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進標桿淪為腐敗分子,充分說明功勞簿絕非“保險箱”,全面從嚴治黨一刻不能放松,黨風廉政建設永遠在路上。守著顯著政績,多種榮譽傍身,但只要觸碰反腐紅線,一定會被嚴懲不貸,絕不存在“功過相抵”。
據統計,2019年12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共通報近80名干部案件信息,其中中管干部4名;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國企和金融單位干部共21人,人數遠超11月份,創下了2019年新高。此外,12月還查處了53名省管干部。
12月份之所以創新高,在于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專門開設了“四風”問題監督舉報曝光專區,做到一個節點一個節點盯住、一個案件一個案件查處,嚴辦頂風違紀者,維護社會的風清氣正。
八項規定七周年,五類問題突出
2019年12月1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公開曝光,在主題教育期間查處的8期典型案例,又有不少干部倒在了違規吃喝和吃拿卡要上。
其中,“在巡視組進駐當晚,28名干部頂風吃喝”一案,令人瞠目。
在河北省委第九巡視組進駐保定市徐水區的當天晚上,該區28名領導干部,分兩批在轄區內企業聚餐,包括副區長等2名縣級干部,10名鄉鎮黨委書記、鎮長以及14名科級干部等。
2019年12月3日,江蘇省常州市通報了專項整治“煙卡”行動的成果,29家單位、72名黨員干部上交“煙卡”273張,退交違規資金129.63萬元。
常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執行局原局長謝某某,先后收受“煙卡”40余萬元,占到其涉案金額的三分之一以上。每張“煙卡”能兌換少則五條、十條,多則數十條香煙。經過整治,黨員干部對“‘煙卡就是‘腐敗卡、收卡就是收現金”的觀點,已形成共識。
到2019年12月4日,中央八項規定出臺整七周年。7年來,全國共查處31.7萬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主要集中在違規發放津補貼或福利、違規配備使用公務用車、違規收送禮品禮金、違規公款吃喝及大辦婚喪喜慶這五類問題上,且這五類問題共22.3萬起,占全部問題比重70.2%。
反腐紅線面前,不存在“功過相抵”
2019年12月10日,四川省巴中市政府原黨組成員、副市長張尚華被開除黨籍和公職。他曾獲得“全國優秀縣委書記”稱號。
郡縣治,天下安。在我們黨的組織結構和國家政權結構中,縣一級處在承上啟下的關鍵環節,是發展經濟、保障民生、維護穩定的重要基礎。
“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則都在各自崗位上做出了出色業績,得到了群眾認可,是領導干部中的標桿。然而,截至2019年年底,已有5名“全國優秀縣委書記”落馬。
12月被提起公訴的深圳市坪山區委原常委、統戰部部長劉國紅,曾是感動過無數人的“雪域英雄”,最后卻成為斂財狂人。
劉國紅早年主動申請到西藏服役,17年間多次榮立軍功。他曾被狼群圍困五天五夜,僅憑尿液延續生命,展現了中國軍人的鋼鐵意志。轉業后,面對種種誘惑,這名老兵逐漸失去了本色。從第一次戰戰兢兢地收下10萬元現金,到面不改色地收受巨額賄賂,他最終淪為階下囚。
先進標桿淪為腐敗分子,充分說明功勞簿絕非“保險箱”,全面從嚴治黨一刻不能放松,黨風廉政建設永遠在路上。有的干部還將榮譽視作腐敗資本,認為自己是“先進典型,組織考慮政治影響不會輕易動”,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原區長薛維林就是一例。
“我原以為,一俊遮百丑,只要工作上做出成績,只要是不殺人,犯點兒錯誤也是枝節問題,有了政績就能遮住各種錯誤。”落馬后,他才痛心疾首,“被成績遮住的錯誤危害更大”。
守著顯著政績,多種榮譽傍身,但只要觸碰反腐紅線,一定會被嚴懲不貸,絕不存在“功過相抵”。
管好“身邊人”,防家風敗壞養癰成患
查看近年來被查處的領導干部,“身邊人”成為高頻詞。比如云南省委原書記秦光榮,“家風敗壞,對配偶子女失管失教,縱容親屬利用職務影響牟取私利”;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原黨組書記董事長李慶奎,“長期對家屬失管失教”;公安部原黨委委員副部長孟宏偉,“家風敗壞,利用職務影響為其妻謀取職務,縱容其妻利用職權搞特殊牟私利”;中國工商銀行重慶市分行原黨委委員副行長謝明,“家風不正對子女失管失教放任縱容”……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要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娛樂圈”。黨員干部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時刻面臨各種考驗,這就要求必須管好自己的“三圈”,防止家風敗壞成為貪腐導火索。樹立良好家風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也是廣大黨員干部的必修課。
堵住工作漏洞,嚴防小官巨貪
日前被宣判的一名科級干部——廣西桂林市全州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原黨組書記、原局長蔣煒,被指利用職務便利,受賄877萬元,獲刑10年6個月。
河南省駐馬店市產業集聚區金橋衛生服務中心法定代表人、原主任劉某防,也是小官巨貪的典型。他利用職務便利貪污公款五百余萬元,獲刑13年。
甚至有些人并無官銜,僅是身處關鍵崗位,也在欲望驅使下走上貪腐不歸路。
吉林省舒蘭市廉租住房和經濟適用房管理中心原科員王苑,騙取廉租房補貼款458萬余元。
小官巨貪是對基層政治生態的嚴重腐蝕,嚴重破壞黨員干部的形象,黨紀國法決不允許小官巨貪現象的出現,貪婪的干部必定會遭到嚴懲。
扶起“跌倒干部”,拉上“掉隊干部”
回顧2017年、2018年,全國紀檢監察機關運用監督執紀第一種形態處理人次分別為78.6萬、110.4萬。
記者梳理發現,各地各部門正積極開展回訪教育,引導受處分干部打開心結,鼓勵他們在工作崗位上重整旗鼓、積極作為。對表現突出的依紀依法繼續使用甚至提拔重用,真正做到“懲前毖后、治病救人”。
各地紀檢監察機關充分考慮受處分人員的情況特點,量身定制回訪方案,確保每一名受處分人員都能夠感受到組織的關懷。對表現突出的人員,繼續使用甚至提拔重用。
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許存夙,在擔任花都區原新華街黨工委委員、街道辦副主任期間,受到過黨內警告處分。處分沒有影響他干事創業的熱情,他積極履職,重點推動綠色金融街建設,認真履行河長職責,后來被評為廣州市優秀河長。
回訪教育扶起“跌倒干部”,拉上“掉隊干部”,起到“回訪一人、教育一群、影響一片”的效果,也有力回應了“多干多錯”“不干不錯”等錯誤論調,真正匯聚起干事創業的強大正能量。
(《新華每日電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