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泉
摘 要:在我國農民的生活質量普遍提高的同時,農村也產生了大量的生活垃圾。分析了我國農村垃圾分類和處置工作現狀,探討了制約農村垃圾分類和集中處置工作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促進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的建議,以期使垃圾得到回收利用,保證農村環境優美。
關鍵詞:農村;生活垃圾;自主治理;合作治理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09-0059-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X321 ? ? ? ? 文獻標志碼:A
1? 我國農村垃圾分類和處置工作現狀
隨著改革開放力度不斷提高及脫貧攻堅戰略的有效實施,農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顯著提高,各種各樣的生活用品開始走進農村。但是,生活質量提高也帶來了一些新問題,其中最為嚴重的就是生活垃圾增多,導致農村的環境變得越來越差。尤其是難降解的塑料垃圾,對農村環境及土地保護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再加上大部分農民沒有保護環境和垃圾分類處理的良好意識,對生態環境造成傷害[1]。
當前,農村垃圾主要是以焚燒和掩埋為主。這種垃圾處理方式是把“雙刃劍”,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收集各家各戶的生活垃圾進行統一處理,可以有效改善農村環境,但是通過掩埋及焚燒的方法對垃圾進行處理,不僅會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還會使土地中的重金屬含量過高,對土壤造成一定影響。如果收集農村的生活垃圾之后運到專門的地點進行專業化處理,這樣的處理成本又過高,但是不這樣處理的話,生活垃圾就得不到有效處理。農村生活垃圾增加與如何有效處理存在著一定的矛盾。
2? 制約農村垃圾分類和集中處置工作的主要因素
2.1? 農村環保教育不足,農民對垃圾處理的重要性缺乏認識,相關技術人才短缺
如何正確處理農村的生活垃圾,關鍵在人。農民沒有自覺分類垃圾的良好習慣,大量生活垃圾給工作人員增加了工作量,而且農民的文化教育水平低,對生活垃圾不能進行正確分類,如可回收利用的資源卻被放進不可回收利用的垃圾中,直接造成了資源浪費與回收成本增加[2]。
同時,農村干部不重視垃圾處理,農村環衛工人文化水平不高,沒有專業的處理技術與經驗,缺乏系統的培訓,對于環境保護沒有足夠的重視,工作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應付檢查。要想加強農村的環保力度,就要從根源上找問題,培養人們的環保意識,在整個村子營造良好的環保氛圍,做到人人參與環保,對生活垃圾進行正確分類與處理。
2.2? 垃圾處理設施能力不足,簡易填埋和露天焚燒現象時有發生
雖然政府相關部門頒布了許多關于處理農村垃圾的規定,但是現在農村生活垃圾還是以填埋和焚燒為主,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農村垃圾處理終端設備不先進。生活垃圾數量非常龐大,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不可回收垃圾,一種是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要進行降解處理,防止對環境造成污染,實現可持續發展;可回收垃圾要進行回收再利用,當然回收的垃圾要經過處理之后才能流入市場。而現在的農村垃圾是以填埋與焚燒為主,不進行分類處理,對于環境的危害非常嚴重,因此要完善垃圾處理設施,對垃圾進行正確處理[3]。
2.3? 垃圾污染防治和處理技術支撐薄弱
在垃圾處理過程中,會產生有害氣體等,對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通過有效的防控治理能夠改善這一情況。然而現在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技術還不夠先進,沒有完善的污染防治體系,只是一味地借鑒城市的環保措施與政策。從治理效果來看,城市環衛政策并不適用于農村。因為農村土地面積較大,綠色植被覆蓋面積也較大,所以應該采取更加適用于農村環境治理的方法與政策。農村植被面積大,但是不能過分依賴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仍需要重視保護生態環境。
3? 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的政策建議
從整體看,我國農村垃圾分類回收體系還處于起步階段,因此要讓人們逐漸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建立起系統、有效的農村垃圾處理方式,根據農村發展實際情況引進先進的設備,豐富垃圾處理方法[4]。
3.1? 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推進體系建設
農村生活環境與城市不同,應該根據農村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宜的垃圾處理政策與措施,加大農村垃圾處理設施的投入力度,本著資源可利用、環境無污染的原則建設環境衛生治理體系。
首先政府相關部門要制定合理的治理措施,使農民能夠自覺進行垃圾分類。其次要加大基礎設施的投入與使用,建設垃圾分揀站,完善農村垃圾分類與處理流程,同時鼓勵企業到農村進行規模性投資,建立農村垃圾處理機構管理制度,完善垃圾回收的基礎設施。再次要從農民的思想意識上下工夫,讓他們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明確垃圾處理的重點,保證農村的環境衛生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有序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合理處理。
3.2? 加強資金保障體系建設,探索政府保底的多元投入機制
要想有效處理農村垃圾,政府必須提供指導,改進垃圾處理措施,同時增加資金投入,保證資金得到充分利用,提高可回收垃圾的利用率,降低回收成本。垃圾分類處理是垃圾處理的必經階段,政府可以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實施強制垃圾分類的措施。
完善資金使用體系,制定有效的分類方法,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鼓勵垃圾分類處理,促使各類垃圾都得到正確處理,改善農村的生活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
3.3? 加大垃圾處理終端技術研發,促進垃圾減量、無害和資源化利用
合理處理垃圾是解決農村垃圾問題的關鍵。目前以焚燒為主要處理方式,其原因是沒有比焚燒更加有效的方法。針對這種情況,應該加強對垃圾處理終端的技術創新,使經過焚燒處理的垃圾不會對環境產生污染。同時,對填埋的垃圾也要進行分類處理,達到國家的填埋要求,填埋的垃圾要對土地的礦物質、結構無影響。加強技術創新,使垃圾填埋和焚燒的熱量用于發電等,對于可回收利用的垃圾要盡量充分利用。對高污染的垃圾絕不能采用普通的處理方法,要確保做到無污染、無危害。
參考文獻:
[1]王金霞,李玉敏,白軍飛,等.農村生活固體垃圾的排污特征、處理現狀與管理[J].農業環境與發展,2011(2):1-6.
[2]黃開興,王金霞,白軍飛,等.農村生活固體垃圾排放及其治理對策分析[J].中國軟科學,2012(9):72-79.
[3]李棟.我國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現狀及其發展趨勢[J].科技視界,2016(7):262-263.
[4]王俊起,王友斌,李筱翠,等.鄉鎮生活垃圾與生活污水排放及處理現狀[J].中國衛生工程學,2004(4):20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