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夢迪
摘 要:目前,國內外對于研發支出的會計處理方式仍未達成一致,主要的爭議集中于全部費用化還是有條件資本化。醫藥制造行業是研發密集型行業,研發占比高是其鮮明的特點。以醫藥制造行業的微芯生物公司為例,通過對其研發支出會計處理進行分析,模擬測算全部費用化處理,以期對《準則》的現狀有較全面的了解。
關鍵詞:研發支出;資本化;費用化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09-0127-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426.72;F406.7;F832.51? ? ? ?文獻標志碼:A
1? 微芯生物公司研發支出會計處理
1.1? 研發支出資本化處理
微芯生物公司2016—2018年期末研發支出的資本化金額分別為4 681.23萬元、7 775.37萬元、11 707.52萬元,資本化比例分別為37.32%、45.15%、47.67%,呈逐年上漲的趨勢,由此可以看出公司對于研發的重視。其資本化政策劃分研究與開發階段的標準是取得藥品上市前最后一次臨床試驗批件。研究階段起點為研發部門將項目立項資料提交公司審核通過,終點為取得藥品上市前最后一次臨床試驗批件。研究階段發生的研發支出直接計入當期損益。開發階段的起點為藥品上市前取得最后一次臨床試驗批件,終點為研發項目達到預定用途。對于開發階段的項目支出,滿足資本化條件的先在“開發支出”科目分項目核算明細,項目達到預定用途,例如取得新藥證書或生產批件,形成無形資產時轉入“無形資產”科目,分項目核算明細并開始攤銷。
1.2? 模擬測算費用化處理
由于醫藥行業研發活動具有特殊性,其未來給企業帶來的經濟利益不確定,基于謹慎性原則,行業內存在公司對研發支出作全部費用化處理的情況。因此,模擬測算了微芯生物公司全部費用化處理的情況。若采取全部費用化處理,微芯生物公司2016—2018年的凈利潤變為-1 724.38萬元、-740.63萬元、-910.46萬元,達不到在科創板上市的標準。
2? 研發支出資本化合理性分析
2.1? 基于準則的角度
會計準則要求財務報表能合理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并對研發支出的會計處理進行了規定。對于研發支出資本化的條件,公司都按準則規定進行披露。財務報告的作用是向相關者提供有用的信息,正確確認和計量企業資產、負債、收入、費用等十分重要。若微芯生物公司采取全部費用化的會計處理方式,會出現明顯的低估資產問題,使財務報告提供的信息不真實,投資者也無法通過財務報告知曉企業研發的真實狀況。費用化處理有違配比原則。微芯生物若將目前研發支出資本化的部分全部費用化,會使沒有經濟利益流入的當期產生大量費用。從準則的角度出發,微芯生物公司研發支出資本化具有合理性[1]。
2.2? 基于科創板上市的角度
證監會在以往審核核準制下的IPO時,對于研發支出采取費用化還是資本化處理,并未作出明確規定,但是企業申報期間扣除研發費用資本化因素,即全部費用化以后不滿足IPO發行條件的內容,一般會被認為構成IPO的實質性障礙。因此,絕大多數企業為了能夠順利IPO,會將申報期的研發支出費用化。
科創板實行注冊制,強調以信息披露為核心,將選擇權交給市場。微芯生物公司研發支出資本化的比例較高,在注冊環節也受到了上交所的重點關注。排除資本化因素后,微芯生物公司2018年面臨虧損,不滿足科創板上市條件。
但是,公司對研究、開發階段劃分依據、涉及資本化項目的資本化時點及其依據等內部研究開發政策均進行了詳細說明。公司在滿足準則規定的條件下,對于研發支出資本化所涉及的信息進行了充分披露,不會影響投資者的判斷。因此,微芯生物公司研發支出資本化處理充分體現了科創板背景下“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注冊制改革,順應了資本市場的發展。
2.3? 基于公司發展戰略的角度
作為一家專門研發、生產原創新分子實體藥物的公司,微芯生物公司一直以來都以“引領‘中國智造,創新藥物和創新醫療技術發展”為戰略目標,將研發創新視為核心競爭力。該公司近幾年的研發支出逐年上漲,2016—2018年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60.52%、62.01%、55.85%,3年在醫藥制造行業均位列第一。對于涉及資本化的研發項目來說,公司研發銷售的第一個產品是西達本胺(外周T細胞淋巴瘤),于2015年成功上市銷售,是獨家發現的新分子實體藥物,是國際上首個亞型選擇性組蛋白去乙?;福℉DAC)抑制劑,中國首個以II期臨床試驗結果獲批上市的藥物,也是目前中國唯一治療外周T細胞淋巴瘤的藥物,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公司涉及研發支出資本化的研發項目還有西達本胺(乳腺癌)和西格列他鈉。西達本胺項目于2019年11月29日收到注冊批件,藥品即將上市;西格列他鈉項目的上市申請在2019年9月19日被國家藥監局受理。二者上市前的最后一次臨床試驗(均為臨床III期試驗)都取得了較好的成果。因此從研發成果看,研發支出資本化的會計處理是合理的,向外界傳達了公司研發項目的研發效率、研發進度及成果等。
3? 研發支出資本化風險分析
3.1? 開發支出減值風險
由于新藥的研發周期很長,有時需3~5年,有時需10年或者更長。微芯生物公司2018年開發支出的賬面價值達到了11 707.52萬元,涉及兩個項目,并且公司還有4個已經處于臨床試驗階段的項目。若這些項目以后進入開發階段的支出都采取有條件資本化的處理,將直接增加開發支出的賬面余額。研發過程中可能會存在多種不利因素,例如在研藥物出現臨床試驗結果未能支持未來經濟利益流入,或臨床試驗完成卻未能順利拿到注冊批件,經濟及醫藥行業發生重大不利變化等,開發支出將面臨減值的風險,特別是研發失敗都將給企業當期損益造成不利影響。
3.2? 增加未來期間無形資產攤銷壓力
微芯生物公司研發支出采取了有條件資本化的會計處理方式,當研發活動進入開發階段,滿足研發支出資本化的5項條件后,進行資本化處理,計入“開發支出”項。開發支出屬于公司的非流動資產,但是該部分資產在將來達到預定用途轉入無形資產之前都無法攤銷,并且近3年來公司由開發支出確認為無形資產的金額均為0。微芯生物公司2016—2018年的開發支出、營業收入、凈利潤逐年上漲,但是開發支出的金額都遠大于凈利潤,開發支出與凈利潤的比值高達893%、323%、376%。高額開發支出在將來確認為無形資產后,會給未來各期間帶來較大的攤銷壓力。
4? 結束語
微芯生物公司將研發支出有條件資本化相對于費用化處理具有合理性,符合《準則》規定,能順應資本市場的發展且符合公司的發展戰略。但研發支出資本化金額較高,要警惕其給未來利潤帶來的壓力。
參考文獻:
[1]章永奎,楊翼飛.費用化還是資本化:試論研究與開發支出會計處理[J].財會通訊,2002(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