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任何時候,保障基礎民生都是實體經濟的責任和使命。從現實情況來看,疫情對中小企業的影響是巨大的,這可能一定程度上會加速行業淘汰率,但對整個社會來說,影響只是暫時的。”
新冠肺炎疫情之中,社會經濟活動大規模減緩,特別是作為中國國民經濟支柱的制造業,更是受到較大沖擊。然而,經濟社會是一個動態循環系統,不能長時間停擺。一些行業、企業在危中尋機,反而迎來了爆發式增長。記者兵分多路,采訪了多位奮戰在經營一線的企業負責人。
董明珠:關鍵時刻核心技術能救企業
疫情期間,各地的醫務人員在第一時間馳援武漢,被稱為“逆行者”。在這個龐大的“逆行者”大軍中,有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就是格力的武漢員工。
“1月27日,當得知要建造火神山醫院時,你們主動請纓,立刻找到相關部門,參與到火神山醫院項目建設中,不眠不休,奮戰了三天三夜。當看到你們在寒冬深夜里睡在室外,只為隨時可以沖向前線,確保在施工間隙快速完成安裝的時候;當看到你們因人手緊缺,兩個人抬100多公斤空調不慎摔倒,仍堅持搶裝的時候……你們的眼神堅定,臉上掛滿陽光的笑容,這一幕幕都令我們感到心疼又感動。”董明珠在寫給格力武漢全體員工的信中說。
火神山一役結束后,雷神山醫院項目又緊鑼密鼓地開始了。令董明珠印象最深刻的是,為了提供最大的幫助,格力武漢員工“從心底為醫護與病患著想”,積極向格力總部爭取,“將格力最好的‘風無界雙向換氣新風空調支援到前線,因為‘風無界可以在保證室內恒溫的前提下進行雙向換氣,引入室外新鮮空氣并同步過濾凈化,最大程度保護醫護人員和被隔離病人的健康”。
“困難總是有的,關鍵是要采取措施克服。”這可以算得上董明珠的名言。為解決特殊時期的特殊困難,格力加大生產與防疫有關的產品。比如殺病毒空氣凈化器、雙向新風空調、電暖氣。“尤其是殺病毒空氣凈化器,到處都在要貨。”董明珠還決定再次“跨界”。“我們以前生產口罩設備,不生產口罩。在疫情發生后,公司從國外買了幾百萬只口罩,但是運不回來。”“現在又特別需要口罩,所以我們就轉換思路,既生產口罩設備,又用自己的設備生產口罩。目前格力口罩已經出爐。除了口罩,董明珠介紹,春節期間格力一直有一部分員工在加班,測溫儀的模具研制生產一直在進行。疫情暴發后,格力迅速應對,“用10天時間就開出測溫儀的模具,目前日產2-3萬臺”。
“疫情的影響是暫時的。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礎,這個地位是無法動搖的。在任何時候,保障基礎民生都是實體經濟的責任和使命。從現實情況來看,疫情對中小企業的影響是巨大的,這可能一定程度上會加速行業淘汰率,但對整個社會來說,影響只是暫時的。”董明珠堅定地說,“在此次疫情沖擊下,我們一方面了解到科學防疫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更意識到核心技術和企業創新的重要作用,格力的這些健康科技作品為此次疫情帶去了很多的幫助,我們會繼續加大創新力度,為消費者帶去更多更好的產品。”
周兆呈:好日子壞日子是常態,關鍵是練內功
對于餐飲行業來說,2003年是損失慘重的一年。從非典暴發到當年6月,餐廳歇業率高達70%,營業額普遍比2002年同期下滑了50%至80%。而海底撈憑借著火鍋外賣,扛過了這段艱難日子。17年后,面對疫情,外賣再次成為自救的重要途徑。從2月15日開始,海底撈部分門店陸續恢復外送業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門店停業造成的經營壓力。
最近周兆呈和同行聊天,除了交流應對經驗,更多的是互相打氣。“我們經常說的是陽光總在風雨后。餐飲從業者都知道,這是一個很難在短時間內就戰勝的挑戰。但是我想,對于我們這個行業來說,好日子和壞日子本來就是常態,一路上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挑戰,有時是外部,有時是內部,練好內功才是最重要的。”
除了繼續強化和完善海底撈一貫的流程管理和信息反饋機制,周兆呈提到了智慧餐廳,這是海底撈未來“練內功”的新突破口。
在這次疫情中,食品安全問題是人們非常關心的話題,而運用智慧廚房系統、配菜機器人、點餐和收餐機器人,可以盡量減少人與餐品的接觸,降低食品安全風險。“海底撈在2018年就開始試水了。未來新技術可以幫助我們提升管理效率,當我們應對各種各樣的挑戰或者威脅時,科技能夠起重要的輔助作用。”海底撈首席戰略官周兆呈說。
楊禹:未雨綢繆,向前看
疫情之下,有的領域放慢了腳步,有的領域卻迅疾如風。疫情加速推動生鮮產品銷售從線下轉移到線上。數據顯示,除夕當天,叮咚買菜的訂單量同比激增超過300%;農歷新年的第一周,盒馬鮮生在廣州、深圳、成都等地的訂貨量達到平時的5至10倍。疫情暴發初期,人們甚至要靠“搶”才能下單買到菜。
宅在家中一個月,在手機上下單買菜變成很多人的日常。這原本是電商平臺最需要投入大量資金、時間和精力去改變的事情,卻因為這場意外變成了現實。盒馬方面表示,疫情一夜之間讓更多人體驗到了線上買菜的便捷,新的消費體驗廣受認可,勢必將加速線上線下一體化的進程。
這場突發疫情也讓企業開拓了思路。這個思路,不僅有服務端的“共享員工”,還有供給端的“愛心助農”。現在,盒馬的采購人員主要忙兩件事:一是保證暴增的供貨需求,不斷找貨、調貨;二是四處對接滯銷農產品,能幫一個是一個。
其實,不僅生鮮電商表現亮眼,線上經濟的其他產業也爆發了強勁的增長勢頭。春節期間制造了最多段子的在線教育就是其中之一。受疫情影響,全國教育系統都處于停課狀態,但很多地方要求“停課不停學”,開啟了“網課直播”。作業幫、學而思、跟誰學等在線教育平臺紛紛推出免費直播課。作業幫工作人員稱,春節期間,在平臺上報名網絡直播課的學員人數達到3000萬,完全超乎預料。
此外,網友呼吁了很多年但始終不太為大眾接受的“在線醫療”也開始“翻身”。疫情期間,很多專業人士都呼吁大家使用在線問診。遇到危重疑難病例當地醫療機構無法解決怎么辦?需要問診又不敢輕易去醫院怕交叉感染怎么辦?在線問診可以解決這些問題,“互聯網+醫療健康”的模式在這個春節緩解了不少人的焦慮。
“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危與機總是同生共存。這場斗爭正從‘一邊抗疫一邊努力減小對經濟社會影響階段逐步轉向‘抗疫后經濟恢復和開創新局階段。”正如中國改革報社副社長、央視特約評論員楊禹所說,“未雨綢繆,向前看。”
(《環球人物》2020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