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旌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男孩像媽,女孩像爸”這樣的說法,成了判斷孩子長相的依據之一。更有甚者認為“兒子智力遺傳媽媽,性格遺傳爸爸”。父母的基因不但決定孩子的長相還決定孩子的性格和智力,事實真是這樣嗎?
“男孩像媽,女孩像爸”?
每當哪家有新生命誕生,總會聽到親朋好友這樣的暢談:
“這閨女跟孩兒他爸可真像。”
“這兒子簡直跟媽媽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
……
很多人都認為“男孩像媽媽,女孩像爸爸”,這一說法也是經久不衰。似乎孩子的顏值高低,“美丑一張臉,全靠爹媽給”。那么,顏值靠基因決定的這一說法究竟有沒有科學依據呢?
首先,我們先從每個孩子最初的起點——受精卵說起。
受精卵是由來自父親的精子和來自母親的卵子結合而成的,其中的遺傳物質也同樣一半來自于父親,一半來自于母親。
細胞內的遺傳物質以染色體或染色質的形式存在。人一共有23對(46條)染色體,其中有一對特別的染色體——性染色體。性染色體包括X染色體和Y染色體,它們會決定新生兒的性別。
說到“男孩像媽,女孩像爸”,我們需要從性染色體的概率上解釋這個問題。
從遺傳的角度來說,染色體攜帶了各種遺傳基因,一個人的長相、膚色,基本都是由遺傳基因決定的。
人類的23對染色體中,女性的性染色體為XX,男性的性染色體為XY。在遺傳時,精子和卵子是各帶一半的染色體進行結合,然后形成成對的染色體。媽媽不論給男孩還是女孩都是X染色體,而爸爸給女孩X染色體,給男孩Y染色體。
所以到這里,我們可以理解的是,不管生女兒還是兒子,一半像爸爸一半像媽媽才對,那女兒更像爸爸這個現象是怎么來的呢?
因為X染色體比Y染色體在體積上大得多。科學家發現X染色體上所載有的遺傳基因比Y染色體多很多(且攜帶很多和發育有關的重要基因)。當父親的X染色體給女兒,相對于父親的Y染色體給兒子,那么女兒從爸爸那邊獲得的遺傳信息更多,從概率上來說就更像爸爸。
同時,因為男孩的X染色體是來自媽媽,Y染色體來自爸爸,前面說過X染色體上攜帶的遺傳基因更多。所以從理論上來說,兒子像媽媽的概率更大。
從理論上講的話,好像是這么回事,但是人類的遺傳規律如此博大精深,僅僅憑這個概率無法解釋。畢竟生活中長得像媽媽的女兒或者長得像爸爸的兒子還是很多的。
而孩子的長相除了與基因遺傳有關外,還與后天環境有關。
比如,以雙胞胎為研究對象的雙生子試驗就能夠告訴我們原因。大多數同卵雙胞胎的長相十分相似,這是由他們完全相同的遺傳物質和相似的生長環境造成的。但也有一些同卵雙胞胎之間存在明顯的差別。
雖然遺傳物質可以決定很多外貌上的特征,但是后天環境因素也同樣能夠產生影響。
基因和環境如何影響樣貌特征
那么,哪些樣貌特征是受遺傳基因影響的呢?大致有以下幾方面:
面部特征? 臉的長度和寬度,鼻子的挺拔程度、寬度、形狀和大小,眼皮的單與雙,眼睛的顏色深淺,耳垂的有與無,頭發的直與卷……這一系列特征都是由一對對的等位基因所決定的相對性狀,這些性狀都和父母的樣子及其攜帶的基因類型相關。
身高? 雙生子試驗還表明,男孩的身高有72%至81%是由遺傳物質決定的,而女孩則是65%至86%。剩余的30%左右則會受到后天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狀況等因素的影響。
而后天環境對樣貌的影響也有幾方面:
首先是準媽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人類臉部的明顯特征從懷孕的第4周就開始逐漸形成了。如果在懷孕初期,孕婦存在不良的生活習慣(如煙草、酒精、管制藥物、衛生狀況以及精神壓力等)可能會對胎兒造成較大的影響,例如裂唇等。
另外,在新生兒出生之后,母親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依舊會對嬰兒有影響。比如,嬰兒吃的母乳中含有重金屬離子、酒精或者尼古丁等,不僅會損傷嬰兒的神經和大腦層面,還可能出現面部異常或不對稱等情況。
其次是從小到大的生活習慣。在剛出生、骨骼還未發育完全時,不同的睡姿對于身體不同部位會產生不同的壓力。長期壓迫某一側很容易出現頭部或其他部位不對稱的情況。
另外,長期單側咀嚼食物容易使臉部兩側咀嚼肌發育不一致,同樣也會造成臉部不對稱的情況。所以,建議咀嚼過程中均勻使用兩側牙齒。
還有就是,很多不良的體態保持時間久了也會對骨骼產生嚴重的影響,導致變形,變得難看。
智力遺傳媽媽,性格遺傳爸爸?
生活中還有一些說法,“男孩的智商由媽媽決定,女孩的智商則是爸媽各占一半。因為決定智商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所以兒子的智力是媽媽遺傳的,而女兒的智力是爸爸媽媽共同遺傳的”。“性格方面,爸爸對孩子的影響力會大過媽媽。其中,父親對女兒的影響要大于對兒子的影響”。
那么真的是這樣嗎?先來看智商方面。有一項1982年發表在《行為遺傳學》的研究顯示,母親和孩子的智商相關系數為0.464,父親和孩子的智商相關系數為0.423(相關系數越接近1,說明相關性越強)。
從這兩個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其實父母雙方和孩子的智商都有關系,沒有哪一方在智力遺傳上占據主導位置。
科學研究表明人與人之間的智力差異,大約50%是由遺傳差異造成的,其余50%則由環境因素來決定。
事實上,智力是一種復雜的性狀,它并不像長相那樣完全由我們的基因決定,而是多種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包括后天的教育、成長環境等)相互作用的結果。而很多關于智力的遺傳機制,還處于科學假設階段。
另外,性格與智力的遺傳很類似,也是一種很復雜的情況。
其實,孩子一生下來就帶有自己的性格特征,每個孩子都各不相同。父母的遺傳是孩子性格的基礎,而后天環境因素也會影響其發展。家庭的熏陶,包括父母的一言一行以及家庭氛圍都會影響孩子性格的發展。
(《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