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向陽 石磊等

目前,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也在加速演進。未來,地緣重心東升西降、國際格局南升北降大勢不改,大國競爭復雜激烈,地區熱點亂變交織,世界將迎來充滿變數、機遇挑戰并存的又一個十年。那么,未來十年,世界的出路在哪里?
隨著2020年的開啟,21世紀的第三個十年伴隨著新冠疫情向我們走來。面對疫情,面對未來的十年,人們多少有些忐忑和彷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在加速演進,未來,地緣重心東升西降、國際格局南升北降大勢不改,大國競爭復雜激烈,地區熱點亂變交織,世界將迎來充滿變數、機遇挑戰并存的又一個十年。那么,世界的出路在哪里?
大國戰略競爭恐將升級
未來十年,大國競爭作為國際政治的主基調將更加凸顯。中、美、俄、歐四大力量折沖樽俎,大國關系加速分化調整。只是在2020年的開年,這種較量被疫情沖淡了。
一是美國唯我獨尊加劇大國競爭。面對多極化加速發展,美國的霸權危機感加深,其戰略調整聚焦大國競爭,強調以“美國優先”重塑國際秩序與大國格局。美歐裂痕或持續擴大,美歐在維護全球自由貿易、應對氣候變化與解決伊核、敘利亞等諸多問題上分歧凸顯。美俄關系持續在低位徘徊,彼此矛盾和戰略競爭會進一步加劇。
二是大國軍事競爭失衡風險明顯加大。美國2020財年國防預算高達7380億美元,新《國防授權法》同意特朗普提出的組建太空軍作為美軍第六大軍種。日本也宣布將于2020年建立首個太空部隊“宇宙作戰隊”,全面加強與美“太空合作”,太空軍事化問題更加嚴重。美、俄相繼退出《中導條約》,拋棄傳統軍控框架,嚴重沖擊全球戰略穩定。此外,信息與網絡、深海與極地等領域,日益成為大國角力的新抓手和新戰場。
三是中美戰略競爭仍將激烈。中美競爭漸成大國博弈的主線,美國已將中國看成其面臨的“首要挑戰”,不斷炒作中國是國際秩序的“修正者和挑戰者”,渲染制造中國“軍事擴張論”“政治滲透論”等各種奇談怪論。在疫情期間,美國也不忘“抹黑”中國。未來十年兩國圍繞經貿科技爭端、網絡空間博弈,以及臺灣、南海等問題的較量還會繼續。
地區熱點博弈復雜激烈
全球地緣沖突熱點不斷,多股力量、多重風險競相發展,未來十年的世界仍不太平。
一是中國周邊安全變數增多。其一,半島不確定性增大,美朝核心分歧依舊;其二,南海博弈激烈。美國“常態化”巡航南海,并強化海空軍投入,企圖持續“攪渾”南海;其三,多國政局不穩。2020年底緬甸將舉行大選,美國卻公開支持“民運勢力”推動修憲,宣布制裁緬甸軍方,國內穩定堪憂;馬來西亞各黨爭斗激烈,圍繞總理權力交接引起的政局動蕩仍會持續一段時間。南亞地區,印度總理莫迪修改公民身份法案,允許從周邊國家逃入印度的多種宗教少數群體有條件加入印籍,但將穆斯林排除在外,引爆全國騷亂。
二是中東域內外各方勢力斗爭升級。其一,美國和伊朗對抗持續。2020年新年伊始,美軍襲殺伊朗軍隊高級指揮官蘇萊曼尼,伊朗誓言“嚴厲報復”并中止履行伊核協議,增加了中東局勢的不穩定性。其二,圍繞敘利亞戰后安排各方博弈激烈。敘內戰漸近尾聲,西北部伊德利卜省雖已簽訂停戰協議,但硝煙并未因此消散,各方的博弈更激烈了。其三,域內傳統矛盾復雜難解。以色列挾美自重,與伊朗強硬對抗;沙特與伊朗教派矛盾深厚;巴以爭端難解,暴力沖突時有發生。
三是非洲、拉美多國政局暗流涌動。非洲政治穩定備受考驗。埃及、阿爾及利亞、蘇丹等北非國家動蕩不已,社會抗議時有發生。拉美進入多事之季。多國局勢生變,并呈現相互傳染激蕩與蔓延之勢。
全球治理困境凸顯
目前,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就目前的局勢看,更加凸顯全球治理的困境。而未來十年內,美國單邊主義及其“退群、毀約”有增無減,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更顯緊迫,全球治理赤字增大,聯合國等多邊機制備受掣肘。
一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進程滯后,各方博弈仍將繼續:歐盟爭奪氣候變化議程領導權,提出2050年前成為全球首個“碳中和”大洲的雄心計劃。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圍繞碳交易和氣候支持基金問題討價還價激烈。
二是非傳統安全挑戰有增無減。目前最大的考驗就是新冠病毒。有專家指出,新冠病毒很有可能像流感一樣長期存在,各國如何做好長期應對準備值得深思。其次,國際反恐斗爭更趨復雜,恐怖主義流毒遠未肅清。此外,網絡空間安全風險堪憂,基因編輯技術濫用與失控危險增大,數字貨幣將挑戰各國主權貨幣。
三是聯合國前路多崎嶇。以聯合國為代表的多邊主義遭遇美國單邊主義逆流,全球治理供求缺口增大,聯合國深陷財政危機,美國作為最大出資國持續以削減和拖欠會費手段對其施壓促變,聯合國面臨被邊緣化、政治化和工具化等多重挑戰。
對話合作而不是相互掣肘
近日,日本《朝日新聞》發表文章稱,在疫情面前,任何國家都無法獨善其身,各國必須設定共同目標并為之努力。同樣的,面對未來的世界局勢,各國也應該是求同存異、對話合作,而不是相互拆臺、相互掣肘。
未來十年,全球化進入調整期,但它不會停止,逆全球化只是小漩渦,對話與融合依然是趨勢;意識形態的高維呈現值得重視,但它只提供一種世界觀,而不是唯一的世界觀;民主的困境說明了制度的局限性,但它不該被廢黜,而應當進一步完善……在全球化過程中暴露的種種痛點,需要我們嚴肅面對,重新尋找價值坐標。一些在冷戰后形成的共同理念,盡管過了20年,它或許已成“陳詞濫調”,甚至邏輯難以自證,但它依然難得而珍貴。它不應被輕易拋棄,而應該順應時代進行再鑄。
我們仍然需要一些敬畏之心。應當重新認識歷史的寬度,虛懷若谷,珍惜過去。重建公共性,尋找共有底線,建立對話平臺。民主、良知、智識、美德,這些傳統的信念仍未過時。不管時局如何風云變幻,和平與發展都是永恒的世界主題。
(《半月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