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2月23日,一則來自南京警方不到200字的案情通報,迅速引發輿論關注。28年前轟動一時的南醫大女生被害案宣告偵破,殺人兇手麻繼鋼于家中落網。很快,更多細節被披露。公眾驚訝地發現,破案的關鍵竟是麻繼鋼一名男性近親10年前在派出所留下的血樣。
消失的殺人犯
1992年3月20日,南京醫科大學(下簡稱南醫大)女學生林伶失蹤了。4天后,在該校1號教學樓附近,發現了她的遺體。經法醫鑒定,她系被人用鈍器擊打頭部、實施強奸后,按入窨井中窒息死亡,情節惡劣。
被害時,林伶正值青春年華,還是學生會的干部。林伶當時所在的系年級主任梁志軍至今記得,她是一個連續4年拿一等獎學金、幾乎沒缺過課、上課都坐第一排的優秀學生,話不多,但為人謙和有禮貌。“如果不出事,現在說不定作為優秀醫生在一線抵抗新冠疫情。”
當時林伶多名同學接受媒體采訪稱,林伶每天有固定的時間上晚自習。3月20日的晚自習之后,與她關系較親密的同學、室友都沒有再見過她,于是上報給了教務處,學校隨即報案。因此,大家曾經懷疑是學校內部人士作案。
基于學校師生提供的線索,警方找到尸體后,提取了兇手的DNA,首先在校園內進行比對。“對象主要是男性同學和教職工,有的是抽血,有的是涂唾液。”當年一名在職教師回憶道。但是,校內男性教職工、學生都比對過生物信息之后,依然沒有發現兇手。警方還將調查范圍擴大到方圓兩公里的居民小區,每家每戶問詢。
這是1992年轟動南京的大案,市公安局為此成立專案組,并由省公安廳掛牌督辦,曾抽調數百名精干警力,開展了連續數月的走訪調查摸排,排查人員超過1.5萬人。
但那個殺人兇手,無聲無息地消失在了林伶失蹤的那個夜里。
實際上,從痕跡學來看,犯罪嫌疑人并非實施了“完美犯罪”。相反,除了強奸遇害者并留下精液之外,他還被學校保安當面撞見過。
根據當時媒體報道,犯罪嫌疑人實施犯罪之后倉皇而逃,曾被學校保安當成是小偷追捕,但被其逃脫。
后來,警方根據保安描述繪制了嫌疑人的模擬畫像。警方描述該名男子的相貌等特征:身高1.70米左右,年齡25歲左右;方圓臉、眼睛較大,皮膚略黑,面部有粉刺或者疤痕;體形壯實。
當時南京市公安局還發布了懸賞令,額度為1萬元。按照那時的人均工資來看,這相當于好幾年的收入。但即便這樣,案件的調查還是陷入了僵局。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案發前后的幾天里南京一直在下雨,雨水將一切痕跡與氣味都沖刷干凈,連警犬都沒有發揮作用。
當時跟蹤這個案子的一名法制記者回憶:“在當年這可是一個大案子,很多老百姓也知道這個事情,但局限于當時的技偵技術,一直無法破案,嫌疑人的身份也無法確定。”
就這樣,南醫大奸殺案成了一個懸案。但是在這28年中,警方一直沒有放棄任何蛛絲馬跡,堅持追案。
居住在案發地附近
案件在今年2月19日取得了重大突破。經DNA比對,在徐州警方配合下,發現徐州沛縣一麻姓家族人員中有重大作案嫌疑。
此后,專案組一路趕到徐州,一路在南京進行走訪調查。
徐州沛縣警方通報說,2月21日,南京市公安局法醫中心與沛縣公安局刑警大隊DNA實驗室聯系稱,1992年3月24日南京重大強奸殺人案死者身上提取的嫌疑人DNA數據,與沛縣縣被盤查人員麻某俠(男,53歲,住沛縣鴛樓人)的數據高度吻合,基本確定嫌疑人為麻某俠近親人員。
