了一定的條件,也夯實了不同區域之間的相互聯系,促使區域經濟在發展過程中獲得了更多的活力和功能。從區域經濟發展戰略來看,實施海陸兼顧可以為區域發展新格局的實現奠定基礎,而合理的對接和融入能夠實現三位一體的立體交通網,拉動經濟內需[1]。
在區域整體經濟發展背景下,需要相關部門有效協調支撐點,建立較為整體的經濟協同格局,相關經濟省市地區政策在制定的過程中需要始終以“一帶一路”倡議為基礎。沿海城市在制定經濟政策時候,需要以“一帶一路”為正確指引,將調整內容充分落實,使其和“一帶一路”倡議保持一致。只有實現區域經濟功能的合理調整,才能實現人才資源的不斷優化;將區域經濟權利放入中央決策中,才能避免跨區域協調發展產生制度阻礙。
3.2促進區域服務均衡,建立生態合作制度
為了進一步縮小區域之間的差異,更好地協調城區之間的發展,需要提升其經濟發展質量,將工作中心放在區域公共服務中,掌握“一帶一路”發展路徑。強化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存在的民生問題,制定相應的具體調整政策,大力推行沿海地區管理,使其能夠實現區域一體化建設,基于宏觀角度實現跨區域就業。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建立相應的服務平臺,讓不同的區域群眾都可以享受到公共服務政策。我國東部地區由于長期不斷建設,導致其人口壓力較大,在實施生態資源保護的時候存在較大的壓力。”一帶一路”倡議在實施的過程中會加速區域生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能夠給東部地區發展提供一定的正確指引,另外對中西部地區能源的實際開發和利用也起到了科學規劃的效果,給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能夠調整時代的發展方向,不斷優化能源的生產和開發,踐行循環經濟模式,建立生態環保合作主旨,引領區域經濟跨越式發展。不同地區的特色定位都各不相同,因此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帶領下,區域經濟特點需要不斷調整,結合時代發展優化區域內涵。著眼于目前的發展,區域特色經濟發展能夠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提升區域經濟指數,但是著眼于長久發展,區域特色經濟不能在”一帶一路”倡議中出現重復情況。區域需要結合實際,制定相應的發展方向,不但要保持地方特色,還要避免產生較大波動[2]。
結語
綜上所述,在”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實施區域經濟發展協調分析能夠推動我國社會經濟實現有效發展,還能夠解決資源分布不協調的問題。通過對區域經濟發展實施跨越式研究,強化了我國綜合國力,還為社會主義建設的實現奠定了基礎。我國各個區域在實施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需要緊緊抓住時代機遇,更好地完善區域基礎設施,為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田金方,劉曉晴.“逆全球化”背景下區域貿易協定效度檢驗——以“一帶
[2]郭愛君,朱瑜珂,鐘方雷.“一帶一路”倡議對我國沿線地區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效應評估——基于“準自然實驗”分析[J].經濟問題探索,2019(9):5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