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有軍/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軌道交通學院
深化教育市場高等職業教育是人才培養的必經之路,也是推動經濟不斷前進的關鍵源動力,并提出應將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作為高校教育調研的主線方向。為了響應國家及教育部門的號召,高校均開展了不同形式的創新創業教育研究,培養了一批優秀“雙創”的人才,經濟市場內出現了大批的“創客”,總之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已經獲得了大部分教育學者的認可,教學氛圍及環境同步得到了極大的改善[1]。綜合市場調研數據,仍有下述三個主要方面的問題有待解決。其一,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框架存在空缺,盡管教育口號響亮,但在實際實施中缺乏正確的操作步驟,缺乏實質性進展。部分就業指導教師認為目前高校學生的就業率相對較高,學生不必要冒險創業,專業教師自身的創業意識較差,無法帶動學生正確學習,因此畢業生通常隨波逐流地選擇就業,參與創業學生的人數較少。其二,高校對創新創業的認知存在偏差,教育不僅僅是為學生提供教學資源,灌輸式學習,而是在引導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培養集體學生的創新意識,可將其近似地看作一種文化傳播的載體,或推動職業素質教育的動力。其三,現行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尚不完善,學生獲取資源的途徑較為單一,教學開展的方式比較單一,學生缺少對于創新創業知識學習的興趣。

圖1 基于交通特色的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
針對上述提出的高職院校現行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不足,為了順應新時期教育部門提出的要求,改善當下教學現狀,提出一種適合學生全面發展的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2]。如圖1所示。
如上述圖1 所示,新教育新模式下,要求高校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通過學生之間的互助,完成探究式自主專業學習,培養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意識,樹立學生對創新創業的正確認知[3]。通過課堂上學生討論小組之間的互動,形成一種課內積極學習的良好氛圍,提高學生的交流能力,引導學生可通過正確的方式完善人際關系。通過教師的輔助教學,傳播正確的職業素質教育文化,促進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同時,提高畢業生創業成功率。整合上述分析,下述將基于交通特色,從4 個方面,開展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詳細研究。
轉換師生在教學中扮演的角色,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創業能力培養,設立四級階段性人才培養目標。
將人才培養目標按照學生創業學習階段劃分,共分成四個主要階段。其一為學生對交通特色文化的認知層面,該階段主要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基礎,樹立學生對創新創業學習的正確態度,在課堂上以學生的多元化需求為主體,結合其他高校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教學經驗,整合高校交通文化的特色化傳播,分析學生的實際創業需求,開展針對不同學生群體的創新創業教育指導。其二為學生創業思維養成階段,在學生專業教學課程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理念,豐富學生學習資源,拓展學生專業知識面,結合交通特色分析行業在市場的發展趨勢及潛在風險,提供學生針對性的創業指導,同時整合新課改教育理念,積極引入多種社會資源,完善學生創業理論知識學習框架。其三為多學科交叉學習階段,以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理解能力為創業教學的主線,由于學生創業是一項相對系統的工程,學生僅在一方面具有創業優勢難以滿足行業發展需求,以此應將高校教學中多學科知識點融合,切實際地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利用學習知識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問題。第四階段為綜合運用階段,引導學生正確創業,提高畢業生創業成功率。同時提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主要是為了培養一批推動社會進步人才,并不僅僅是“企業主”,明確學生在不同階段的培養目標,進而鍛煉學生的創業心智,提高創業能力。
利用上述提出的學生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目標,下述將從2 個方面,提出交通工程專業認證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的研究。一方面,完善高校專業課程體系框架,在專業課程中融入創業育人理念,提高學生對創業的信心,堅持以面向學生為主,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將教學活動與服務融為一體,打造“學科融合,文化融合,校企融合,創業融合”四者為一體的教學服務體系。基于上述提出的人才培養目標,按照學期將課程實施細化分解。如下表1 所示。

表1 交通工程專業認證的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根據上述表中信息,合理安排多元化形式的教學課程,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提出菜單式課程管理模式,有助于教學資源的有效管理。另一方面,開展高校學生創業知識的專業認證,將創新創業課程分成公共基礎知識認證、專業創新課程認證、創業指導認證,提高校內創新創業教育的專業化程度,進而提出針對性的創新創業教育指導方案。
完善校內創新創業教育保障機制是確保高校在教育市場持續運行的根本,首先,基于交通特色,創業指導教師應積極地開展校外市場調研活動,成立工作保障部門,統籌規劃多種創業實踐活動,充分發揮院系、班級、輔導員三層服務機制,形成一種全民參與創業教育的良好局面。其次,聯合地方及創業指導部門,出臺有關創業教育的管理機制,加強創業制度的建設,健全并完善高校創業體系,增設高校內完整的創業指導資金鏈,提出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給予創業學生多方面的支持。最后,完善校內教研部門,規范其工作流程,整合市場資源及時對交通行業創業理論知識實施更新,編寫符合學生創業發展的交通工程校本教材,確保文化精神的正確傳播,加大對創業實踐活動的審批力度,確保資金鏈的穩定運行,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提出決策性意見。
目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實踐應用能力較低,盡管校內創新文藝活動較多,但由于大多數學生缺乏創業興趣,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較低,以此,采用搭建具有交通特色的互聯網創業平臺的方式,打造學生創業學習第二課堂,將其作為交通特色文化傳播的主要載體,將傳統課堂轉移到平臺上,由教師對學生開展專業化的線上實踐教學。整合歷史上創業成功人士真實數據,設計學生實踐案例,引導學生在平臺上查閱市場行業發展資料,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有助于學生更加良好地把握交通特色發展趨向,及時調整自身創業規劃。融合學生第一與第二課堂知識,完成教學資源在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共享。一方面有利于教師掌握學生的創業動向,進而提供學生創業指導,另一方面有助于建立全面性的創業資源聯盟體系,積累學生的創業實踐經驗。
本文開展了有關的培養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研究,規范了人才培養目標,完善了創業實踐課程,有效地提升了人才的實踐應用能力。盡管本文研究在實際教學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后期的發展中仍需要遵循信息時代要求,培養學生創業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計算機使用能力,并在不斷地實踐探索中完善創新教育框架。側重于教師學術能力的提升,搭建雙師型師資隊伍,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為社會輸出一批創新型復合人才提出建設性指導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