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通一號和北斗都是國之重器。簡單來的說,北斗用來定位,天通一號用來打電話、發短信、上網。天通一號之后還將發射其他衛星,圍繞地球組成一個完整的、覆蓋全部地面范圍的衛星系統,理論上可為全球用戶提供無死角移動通信服務。
一旦地面網絡不具備使用條件,天空就是必備手段。今年1月10日,依賴于我國自主建設的第一個衛星移動通信系統——中國電信天通衛星業務宣布商用。自此,一張由天上衛星、地上光纖、空中無線縱橫織就的立體網絡,在對我國領土、領空、領海實現了全覆蓋后,我國民用衛星移動通信業務也開始步入規模化應用階段。
海事衛星曾受制于人
既然已廣泛引進國際海事衛星電話,我國為什么還要發射天通一號?道理很簡單,海事衛星是別人的,我們要用這些衛星,不僅要付出高昂的費用,更受制于人。
如天通一號工程總設計師李祖洪所言:“天通一號衛星移動通信系統,讓我國擺脫了長期對國外衛星移動通信服務的依賴。此前,我國應急通信全部使用國外衛星,信息安全不可控,通信資源沒有保障。2008年汶川地震救災中,這一問題變得非常突出。”
李祖洪講述了這樣一個場景。汶川地震發生時,地面通信系統遭嚴重破壞,只能勉強用北斗一號以“短報文”的方式,為焦急等待震中消息的國家領導人傳送了信息。
不僅汶川地震期間要用空投進去的海事衛星電話支持抗震救災,很長一段時間,我國諸多場景下的救援人員,都依靠租用國外衛星電話鏈路與外界溝通。移動通信系統有它的設計容量,如果所有的資源全部掌握在國外衛星手上,緊急情況時,我國無法自由實現資源調控。
2008年7月,孫家棟、沈榮駿院士聯名上書,呼吁加快我國自主的衛星移動通信系統建設。經過國家多個部門和單位的三年多論證與設計,2011年9月,我國首個衛星移動通信系統——天通一號衛星移動通信系統工程正式啟動,其首要任務就是確保在地面業務覆蓋不到的地方,填補國家自主移動通信衛星服務的空白。
國之重器
2016年8月6日0時22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天通一號01星。這顆我國衛星移動通信系統的首發星,運行在接近36000公里的地球同步軌道上,覆蓋中國及周邊、中東、非洲等相關地區,以及太平洋、印度洋大部分海域。
“在技術層面,天通一號衛星的技術指標與能力水平,能夠達到國際第三代移動通信衛星水平,它標志著我國正式進入了地球同步軌道移動通信衛星俱樂部?!蔽逶禾焱ㄒ惶栃l星總設計師陳明章說。天通一號在設計上引入三維數字化設計技術,采用了單機集成設計、混合集成電路等技術,集成多種信息處理功能,用一臺單機就可以實現過去多臺單機完成的任務,有效提高了衛星效能。
李祖洪說:“作為中國空間信息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天通一號衛星移動通信系統提升了國家應急通信保障能力,而衛星移動電話系統和北斗導航系統的業務融合,讓兩顆星都有了更廣泛的技術商業前景?!?/p>
天通一號和北斗都是國之重器。簡單來說,北斗用來定位,天通一號用來打電話、發短信、上網。
與地面移動通信系統相比,天通一號有哪些本領?地面移動通信系統受基站覆蓋區域所限,很難在邊遠山區、沙漠戈壁、森林等地區實現通信全覆蓋。天通一號則不受地形等因素影響,可以自上而下實現對海洋、山區和高原等地的無縫覆蓋,對海上石油勘探開采、森林防護等通信能力提升有重要幫助。而且,天通一號工作頻段信號傳輸損耗小,有利于終端設備的小型化,便于攜帶。
自2018年3月面向國家應急用戶和部分行業客戶試商用后,天通衛星移動通信系統已參與建國70周年慶祝活動、第二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等諸多重大活動通信保障。
天通一號之后還將發射其他衛星,圍繞地球組成一個完整的、覆蓋全部地面范圍的衛星系統,理論上可為全球用戶提供無死角移動通信服務。
應用場景豐富,全球罕見
作為天通衛星移動通信業務獨家運營商,中國電信經過3年的努力,讓該系統具備了提供服務的能力。
去年12月1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批準中國電信天通衛星業務商用,使用1740號段的手機號碼為業務號碼。
中國電信集團副總經理陳忠岳介紹,天通通信系統、芯片、終端等均由我國自主研制,填補了國內自主衛星移動通信系統的空白。2013年12月,中國電信立項啟動民用研制建設工作。目前,天通衛星業務已實現與國內、外通信運營商的互聯互通。
天通一號01星主要的優勢體現在覆蓋范圍廣、信號傳透能力強,終端小型化、手機化,便于攜帶。
據中國電信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已有25款終端獲得工信部頒發的進網許可證,包括手持、車載、船載、天通貓、便攜數據等多種終端類型。用戶辦理此項業務后,一年內,花1000元可以打720分鐘的“衛星電話”。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衛星通信分公司總工程師萬軍說:“從天通一號發射升空兩周后打通首個電話,到試商用走過了3年半的時間。如今,天通設計之初的所有能力全部有了實際應用。在重大自然災害應急處置中,承擔了信息傳遞、資源調度和應急指揮的重任,為水利、消防、林業、地質、武警、電力、海洋漁業等多個行業客戶提供了通信服務。”
“這么豐富多彩的終端應用能力和服務場景,在現有的衛星移動通信系統中很少見。”萬軍說,“今年會把國際化運營能力準備到位,進一步提升衛星移動通信服務容量和覆蓋區域,明年正式展開區域業務推廣,為周邊國家提供更好更多的選擇?!?/p>
據了解,為支撐全球運營,中國電信正積極準備向ITU(國際電信聯盟)申請國際號碼。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長隋靜表示,我國幅員遼闊,信息通信服務的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依然存在。同時,我國衛星通信能力與世界先進國家相比還有差距,該項業務的應用普及空間很大。
據悉,國產大飛機將裝載天通衛星通信系統,農業農村部也將頒布相關“漁業船舶船載天通業務終端的技術規范”,為我國智慧海洋提供基礎支撐能力的同時,對區域海上救助手段標準規范,也將產生積極影響。
據預測,2025年前,我國移動通信衛星系統的終端用戶將超過300萬,服務范圍涵蓋災難救援、個人通信、海洋運輸、漁業、航空等方方面面。
(《科技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