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榮
“做生意,來大瀝!”這是嶺南創新商都、產業經濟重鎮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響亮的城市品牌口號。近年來,該鎮在敞開大門“做生意”的同時,不忘提升城市管理方式,營造花城芬芳、智慧舒適的生活圈。
“我們大瀝鎮在廣佛中間,還在城鎮化進程中,城鄉環境、基礎設施等各方面有待提升。”大瀝鎮黨委委員王儉樸對《小康》記者說,“以前有人說穿著白襯衫不敢街上走,現在大瀝城市環境改變了很多,智慧化人性化城市管理逐步推進,正往宜業宜居宜商的方向打造。”
今年是大瀝的城市治理年,大瀝提出了城市治理體系三大特色亮點,包括創辦城市治理面對面,啟動城市治理巡城馬,開展全鏈條約束機制,全力聚焦大瀝的城市治理,鄉村治理,基層治理,為建設更宜業、宜居大瀝打造和諧有序的社會基礎。
在大瀝鎮聯和路,幾名市政工人正在整修花臺。道路兩旁寬3米的花臺種滿綠植,為車流不息的馬路批上了美麗的“花衣”。市政工人告訴《小康》記者,去年以來,他們一直在種植花草樹木。
實際上,在整個大瀝,社區里、道路旁、天橋上、校園內,木棉花、向日葵、三角梅、宮粉紫等各色鮮花層層疊疊,繽紛燦爛……大瀝鎮黨委書記劉浩文表示:“我們用5-10年的時間,將大瀝人種花的愛好培養起來,將種花的情趣培養起來,以花育人,實現公共環境的共建、共治、共享,那么我們人美、城更美。”
2017年底,大瀝正式啟動“花滿瀝城”行動計劃,以“提品質、優環境”為總目標,通過 3-5 年時間打造“花滿瀝城”的城市品牌,發動中小學生和市民,在屋前、屋后、陽臺、庭院廣泛種花,推動“一路一品種,一季一花色”的景觀建設,將大瀝發展成為宜居、宜商、宜業的魅力之都。
除了政府積極投入,“花滿瀝城”行動計劃更重要是帶動和引導全民參與,以花為媒,提升大瀝城市品質。大瀝主動向社區、企事業單位和市民派發花種、花盆和園藝工具,提升全民種花熱情;成立大瀝鎮和各社區花卉種養推廣交流協會,培養花卉種植骨干,為種花愛好者提供交流學習的平臺。
“我們遵循著‘共建共管共治共享的思路,政府引導,大家共同參與城市建設。通過種花養花愛花護花來提升城市環境和公民素質,這是一種花的教育美的教育。”王儉樸介紹。
此外,大瀝還制作“巡城馬”欄目,調動市民爆料,關注城市“六亂”現象、黑臭河涌或不文明行為等,并進行資料采集,每月形成“巡城馬”觀察清單報表,向鎮委鎮政府遞交;打造“城市治理面對面”,以深入直接的方式,把群眾身邊的矛盾問題、困難問題,以公開探討、說理、共商的形式,推動城市治理中民生熱點問題的解決,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長效機制。

“花滿瀝城”行動計劃帶動和引導全民參與,以花為媒,提升大瀝城市品質。圖 / 劉成
如果說以花養城、以花育人是大瀝城市管理柔性的一面,那么鐵腕打擊城市管理中的違法違規行為則體現了剛性的態度和作為!其中一項重點工作就是打擊違法運輸渣土行為。
復工復產以來,許多建筑工地開始緊張作業,超重超載、車廂未覆蓋、運輸過程灑漏……各種問題在大瀝頻頻出現。為杜絕安全隱患,大瀝城市管理局近期聯合交通、交警、市政、公安等部門,創新執法,首次通過調取路面監控視頻,對違規渣土運輸車輛進行追蹤,并成功鎖定了在3月5日至16日期間存在違規渣土運輸行為的車輛共7輛。
“以前我們在執法時,只能通過設卡、蹲點等方式,對重點路段的運輸車輛進行檢查,存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很難有效追責。”大瀝鎮城管局局長鐘偉星對《小康》記者說,今年3月以來,大瀝城市管理局通過踩點、伏擊,及群眾舉報等方式,掌握了部分違規渣土運輸車的行車軌跡與時間,并通過大瀝交警部門、公安部門調取路面監控視頻,多部門配合,終于成功鎖定違規車輛,并獲取相關企業信息、聯系方式等。
參與這次打擊行動的鹽步街道三中隊隊長黃德興、副隊長鄧仲江多次帶領下屬摸查追蹤車況。“我們和交警、公安部門搞過幾次大行動進行打擊,近期就排查了多個‘百噸王。”
大瀝鎮鎮長游劍鋒表示,“要實現多部門聯動工作機制,多管齊下,重拳出擊,對難以根治的社會問題、違法問題實行全鏈條的約束管理,以此實現有效治理,從而提高政府的社會治理效能。積極推動全鏈條約束管理,實現更高效的城市治理工作。”
大瀝推行的“全鏈條”機制適用于各職能部門在職責內,已盡最大能力仍未能達到處理效果,解決問題的,需其它部門協作處理的情況。設立同步響應等級,并建立獎懲機制。各部門按各協作響應等級的要求開展工作。
“各位市民朋友,當前新型冠狀病毒防控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但疫情發展拐點尚未到來,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請戴口罩勤通風……”在大瀝人流密集的街道,多功能喇叭燈定點循環播放。
“大瀝現有38個點安裝了這樣的喇叭,目前主要是對復工復產進行溫馨提示,半小時播放一次。它有行為識別模式,對相關路段進行監測,一旦出現違規行為,就會提出警告,并在系統里報警,大大節省人力。”大瀝鎮城管局陳敏貞帶領《小康》記者查看了多個音頻監控布點,并參觀了大瀝鎮智慧城市管理指揮(應急)中心。今年大瀝還將鋪設100個宣傳廣播點,開展基層治理的日常宣傳工作,提升群眾的知曉率和參與度。
這樣的智慧化、人性化體現在大瀝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為解決停車難問題,大瀝在專業機構研究支持,不影響車輛流量和人員安全前提下,探索路內停車智能管理。疫情期間為盡可能減少面對面接觸,又確保消防安全指導信息和情況反饋到位,大瀝充分應用自主開發的“大瀝智慧消防云平臺”,助力社會單位防疫期間有序開展復工復產工作……(關艷娟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