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宇
摘 要:在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文化建設的地位愈發凸顯。鄉村文化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構成因素之一,有助于推動鄉村文化建設,提升農民的基本素質,良好貫徹鄉村振興戰略,推動鄉村經濟的發展與進步。
關鍵詞:鄉村振興背景;鄉村文化建設;路徑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09-0136-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0.3;G127? ? ? ? 文獻標志碼:A
目前,我國城市與鄉村二者處于失衡狀態。充分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有利于改變鄉村經濟結構,豐富農民增收渠道,以及解決鄉村發展動力不足等問題,對鄉村發展有著極為深遠的意義。
1? 鄉村文化建設的內涵與意義
1.1? 內涵
建設鄉村文化,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使農民更具凝聚力。以文化建設的本質含義來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尊重農民地位。農民是鄉村文化的主體,鄉村文化服務于廣大農民。農民應尊重鄉村文化,主動投身鄉村文化的建設中。鄉村文化建設的主角也是農民,因此需鼓勵廣大農民積極發揮創新精神,創新文化方式,推動鄉村文明的不斷發展和進步。②注重保護鄉村文化。鄉村文化主要包括生活狀況、自然環境、居民建筑和風俗習慣等[1]。傳統文化是導致農村與城市之間差異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我國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寶。在鄉村文化建設時,需重視保護和利用我國傳統文化,確保其能夠與我國發展目標相適應、與鄉村戰略相融合,凸顯鄉村文化的重要意義和價值。③加快形成鄉村文化。習總書記曾提出,“對于農耕文明應予以大力弘揚與傳承,促進我國鄉村文化的日益發展與繁榮”。財富包括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我國想獲得良好的發展,絕不能離開文化的良好傳承。在我國鄉村振興背景下,建設鄉村文化需重視文化形式的創新,滿足農民的迫切需求,從而為鄉村文化建設提供有效保障。
1.2? 意義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開展鄉村文化建設,有助于推動城市與鄉村文化的均衡發展。當前,社會存在的主要矛盾已發生了很大變化,體現為人們不斷提高的生活需求與社會不平衡發展間存在的矛盾。文化建設是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必要前提,也是促進城鄉之間文化平衡發展的關鍵和基礎,為農民精神層面的需求帶來較大程度的滿足。在進行城鄉文化建設時,需獲得政府的支持,通過設置專項資金輔助鄉村文化建設,最大程度降低城市與鄉村之間的文化差異[2]。
我國想要走好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之路,應積極繼承和弘揚我國古老的農耕文明。當前社會主義事業的整體性布局,可對文化的進步與發展產生積極作用。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應積極彰顯鄉村文化建設的積極意義,切實滿足農民對物質生活和精神層面的需求,以促進鄉村持續發展。
2? 鄉村振興背景下的鄉村文化建設路徑
近年來,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快速建設,對鄉村文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也實現了農村社會的快速發展。因此,針對鄉村振興背景下的鄉村文化建設路徑,主要從加大鄉村文化建設投入力度、重視保護鄉村文化遺產、靈活貫徹鄉村文化戰略、注重鄉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重視開展鄉村文化教育等方面進行分析,進一步推動鄉村文化建設工作的高質量開展和順利完成,實現我國社會的快速、可持續發展。
2.1? 加大對鄉村文化建設方面的投入力度
只有經過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才可以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良好地構建鄉村文化,最大程度增強鄉村文化建設的總體成效。可見,在鄉村文化建設過程中,應加大鄉村文化建設的投入力度,積極獲得國家、政府及各個領域人士的支持,從而加快農村文化建設的實施速度。①先確保資源和資金充足,為鄉村文化建設提供資金、資源層面的保障。②以廣大農民為基礎。建設鄉村文化離不開人,只有通過人的作用,才能推動該項建設的進行。
我國政府應勇于承擔責任,充足保障鄉村文化地有效建設,主要體現在資源與資金層面[3]。社會各界人士也需予以積極支持,鼓勵我國人民積極投身鄉村文化建設中,改變鄉村整體面貌,推動鄉村不斷進步與發展。
在開展鄉村文化活動時,需滿足物力、人力和財力等層面的需求,針對農民的本質需求。積極開展廣大農民所喜愛的鄉村文化活動。真正貫徹鄉村文化建設,讓農民不僅能夠成為我國鄉村文化建設的獲益者,也能夠成為我國鄉村文化建設的重要主體。
2.2? 重視保護鄉村文化遺產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的鄉村文化建設,需要重視保護鄉村文化遺產。我國的文化古跡及古鎮等,都是十分寶貴的鄉村文化遺產,是歷史沉淀的文化產物,也是歷史文化的保留形式之一,具有十分顯著的民風和民俗特征,彰顯出傳統文化所具備的歷史價值,具備較大的經濟價值,表現出我國的文化底蘊與深層次含義[4]。
