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朝



“先貼門箋次掛錢,撒金紅紙寫春聯。竹竿緊束攢前帚,掃房糊窗算過年?!边^春節,貼春聯、粘掛錢,這是北方地區民間的一大習俗。
掛錢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它是人們追求美好愿望,祈福納安,希望豐衣足食,喜慶吉祥,避瘟驅邪之物。
黑龍江省蘭西縣是有名的“中國掛錢之鄉”,蘭西掛錢是我國民間藝術寶庫中的藝術瑰寶。蘭西掛錢具有濃郁的民族地方特色,深深植根于黑土地,歷經百年的傳承和發展,以自身獨特的藝術魅力,自然純樸的民族風格,圖文并茂的表現形式,裝飾性強和精剪細刻等藝術手段,形成了蘭西掛錢典型的藝術特征,擁有藝術作品二千多種,在全國享有較高的聲譽。
蘭西傳統掛錢多是以民間手工剪子鉸為主,隨想隨剪一次成形,紙味剪味濃厚,剪工精細華麗,玲瓏剔透而勻稱得當,紋飾排列密集,具有規范、莊重、肅穆的風格。傳統的家堂掛錢多出自單鼓手中,掌壇人用大紅紙在燒太平香時現場剪制而成。
藝術要在傳承創新中發揚光大。蘭西現代剪紙掛錢作品創作,是在廣泛開展群眾美術創作活動和挖掘傳承發展民族民間藝術的前提下形成并不斷壯大提高的。它深植于黑土地,有著自然純樸的民族傳統,同時,它也匯集了現代藝術之所長,集美術、書法、裝飾等多種元素于一體,有紙刻、線編、刺繡、布印、撕燒、折紙、多層剪紙等創作表現形式。它傳承、發展并完善了“通用掛錢”的題材內容,被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和靈魂,拓寬了掛錢藝術的實用領域。
九龍共舞、神形各異,起伏強烈、共歌盛世。走進蘭西掛錢博物館,由九幅單掛錢組成的高2米、寬7.8米的《巨龍騰飛歌盛世》屏風大掛錢映入眼簾,它以獨特的藝術表現方式,謳歌和諧盛世和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有著象征民族騰飛的時代意義。
蘭西掛錢博物館位于蘭西縣文體中心辦公大樓,博物館建筑面積710平方米。建筑總體布局采用“工”字型立體平面,利用建筑“口”字形自然內墻體形成。立式屏風式展覽屏面,分為《蘭西掛錢藝術簡介》《領導題詞》《傳統剪紙掛錢》《現代剪紙掛錢》《立式屏風大掛錢》《蘭西掛錢傳承人作品展示柜》六部分,館內收藏不同時期的藝術精品五百余幅。
2007年蘭西掛錢被列為黑龍江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2008年蘭西縣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掛錢)之鄉”。2015年蘭西掛錢博物館被命名為首批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
保護失落的傳統,留存文化之“根”,讓古老的優秀傳統文化藝術重新煥發生機,讓掛錢藝術不被歲月湮沒、歷史塵封,讓掛錢在與市場對接中走出深閨,在生產實踐中延續藝術活力。
讓我們向那些堅持自己藝術追求的剪紙藝術家們致敬,向中國瑰麗多彩的優秀傳統文化致敬!
(圖片由蘭西掛錢博物館提供)
責任編輯/喬柏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