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麗
摘 要:農村財務審計是農村經濟工作中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鄉村治理離不開規范的農村財務審計。加強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的審計監督工作是全面貫徹落實黨在新時期下農村各項經濟政策順利實施的基本保障。隨著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穩定和完善農村財務經濟制度體系建設成為推進新農村建設必不可少的工作,農村財務審計工作在促進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關鍵詞:農村;財務;管理;工作;對策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09-0129-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02.6;F239.61? ? ? ? 文獻標志碼:A
1? 農村財務審計工作的意義
(1)有效提升農村干部清正廉潔的觀念,避免違規、違紀現象。通過審計工作揭露農村財務管理和基層財務監督、賬目規范性問題,保護集體財產歸集體成員所有,樹立任何個人不得侵占、挪用集體資產的觀念,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社會穩定,使農村干部依法、依規、正確、全面地管理農村財務工作。
(2)通過審計可以強化農村財務公開制度的落實,增強農村集體經濟民主管理的實效性。開展農村財務審計工作,對村財務情況實施審核、檢查,有利于村民了解村財務收支、賬目情況,有利于改善和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提高廣大農民發展集體經濟的積極性,促進農村社會發展的穩定性[1]。
(3)通過審計能提高農村干部管理財務水平。大部分農村財務管理都具有隨意性,農村財務審計可以完善審批、監督、報賬、公開等程序,推動《農村財務新會計制度》實行,確保賬目規范化、合理化,使農村財務賬目更合乎會計法規定,最大限度提高農村干部業務素質,樹立正確的領導和集體財產觀念,促進農村財務審計工作按照新會計制度報賬、建賬和記賬,保證會計資料真實、規范。
2? 農村財務審計工作的正確方法引導與分析
2.1? 優化和完善農村財務審計制度
2.1.1? 清產核資
以清產核資為契機,圍繞“清和管”建立長效機制,了解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現狀與突出問題,明確“三資”的結構、分布、存量、資產權屬和運用效益情況,科學制訂清產核資工作方案,規范資產、資源處置程序,加大審計力度,完善管理辦法,建立“三資”管理試點。通過多種形式宣傳“三資”管理工作與重要性,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理順村集體債權,明確債務、產權關系,實現清產核資的規范化、法制化建設目標,擴大農村財務審計覆蓋面[2]。
2.1.2? 嚴格執行財務公開制度
根據《山東省黨的基礎組織黨務公開實施辦法》《山東省村務公開條例》,完善農村財務公開,以財務公開為載體,建立村集體民主理財機構。規范“黨務、村務、財務”公開內容、時間、形式、程序,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全體村民公布農村集體活動的財務情況,接受群眾監督,保障基層群眾的民主權利。公開內容包括財務收支、預算、固定資產、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農村道路修建集體資源發包、資產出租處置。收入包括集體資源發包、資產出租、集體企業上繳、財政轉移補助、救濟扶貧款、土地征用補償收入等。支出包括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支出、環境整治支出、清理河道和溝渠支出、購建固定資產支出等。
賬目會審后,進行審計檢查、考核、通報,公示“三資”清理結果,增加財務透明度,增強群眾的參與感,加強民主監督,融洽干群關系。
嚴格村級費用開支,建立嚴格的審批制度,實行限額管理、限額支出。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執行村干部通信費、出差費、誤工費、會議費等補助標準,控制非生產性支出,例如村級生產經營、大型機械設備購置和基礎設施建設支出,超出部分由責任人承擔,降低成本,杜絕借支挪用、坐收坐支、調劑使用現象,發揮項目資金的最大效益,從源頭減少農村財務混亂現象。
2.2? 提高財會隊伍整體素質
加強村級財務人員管理,打造高質量工作隊伍,提高財務人員素質,承擔新農村建設下的重要使命。按照縣考、鄉聘、村用的原則,與當下農村財務審計工作合理融合。推行村級財務人員聘用制,建立健全村級財務人員考選、任用機制,按照報名、資格審查、筆試、面試、村民代表民主討論、審批備案、聘任等程序進行選拔,還要定期培訓,提高業務水平。鄉鎮黨委政府應出臺政策,將農村財務人員納入管理范圍,明確農村財務人員的權利和義務,調動財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使高素質的財務人員成為執行國家惠農政策、實施戰略的重要抓手,確保財務人員的穩定性,發揮農村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推動鄉村振興[3]。
加強票據管理和使用,設置專職人員管理票據。明確職責,實行“分級領用、分次限量、驗舊領新、存根上交”的領用制度。票據使用后,應按照驗舊領新原則逐一發放,存根應上交鄉鎮存留,不得擅自處置。收據存根和臺賬要按會計工作規定保存和封賬,全面提升賬務處理水平。
2.3? 強化農村財務信息化建設與管理
在信息化全面普及、信息技術水平迅猛提升的大環境下,為適應農村經濟迅速發展的需要,必須進一步加快村財務信息化建設。建立聯網平臺,應用現代財務管理技術。安裝財務管理軟件,及時掃描以往財務收支原始憑證、資產資源實物圖片等原始資料,通過系統錄入,實行電算化、網絡化管理,實現各項數據實時傳遞、有據查詢和管控,提升財務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提高村級賬務的真實性、規范性和完整性,滿足新時期下“三農”建設與農村經濟發展的需求。
2.4? 第三方審計與監督
堅持審計原則,建立鄉、村審核體系。建立民主理財小組,主要負責人親自參與審計工作,加強農村財務審計、審批監督,行使審計監督權,監督村干部理財、用財、管財行為,對村級重大經濟事項和日常收支進行有效監管,審計人員依法給出的審計意見,被審計單位和有關人員應當執行。推行農村財務賬前會審,嚴格實行“村財鎮管縣監管”,嚴格執行“先理財、后審計、再入賬”的工作流程,建立監督管理長效機制。審計結論書送達之后,被審計村應做好兌現處理,按時召開民主理財會議,對當月財務收支進行初審,形成會議記錄并存檔備查。統一規范賬戶管理,代管資金獨立核算,嚴格控制資金提取和使用,加大社區建設、土地增減掛等專項資金監管力度。
定期核對賬目余額,每月底核對村集體、經管站和銀行余額。余額不符時要限定時間查明原因,清收代管資金應收款項和庫存借條,確保資金安全。要做好調查、取證和筆錄等相關工作,有兩名或兩名以上審計人員同時在場,涉及到的證明材料與文件需要提供者簽名、蓋章或留下聯系方式,以作見證。
3? 結束語
加強農村村級財務管理、保障管理渠道暢通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然途徑,也是促進社會穩定、經濟快速增長的核心內涵,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應加強農村財務審計,保障農村財務工作的合法性。
參考文獻:
[1]趙曉彥.強化農村財務審計規范農村財務管理[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31(2):134-135.
[2]姜良華.開展村居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助力鄉村振興[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9(4):239-240.
[3]高煥春.強化農村經濟審計規范農村財務管理[J].現代營銷(信息版),2019(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