因此,在開展鄉村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應注重保護古鎮、古跡等,并賦予其全新的文化內涵,特別是在思想、人文精神以及道德準則等方面應良好地塑造。另外,應充分挖掘鄉村文化遺產,積極保護鄉村文化遺產,促進鄉村文化建設的不斷發展,讓我國農村文化建設能夠彰顯出更深層次的價值,并且能夠發揚與傳承我國的優秀文化,彰顯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蘊。
2.3? 靈活貫徹鄉村文化戰略
在繼承我國鄉村文化的過程中,應注重靈活落實鄉村文化戰略,不能采用硬搬、硬抄的方式,也不可固守迷信,需正視文化的創新和繼承。因此,應主動發掘優秀的歷史文化資源,重視開發相關文化產品,彰顯地方特點,推動文化的發揚及傳承。同時也需體驗鄉村文化歷史,整體歸納與整合我國優秀的歷史文化,加大我國鄉村文化資源的開發力度。要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其與農耕文化有效融合,實現歷史文化與時代發展的和諧統一[5]。
2.4? 注重鄉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建設鄉村文化應重視相應的基礎設施建設。應強化建設文化設施,凸顯文化生態保護區和文化示范區的重要價值。建設鄉村文化需有效運用我國的優惠政策,合理設計鄉村文化的總體建設方案,科學進行項目申報,獲得更多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實現優化資金配置,保障文化建設所需的基礎性設施[6]。
在進行鄉村文化建設時,還需做好保障工作。目前,因缺失管理機制和資金等,一些惠民工程開展時,受到不利影響。在舉辦文化活動時,因嚴重缺乏資金的保障,影響我國鄉村文化的有效建設。
針對上述情況,我國政府應積極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健全各項管理制度,落實經費保障,完善我國鄉村文化建設的基礎設施,為城市與鄉村文化的進步和發展提供保證。
此外,還需為鄉村文化建設賦予豐富的產品,補給鄉村文化相應產品,提升鄉村文化的總體服務水平,大力進行鄉村文化相關惠民工程建設,積極構建農村互聯網經濟,以便共享文化信息,從而使我國農村文化產品更豐富。
2.5? 重視開展鄉村文化教育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鄉村文化建設,離不開鄉村教育的良好開展。①保護好文化隊伍,以良好的政策支持,為鄉村文化隊伍的發展構建良好的平臺,凸顯出鄉村民間團隊在文化建設期間的重要價值。②重視開展文化管理人員培訓工作,提升文化管理人員的工作能力與專業素質,轉變其思想理念,讓其能夠為農村文化建設的創新與繼承貢獻重要力量。③強化對農民的教育與培養。在進行文化建設時,農民處在最關鍵的位置。因此,強化農民的綜合文化素質,可顯著提高鄉村文化的建設速度。培養人才離不開教育,因此需開展鄉村教育工作,為提高廣大農民的綜合素質提供良好的教育渠道。④加大鄉村教育資金投入力度,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到農村進行指導,提高鄉村教師的專業能力與專業素質,最大程度地滿足農民的教育需求。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進行鄉村教育時,不但要重視文化教育,還要重視職業教育,使農民可以更加迅速地接受與掌握新技術、新文化、新知識。通過對農民加以良好指導,讓其更好地進行生產作業,從而獲得更好的經濟收益,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此外,還應積極建立鄉村教育機制,確保鄉村教育的長久性開展,有效促進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貫徹與落實,推動我國鄉村文化的不斷發展與進步。
3? 結束語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新農村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大,進而實現了文化的繁榮和發展,推動了文化建設工作的有效進行。在鄉村振興背景下的鄉村文化建設,其底蘊和價值均十分顯著。建設良好的鄉村文化,有利于提高廣大農民的思想素質,縮短城市與鄉村之間的文化差距,促進農村文化層面與經濟層面的進步與發展。
實現鄉村文化建設需注重保護文化遺產,有效落實鄉村文化戰略,并重視鄉村文化相關設施的基礎性建設。加快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文化的實際建設速度,切實滿足農民所需的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最終推動我國持續、健康地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海頻.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德州市鄉村文化建設問題及對策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18):203-204.
[2]李莉,冀曉燕.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文化建設與職業教育分析[J].農家參謀,2019(19):32.
[3]冀曉燕.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廊坊鄉村文化建設研究[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9(9):158-159.
[4]羅哲,唐邇丹.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結構轉型:從“城市文化下鄉”到“鄉村文化振興”[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46(5):129-135.
[5]陳賀.鄉村振興背景下的鄉村文化建設[J].吉林農業,2019(17):22.
[6]覃鋒.鄉村振興背景下的鄉村文化建設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9(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