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唉聲嘆氣,或是肝郁氣虛? 生活中,有些人常會不自然地“唉”一聲。醫認為,嘆氣與情緒波動、神經功能紊亂、陰氣虧虛有關。經常嘆氣者或許會出現口唇干裂、四肢麻木等癥狀,這是肝氣不舒、陰血虛弱的典型表現。專家建議,如果嘆氣者伴有胸悶不舒、長吁短嘆、神情黯然、口苦眩暈等癥狀,可以泡服佛手、玫瑰花、茉莉花茶喝,這些茶飲都有不錯的寬胸理氣效果。如果最近明明心情不錯,還習慣性嘆氣,中醫認為這是氣虛的表現。建議這類人平時可用黃芪、西洋參泡茶喝,這些茶飲有不錯的補氣功效。
“老骨頭”要適度補腎? 很多人在上樓、起身等出現困難時,或許會感嘆:“老骨頭了,不中用了。”在醫生看來,動作困難、腰酸背痛都跟骨衰有一定關系。中醫學認為,“腎主骨、肝主筋”,補好腎可使筋骨強壯。在飲食方面,可以吃點補鈣養腎的藥膳,如多吃點海帶、紫菜、蝦皮、豆腐、雞蛋、蘑菇等含鈣高的食物;也可在燉雞、燉排骨、燉腔骨等菜肴時,加入仙靈脾、肉蓯蓉等中藥,制成藥膳。每次選擇1至2種,每種3至4克即可。適度的運動也能強筋壯骨,建議經常做八段錦、太極拳、快步走等有氧運動,堅持每周3至5次,每次30分鐘左右即可。
“急性子”要注意降肝火? 很多人在發完脾氣后會主動道歉:“我是個急性子。”在中醫看來,“急性子”大多肝火旺盛、肝氣不順。一旦肝臟氣血失和,就容易出現情緒低落、暴躁生氣等情況。愛發脾氣、急躁、眼睛干澀發紅的人可經常按摩期門穴。找這個穴位時可先找到巨闕穴,巨闕穴位于人體中部正中線上,左右肋骨相交處往下二指寬處即是。然后順著乳頭垂直向下畫一條直線,在這條直線與巨闕穴水平相交的位置就是期門穴。按摩時用手從后向前推該穴位,每次按摩2至3分鐘即可。
“腦子不好使”或因為太閑? 很多忘事的老人會感嘆“腦子不好使”。在北京協和醫科大學神經內科教授張振馨看來,多數中老年人常有的記憶力下降、手腳沒有過去靈活的感覺,都可能與生理性的腦萎縮有關。退休后“太閑”容易引發大腦早衰。那些完全沒有什么興趣愛好,只會呆坐看電視的人,大腦的衰老會明顯加快。有氧運動可以幫助抑制開始于40歲的腦萎縮,建議每周進行三小時以上的有氧運動,如跳繩、做健身操等。平時,適當吃點堿性食物能緩解腦疲勞,如茄子、芹菜、蘑菇、葡萄、蘋果等。(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