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該機構不僅掌控著俄羅斯軍隊,有時甚至掌控著整個俄羅斯的國家安全。指揮中心里有數百名操作員,負責實時跟進俄羅斯和全世界發生的情況。“我們監視一切——從美國發射的彈道導彈,到哈巴羅夫斯克的俄軍士兵有沒有準時吃早餐。”
到2019年12月19日,俄羅斯國家防御指揮中心正式成立已有5年,該機構是一個復雜的管理機構,它不僅掌控著俄羅斯軍隊,有時甚至掌控著整個俄羅斯的國家安全。俄羅斯《消息報》刊發了首次探訪俄羅斯國家防御指揮中心的報道,揭秘這一俄羅斯最具神秘色彩的機構。
最高級別安全機制
俄羅斯國家防御指揮中心,深藏在國防部大樓建筑群中,不為外人所見。
據《消息報》報道,2014年1月20日,中心大樓在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蓋·紹伊古的倡議和武裝力量總參謀長瓦列里·格拉西莫夫監管下動工建設。軍工部門的軍人和專家們奉命在333天內建成這座獨一無二的工程技術綜合體,搭建最復雜的電子系統。
報道稱,2014年12月19日,俄羅斯國家防御指揮中心正式成立。整個中心保護措施嚴密,其安全機制可以用“嚴苛”來形容。但凡要進入指揮中心,都必須經過幾道安檢程序,然后交出電話、電腦、平板、智能手表,甚至運動手環。這些措施并非多余,正如專家所說的,網絡戰爭已經打響,而該中心是非常有吸引力的目標。
“指揮中心硬件和軟件系統的核心是數據處理中心。”該中心負責人米哈伊爾·米津采夫上將解釋道。“我們使用的是最先進的技術和超級計算機。它們能提供超高性能的計算工具,可以存儲和處理大量的永久性、操作性信息。”
三大核心指揮中心
每天早上10點,指揮中心幾百名專業人員開始值班,負責實時跟進俄羅斯和全世界發生的情況。用中心的話說:“我們監視一切——從美國發射的彈道導彈,到哈巴羅夫斯克的俄軍士兵有沒有準時吃早餐。”
中心的核心是三個指揮中心:戰略核力量指揮中心、作戰指揮中心和日常活動指揮中心。每個中心都有自己的特殊任務。
“戰略核力量指揮中心的任務是指揮武器運用,主要是核武器。作戰指揮中心則負責監控全球軍事政治局勢,分析和預測俄羅斯及其盟友面臨的威脅。”米津采夫介紹說。他表示,指揮中心的專家不僅指揮俄羅斯武裝力量,還指揮其他部隊、軍事編隊、機關和聯邦行政當局的特種部隊。
報道稱,日常活動指揮中心的專家,則負責監控軍隊的日常活動和軍工部門的工作。這個中心是一個寬敞的環形空間,操作員的工位設在特殊的平臺上。指揮中心的墻上裝有環形全息屏幕,所有當前的緊急必要信息都在屏幕上。
在采訪時,其中一塊屏幕上正好顯示了位于俄羅斯下諾夫哥羅德州的“隼”飛機制造廠的車間,車間內正進行4架米格-31超音速截擊機的改造工作。透過這塊屏幕,可以清楚地看到工人是如何工作的。同時,每架正在改造的飛機旁都投射了完成進度信息,可以看到當前正在進行的工作及其完成時間。
在這個日常活動指揮中心,值班人員的專業領域涵蓋最為廣泛。比如金融專家,他們實時監控賬戶資金流動,包括軍隊津貼支付;航空專家負責監視哪些飛機在空中飛行,哪些在機場待命和準備起飛;車輛專家則監督車輛裝備的交通情況,比如哪些車隊運載什么貨物,在哪條路線上行駛,一旦車輛出現故障或緊急情況,控制中心操作員將立即接收到所有信息。
“我們的中心是一個特殊的指揮機構。”米津采夫介紹說。“當形勢突變時,中心會在全面分析監控結果的基礎上,利用數學建模的方式,在最短時間內為國家領導人提供決策建議。特殊情況下,我們還可以批準采取緊急優先行動。這里的優先行動指的不僅是直接動武,還有全面保障問題。”
不過,這些專家不僅僅是在監控情況,在他們的手中,還掌握著可以迅速充分地應對任何突發或緊急情況的一切必要工具。
執勤人員穿特殊Polo衫,承受巨大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武裝部隊中,只有指揮中心的執勤人員才能穿特殊的Polo衫。
一整天的值班讓工作人員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他必須及時處理大量機密和絕密數據信息,并快速決策。
指揮中心里的每一名工作人員,在上崗前都接受了至少1年的培訓,每年還必須接受多次心理測試和測謊測試。而為了讓指揮人員釋放壓力,指揮中心還設有專門的心理救助中心,以及完整的綜合體育設施。
米津采夫表示,中心正在推廣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新成果,他介紹說:“人工智能可以說是繼火藥和核武器之后,軍事領域的第三次革命性創新。”國防指揮中心需要實現人工智能,其目的是預測未來沖突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并提出減少損害和管理國家安全風險的建議。(《成都商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