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燕
摘 要:林業工程造林技術能夠改善當地的實際環境,提高林業經濟效益。相關的工作人員需認真分析林業管理過程中的抗旱造林技術,提高苗木的存活率。基于林業工程抗旱造林技術,提出了覆膜造林技術、整地技術、容器造林技術、合理密植技術等策略,希望能夠為相關造林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林業工程;抗旱造林;整地技術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09-0074-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661.1? ? ? ? 文獻標志碼:A
近年來,我國越發重視資源環境治理工作,并在農業以及林業治理方面取得了十分優異的成績[1]。退耕還林政策進一步擴大了我國林業的實際種植面積,真正發揮出林業產業在環境保護方面的作用。目前我國有很多干旱地區,在水資源嚴重缺乏情況下,林業工程抗旱造林技術成為了相關工作者探索的熱門話題。
1? 干旱地區樹種選擇要求
在干旱地區進行植樹造林工作,相關工作人員必須選擇合適的樹種,以此提高樹木的存活率。如果樹種選擇不合理,那么即使當時能夠存活,但是后期樹苗生長過程中仍然會存在不穩定狀況。為此,相關人員在選擇樹種時,應根據當地發展情況及土壤情況進行調整,選擇適合當地發展、成活率較高、增長率高的優良樹種,堅持適樹、適地的原則來安排栽植,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一般而言,大多會優先選擇那些根系較為豐富、萌芽率較高的本地樹種。這些樹種適合在貧瘠干燥環境中生長,而且抗病蟲、抗逆能力也較強,成活率較高。在具體樹種選擇方面,相關人員可以選擇闊葉類或者灌木類的樹種。闊葉類樹種可以選擇花椒、棗樹、旱柳等。丁葉類樹種的整體抗旱能力較強。在實際造林過程中工作人員可根據當地地質條件,選擇適合該地區種植的合理樹種,完成造林工作[2-5]。
2? 造林技術的相關要點
2.1? 做好造林前的整地工作
在進行具體的植樹造林之前,相關人員需要對造林土地進行分析。對于植樹造林來講,整地是造林工作的基礎,可以為幼苗期的樹種提供更優良的生長環境,提高林木的存活率。通過整地可以提高土壤的整體肥力,并且消滅土壤中的一些病蟲害。相關人員需要科學了解地域水分儲存情況,采取相應措施保持土壤含水量。整地時間大多選擇在栽種前的半年,在此時整地可以盡可能保持土壤水分。
2.2? 采用容器苗進行造林
一些較為貧瘠的地區,特別是淺山區,相關的人員應該充分利用容器苗造林技術。該類地區的地質大多為溝坡,土壤肥力較差,而且蓄水能力也不強。因此,在樹種選擇時,如果只選擇一些常規樹種,那么樹苗的存活率不是太高。容器苗造林技術卻可以有效解決以上難題。在具體展開造林工作時,相關人員先把容器的底部去掉,保持其他部位不動,保證整個容器的完整性[6-7]。過后根據苗木的根系發展特點,及時調整容器,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在實際種植過程中,種植者需要將樹苗的入種深度控制在容器口的2 cm左右,用土壤壓實,保證樹苗穩定生長。一般而言,采用容器苗造林技術可以顯著提高苗木的存活率,苗木也能夠在生長過程中保持較高速的成長狀態。在初期種植環節,采用該種種植方式的苗木生長速度較快,值得在干旱地區進行嘗試。
2.3? 覆膜造林技術
在實際造林工作開展過程中,可以采用覆膜造林技術提高林木的實際存活率。覆膜能夠減少水分蒸發,保持土壤中的水分,還可以起到保溫隔熱的作用。通過覆膜種植林木,可以在種植區形成一個較高溫度的小氣候環境,以此來提高整個樹苗的生長存活率。
具體操作如下。種植者先把整個膜剪開一道縫,將苗木栽種坑處理為淺底行,選擇好合適的栽種苗木,將苗木根莖和地膜控制在5~8 cm以內,切實保障整個通氣口的濕度。將透氣孔形狀形成一個倒三角,讓雨水能夠通過倒三角快速滲透到土壤之中,提高整個土壤的濕潤程度,減少雜草生長對于樹木的影響。該栽種方法的林木成活率可以達到98%左右[8-10]。
2.4? 造林密度和林分結構
為了擴大林業工程的發展空間,促使抗旱林形成一個較為穩定的林業產業結構,相關人員應針對林木實際狀況進行總體分析,選擇適合林木發展的有效密度,確保苗木能夠吸足養分。在干旱區域,相關人員需要結合當地土壤及水分狀況,選擇適合的稀疏種植模式,結合種植區域的含水量及雜草生長情況,對苗木種植間距與行距進行調控,使苗木能夠吸收更多陽光。還需要促進苗木抗旱造林技術應用過程中與其他技術的有效結合。例如通過轉基因生物學技術對整個樹種進行改良,使苗木能夠適應惡劣的生長環境。
2.5? 及時儲存水資源
在林業工程建設過程中,相關人員需合理應用抗旱造林技術,解決水資源不足的問題。在目前階段的補水供給過程中,最為常見的供水方式就是使用保水劑,可以通過高分子樹脂材料,在保持物質原有狀態基礎上讓水資源得到合理吸收,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保持林木水分充足,讓林木能夠良好的生長。
3? 結束語
抗旱造林技術是林業工程發展建設過程中的關鍵要點之一。相關管理部門應在分析抗旱管理技術的基礎之上,強化各項管控機制,實現林業發展目標。完成各區域、各地理條件的合理整合,針對實際栽培情況采取適宜的措施,提高林木整體生長效率和整個林業工程建設質量,促進我國林業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孫洪偉,孫曉波.淺析如何進行抗旱造林[J].農業與技術,2018(6):210.
[2]常強.林業工程抗旱造林技術研究[J].花卉,2019(6):172-173.
[3]易延偉.論林業工程抗旱造林技術及措施[J].農民致富之友,2019(9):192.
[4]董小婷.林業工程中抗旱造林技術的相關問題及對策[J].新農業,2019(3):33-34.
[5]鄧乾武,張友淮.淺談林業工程中營造林質量的影響因素及對策[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2):41.
[6]程罡.影響營造林質量的因素及解決對策研究[J].山西農經,2019(10):94.
[7]楊超.林業技術推廣面臨問題及對策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19):279.
[8]劉衍強.新形勢下林業科技推廣面臨的問題及其對策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9(11):189.
[9]陸宗巧.林業技術創新在現代林業發展中的重要性探析[J].農村實用技術,2019(2):60.
[10]陳澤云.林業技術創新在現代林業發展中的重要性[J].花卉,2019(10):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