在連夜比對排除了麻某俠家系中該村符合年齡條件的11名男性后,經對麻某俠所在家系進行深挖,得知其家族內有一名成員麻某皊早年在南京當兵,并已在南京定居50多年。經了解,麻某皊的兒子麻繼鋼符合作案嫌疑人年齡。
2月23日凌晨一點,經鑒定,麻繼鋼DNA與犯罪現場提取的死者陰道拭子DNA分型完全一致,具有重大作案嫌疑。
南京警方隨后連夜行動,在當日清晨6點左右,在麻繼鋼家中將其抓獲。
誰也沒想到,消失28年之久的殺人兇手,最終被發現的地點,就在那條距離案發地點步行10分鐘可到的石鼓路。
據報道稱,當時,麻繼鋼非常平靜,并沒有一點兒驚慌失措,或許他知道這是早晚的事情。
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與隱匿的“殺人嫌疑”身份不同,麻繼鋼在生活里給外人展示了另一面。
麻繼鋼有一個漂亮賢惠的妻子,并且還有一個已經上大學的女兒。在不少鄰居眼里,麻繼鋼待人客氣,每天上下班看到鄰居,總會主動笑笑,跟人打招呼。遇到鄰居的車有毛病,麻繼鋼經過時,會幫人修好。
麻繼鋼酷愛養狗的習慣也被鄰居熟知。鄰居介紹,麻繼鋼對養狗頗為精通,“養狗是一流的,什么品種、有沒有得病、得了病吃什么藥,他一看就清楚”。
據其介紹,麻繼鋼此前從德國帶回過兩條名貴犬,后來給人配種成功,因此還賺了一些錢。
在麻繼鋼的身上有一個特殊的細節,很多鄰居都看到過他的車上有一本《圣經》,就放在擋風玻璃的下面。不過,很少人知道他為什么這么做,鄰居們也沒有打聽過。
據報道,麻繼鋼在案發后入職了蘇美達集團,也是集團司機中為數不多的正式員工,這跟其父親是蘇美達老員工不無關系。而他本人也在公司干了很多年,還拿到了公司的股份。任職期間,因公司在德國有辦事處,他還被借調到德國一段時間。
“他(麻繼鋼)脾氣好,大家對他的評價不錯,他還在集團宣傳片里出過鏡。”一名集團內部人士說。
案件偵破與Y庫密不可分
該案的偵破得益于警方運用Y庫。Y庫究竟是什么?通常來說,常染色體的STR(常染色體的短串聯重復序列)相似度伴隨著親疏遠近迅速衰減,父子之間只有50%相同,祖孫之間只剩25%。利用常規DNA檢測,除非兇手再次因為某些原因被采集DNA,否則難以進行鑒別。
但是Y庫不同,它其實是一個家族男性的“族譜”。因為人體一共有23對染色體,其中女性的性染色體為XX,男性的性染色體為XY,所以Y染色體為男性獨有,且來自于父系。如果不發生突變,那么祖孫幾代的Y染色體應該是一致的,所以一個家族雖有幾十口人,但只采集一個人的數據就可以,對比家族內其他男性。這是一項異常高效的刑偵手段,它的指向不再是某一個人,而是一個族群。在南醫大奸殺案告破之前,Y庫便幫助抓到了甘肅白銀案的兇手高承勇。
除了幫助解開懸案,Y庫還能在打擊拐賣兒童、幫助拐賣兒童尋親等方面發揮巨大作用。
2018年,公安部牽頭正式公布了一個Y庫建設的“三年規劃”,要求各地用3年時間建成自己的Y庫。而這次南醫大奸殺案的攻破,就是這個“三年計劃”的輝煌戰果。
某省級大隊刑警感慨道:“當Y庫真正普及的那一天,很可能會顛覆之前警方傳統的破案思路,那種派出幾個警察四處調查走訪的時代可能就真的不存在了。”
日前,南京市人民檢察院對公安機關提請逮捕的麻繼鋼涉嫌強奸、故意殺人一案,經審查依法作出批準逮捕決定。案件正在進一步辦理中。
現在案件已破,林伶終于得以昭雪。而在她的身后,還有諸多懸案等著被一一揭開。相信隨著Y庫技術和其他刑偵技術的進步,這些懸案兇手們的“好日子”就快到頭了。
(《中國新聞周刊》《天天快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