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瑜

美國在未來戰爭中“定點清除”的可能性會更大,這將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未來戰爭的形態。如果戰爭一方的精確打擊能力具備壓倒性的優勢,足以讓常規戰爭在發生之前就結束了。大國間的軍事競爭,將在斬首和反斬首的領域中愈發激烈。
早期的斬首戰術不屬于常規戰爭范疇
美國《紐約時報》當地時間2020年1月2日報道稱,美國官員確認,在美軍對伊拉克巴格達的一次空襲中,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特種部隊“圣城旅”部隊指揮官卡西姆·蘇萊曼尼將軍死亡。蘇萊曼尼將軍之死,引發了國際局勢的動蕩,也引發了各界的關切。
伊朗觀察人士指出,美國情報機構參與、多兵種參與,其性質已經不能算是暗殺,而是一次不折不扣的軍事行動。美方事后的表態也是如此。實際上美國近年來以軍事手段“定點清除”目標人物很頻繁,從“基地”組織首領本·拉登到恐怖組織“伊斯蘭國”的首領巴格達迪,都是以恐怖組織頭目的性質被干掉的。而這次蘇萊曼尼身為主權國家的高級將領之死,直接影響了敘利亞、也門的戰局走向,其軍事意義絕非一般的“反恐行動”可比。這預示著未來的戰爭形式將會發生變化。
“擒賊先擒王”是很古老的軍事手段。但是,在技術條件落后的古代戰爭中,真正能夠順利實現“定點清除”的戰例并不多見。比如日本歷史上著名的桶狹間戰役,織田信長在兵力、國力、戰局均處于絕望的劣勢情況下,帶領小股部隊孤注一擲奇襲并殺死敵方大將今川義元獲勝。但是,這次成功有很多巧合與偶然因素,并非當時常規的戰爭形態。同時代日本所謂的“三大奇襲戰”中,也僅此一例名副其實。
現代斬首戰術理論是英國軍事家福勒在一戰后期提出的,以攻擊敵方指揮系統為首要目標,亦稱“癱瘓戰術”。這一戰術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納粹閃電戰就有很多應用,其中不乏成功的案例。但是,二戰時期的斬首戰術是用于指導戰役全局的戰術方針,對敵方關鍵人物的“定點清除”仍屬于情報部門組織主導的暗殺行動,兩者存在明顯的界限。
關鍵還是技術條件,軍隊實施遠程打擊、快速行動的能力有限,情報的及時性和精確度也存在問題。孤軍深入的戰術小組得不到充分的遠程支援,只能依靠個人能力的特種作戰實施暗殺,并不屬于常規戰爭的范疇。
“定點清除”成了為反恐戰爭量身定做的戰術
然而,隨著技術發展,情況發生了變化。2003年,伊拉克戰爭展示了現代戰爭的精確打擊能力。戰爭初期的一系列空襲、突襲,攻擊并癱瘓敵方指揮系統為目的的斬首戰術獲得了成功,讓伊拉克部隊早早陷入了各自為戰的混亂狀態。
但是,美軍未能實現“定點清除”薩達姆的計劃。戰爭期間,薩達姆的多處官邸被猛烈攻擊,甚至多次傳出薩達姆身死的消息,卻都被證實為誤傳。直到軍事行動結束八個月后,薩達姆才被美軍抓獲,此時美軍早已控制了伊拉克全境。這說明美國當時的斬首戰術還未精確到“定點清除”。
技術發展推動戰術進化的步調飛快。2010年,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提出“持久近距空中支援”項目,以強大的信息技術大幅縮短“目標獲取-打擊”的時間,將近距空中支援的“殺傷鏈”時間由30分鐘縮短為4分鐘。美軍的近距空中支援的指揮層級也向更低層級延伸。
武器平臺的整合度也在高速提高,戰機、攻擊直升機、無人機高度整合。彈藥精度也在同步發展,無限接近“發現即摧毀”的作戰目標。戰術打擊的精確度和強度成倍提高,具備了精確到點的外科手術式打擊能力。
技術水平提高的同時,阿富汗戰場等反恐戰爭中的非對稱態勢也提出了“定點清除”的要求。美軍面對的敵人分散、零星、隱蔽。這就要求美軍的應對要更為靈活、高效和精確。“定點清除”可算是為了反恐戰爭量身定做的戰術。
“定點清除”在一定程度上會改變未來戰爭形態
在現代常規戰爭中,除了薩達姆這樣的最高層人物之外,定點消滅某個特定人物作用有限。因為現代國家戰爭機器的運作,并不過于仰賴個人能力。比如擊斃山本五十六對太平洋戰爭的進程也許有一定影響,卻不會改變日方失敗的最終結果——正如山本自己預見到的。
可是,形形色色的秘密組織,高度依賴關鍵人物的運作。最明顯的是組織首腦的個人影響力,這類組織內部凝聚大量依靠對首腦的個人忠誠,對外則依靠首腦的“威望”形成號召力。首腦死亡往往會造成組織失去活力,乃至徹底解體。比如本·拉登的死亡與基地組織徹底失勢有著密切關系。
還有,關鍵人物往往掌握了支持組織運作的資源,包括資金、資金渠道、與其他勢力的合作關系。這類組織大都難以形成正規的資源管理體制,掌控資源是關鍵人物的個人權力基礎和內部安全保障。如果死前沒有及時安排,會影響組織運作。比如巴勒斯坦前總統阿拉法特逝世后,如何取得他掌管的巨額資金(外媒估計至少10億美金)成了其政治繼承者的巨大麻煩。
此外,這類組織的信息保存和傳遞也高度依賴關鍵人物。由于組織的秘密狀態,信息無法分散保存、信息渠道也不能合理冗余,關鍵人物的突然消失意味著關鍵信息丟失、信息節點斷裂,后果之嚴重不言而喻。因此,非國家形態的不對稱戰爭中,消滅關鍵人物可以視為最高效的戰術手段。長期處于“烽火連天”的美軍在這方面的“進步成就”特別出色也是理所應當。
蘇萊曼尼雖然是伊朗高級將領,其領導的“圣城旅”卻是長期從事海外活動,性質更接近秘密組織。可以明確的是,既然此次對一國的高級將領直接下手,美國在未來戰爭中“定點清除”的可能性會更大,而其技術優勢則意味著成功率會更高。這將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未來戰爭的形態。正面對抗的常規戰爭發生的可能性也許會因此減少——如果戰爭一方的精確打擊能力具備壓倒性的優勢,足以讓常規戰爭在發生之前就結束了。大國之間的軍事競爭,將在斬首和反斬首的領域中愈發激烈。
(《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