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林 李珍妮

生物戰劑多數為烈性傳染性致病微生物,少量即可使人、畜患病。其可通過牲畜、植物、信件、氣溶膠等多種形式釋放傳播。例如,只要把100千克的炭疽芽胞經飛機、導彈、鼠攜帶等方式釋放散播在一個大城市,就會危及300萬人的生命。
當前,國際戰略格局不斷變化、戰略環境日趨復雜,現代戰爭的非對稱性和作戰手段的多樣性更加明顯。盡管國際社會簽署了《禁止生物武器公約》,但仍然無法有效遏止生物武器的發展勢頭。一些國家和地區擁有較大規模的生物武器。一些恐怖組織仍擁有大量的生物武器。由此可見,國際生物威脅形勢日趨嚴重,生物恐怖已成為影響全球安全與穩定的重要因素。
生物武器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痛苦
生物武器舊時稱細菌武器,是由生物戰劑和施放裝置構成的一種作戰武器,以生物戰劑殺傷有生力量或毀壞植物等。生物戰劑是指能夠滿足軍事目的與使用技術要求,對人畜造成大面積殺傷,對農作物實施大面積破壞的致病微生物和由此產生的傳染性物質的總稱,它是構成生物武器殺傷力的物質基礎和決定因素。
人類首次“生物戰”發生于1763年3月,當時正在俄亥俄-賓夕法尼亞地區進攻印第安部落的英國人亨利·博克特上校,將從醫院拿來的天花病人用過的毯子和手帕作為禮物送給了兩位敵對的印第安部落首領。幾個月后,天花在該部落流行起來,英國人不戰而勝。
然而,現代意義上的生物武器卻是在20世紀隨著武器技術和微生物學的發展而出現。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軍隊曾使用炭疽與馬鼻疽病菌襲擊協約國軍隊和馬匹。此舉遭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強烈反對。戰后于1925年6月17日在日內瓦簽訂了關于禁止使用毒氣和細菌武器的協定書。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生物武器仍然被一些國家用于戰場,還有一些國家很早便成立了專門的生物武器研究所,如美國的達格威實驗場、陸軍傳染病研究所等。
將生物武器大規模用于戰場的是日本,即以石井四郎為首推動和實踐的黑太陽“731部隊”,其最鼎盛時期工作人員達3000余人。他們使用的生物戰劑主要有傷寒、副傷寒、霍亂、菌痢、炭疽、馬鼻疽、鼠疫、破傷風、氣性壞疽等病原微生物,通過投放細菌炸彈、飛機噴霧和人工散布等方式實施,甚至喪盡天良地使用活人進行試驗。
鑒于生物武器給人類帶來巨大痛苦,1971年12月16日聯合國第26屆大會通過了《禁止生物武器公約》,并于1972年10月在華盛頓、倫敦、莫斯科開放供各國簽署,1975年3月26日正式生效。
生物武器的特點與局限性
生物武器與其他類型的武器相比,自身具有鮮明的特點:
一是致病性強,傳染性大。生物戰劑多數為烈性傳染性致病微生物,少量即可使人、畜患病。傳染性極大,在缺乏防護、人員密集、衛生條件差的地區,極易蔓延傳播,引起傳染病流行。
二是污染面積大,危害時間長。直接噴灑的生物氣溶膠可隨風飄到較遠地區,其殺傷范圍可達數百至數千平方千米,在適當條件下一些生物戰劑存活時間較長,不易被發現。例如炭疽芽胞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其芽胞可以在土壤中存活40年之久,即使死亡多年的朽尸也可成為傳染源,極難根除。
三是傳染途徑廣,感染方式多。生物戰劑可通過多種途徑感染人,如經口食入、經呼吸道吸入、昆蟲叮咬、皮膚接觸、污染傷口、黏膜感染等。
四是戰爭成本低,毀傷效果大。據相關資料,1969年聯合國化學生物戰專家組統計數據顯示,當時每平方千米導致50%死亡率的成本,傳統武器為2000美元,核武器為800美元,化學武器為600美元,而生物武器僅為1美元,所以有人將生物武器形容為“廉價的原子彈”。
五是使用簡單,難以防治。可通過牲畜、植物、信件、氣溶膠等多種形式釋放傳播。例如只要把100千克的炭疽芽胞經飛機、導彈、鼠攜帶等方式釋放散播在一個大城市,就會危及300萬人的生命。氣溶膠無色、無味,多在清晨、黃昏、夜間、多霧時秘密施放。所投帶菌的昆蟲、動物也易與當地原有種類相混,不易被發現。
同時,生物武器也具有其局限性。首先,生物武器易受地形、氣象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烈日、大風、雨雪等均能影響生物武器作用的發揮;其次,生物武器使用時難以控制,使用不當可危及使用者本身;再次,生物戰劑進入人體到發病有一段潛伏期,短則幾小時,長則1周以上,在此期間采取措施,可有效減輕其危害。
遏制及防范對策
盡管有《禁止生物武器公約》,但生物武器由于其自身特殊的優勢和用途仍被某些國家和組織秘密研制,應引起全世界足夠的警覺。那么,有何遏制和防范之策?
遵守公約? 《禁止生物武器公約》規定除用于“預防疾病、防衛及和平”以外,禁止開發和擁有生物武器。該公約于1975年生效,其后陸續得到近200個國家的簽署。只有各國嚴格遵守公約,才能避免生物戰爭的爆發。
主動防范? 針對生物武器的特點,采取及時有效的防范措施勢在必行。及時查明敵人生物武器的襲擊企圖并徹底摧毀之,是最積極有效的防護。經過幾十年研究探索,生物武器的偵、檢、防、消技術都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成為軍隊防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戰劑偵檢? 即組織對敵生物武器襲擊的偵察與檢測。使用生物武器的主要特征是:用飛機噴灑生物戰劑氣溶膠時,飛行速度慢、高度低,航跡出現云霧;用生物彈投放戰劑時,爆炸聲音小而低沉,閃光小或無閃光,彈坑淺、彈氣大,彈坑周圍有殘液痕跡或粉末;投放生物戰劑媒介物時,地面上會出現動物異常,或有異常物品。此外,被生物武器攻擊的地域、人和動植物會出現突發性傳染病或異常死亡等。一般而言,使用生物戰劑氣溶膠攻擊難被發現,需要用專門儀器和偵檢技術。
免疫預防? 是指通過人工接種生物制品激發人體內免疫系統產生特異的免疫應答,以形成特異性抵抗力,破壞或排斥進入機體的病原體。專家認為一個國家要想應對“生物恐怖”,首先是要儲備足夠批量的疫苗、充足的藥物和手段,以保證應對突發事件。
救治病人? 當出現感染和傳播時,應及時對病人、病畜等采取隔離措施,減少傳播途徑,便于集中收治,由醫務人員進行專業診療,對癥下藥。病人要主動避免與他人接觸,并加強消毒,積極配合醫生進行專業治療,直至癥狀消失。
(《軍事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