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將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的民法典草案,無疑是今年“兩會”的重頭戲之一。在國家法律體系中,其地位僅次于《憲法》。如果說憲法重在限制公權力,那么民法典就重在保護私權利,幾乎所有的民事活動——大到合同簽訂、公司設立,小到繳納物業費、離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一個人從搖籃到墳墓,一生各階段的權利,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答案。但民法典的編纂,在中國卻幾經波折。從新中國成立到中共十八大前,中國立法機關曾四次推動民法典的制定,但皆因歷史原因未果。十八屆四中全會后,民法典的編纂駛入快車道。此次提請審議的民法典草案可謂亮點紛呈,被譽為21世紀民法典的代表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