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愛玲
摘 要:近年來,政府高度重視重大政策貫徹落實情況跟蹤審計工作。人民銀行內部審計部門積極開展金融扶貧審計,根據審計實踐,總結審計面臨的困難,提出了改進建議。
關鍵詞:內部審計;重大政策跟蹤審計;金融扶貧審計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09-0158-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239.4? ? ? ? 文獻標志碼:A
2018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審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強調要拓展審計監督廣度和深度,消除監督盲區,加大對黨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貫徹落實情況的跟蹤審計力度。這是新時代賦予審計的重要使命,是實現審計全覆蓋的必然要求,是彰顯審計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重要作用的必然要求。人民銀行認真全面貫徹中央會議精神,將重大政策措施貫徹落實情況審計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同時是深化人民銀行內審工作的一項主要舉措。
貨幣政策通過金融體系的傳導對我國整體宏觀經濟運行產生重要影響,開展重大政策措施貫徹落實情況審計具有重要意義。
1? 審計內容
重大政策措施貫徹落實情況跟蹤審計的對象是國家宏觀政策,主要包括以下3個方面。一是國家重大政策安排部署情況。包括是否通過制訂實施方案或細化政策措施等方式貫徹國家重大政策;細化政策措施或實施方案是否合理合法,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與其他政策是否協調。二是政策執行情況。包括是否嚴格執行相應政策,是否存在政策缺位或執行不力等問題。關注政策資金來源、分配、管理、使用等環節的合規性。三是政策績效評價。包括政策執行后是否達到預期目標,結合成本、進度、收益、資金使用率,綜合評價貫徹落實重大政策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1]。
2? 審計難點
2.1? 審計制度體系不完善,審計職責不清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審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講話中指出“加大對黨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貫徹落實情況的跟蹤審計力度”,但沒有明確國家審計還是內部審計。根據《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審計署11號令)對內部審計的定義,內部審計的行為客體是本單位及所屬單位財政財務收支、經濟活動、內部控制、風險管理等事項。相較于審計署開展的重大政策貫徹落實情況跟蹤審計,人民銀行開展的金融扶貧審計屬于內部審計,內部審計人員需要從人民銀行、地方政府、金融機構、基層貧困群體4個維度開展工作,這與內部審計的行為客體背離。要做好金融扶貧審計,必須延伸審計,但內部審計的權限有限,相關的制度體系尚未形成,缺乏有效保障。一些分支機構近年來才探索開展此類項目,審計形式不完善,外部機構會對審計工作產生質疑。
2.2? 審計人員業務能力難匹配,產生本領恐慌
金融扶貧審計范圍廣,審計對象覆蓋面大,包括人民銀行、地方政府、金融機構、貧困群體等多家單位和個人,在專業方面具有挑戰性。審計人員需關注工作機制建設和政策落實、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引導作用、發展貧困地區普惠金融、防范金融扶貧風險等,查找政策貫徹執行中存在的問題,根據問題提出可行的審計建議,這對內部審計人員提出了很高要求。人民銀行內部審計人員的知識結構、專業水平與金融扶貧審計的要求還存在差距。
內部審計人員專業技能集中在審計、會計、計算機等方面,欠缺貨幣信貸知識,對政策文件、法律法規等理解不深刻,對影響政策效果的因素了解不全面,對政策傳導過程中的問題不敏感。業務能力與審計要求難以匹配,審計人員會產生本領恐慌,工作中有膽怯心理,影響審計質量[2]。
2.3? 審計評價標準難把握,評價依據不充分、不明確
與重大政策措施相關的政策性文件在實務中具有綱領性和指導性地位,內容覆蓋面廣且宏觀。政策傳導是個長期過程,短期內難以根據文件內容直接判斷政策效果,加之影響政策落實效果的因素眾多,對內部審計人員理解政策意圖、判斷政策執行效果的要求較高。
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基本屬于跟蹤審計,開展審計時政策仍在傳導落實中,政策執行短期效果不明顯,評價標準和指標體系難建立。政策作為審計依據不斷調整、補充、完善,評價標準和指標體系也需調整,這對審計方案的制訂提出了挑戰。指導性政策難以量化,審計實務缺乏可參照的規范,定性評價標準需要審計人員的綜合評判,其判斷水平和偏好可能影響審計結果。
3? 審計建議
3.1? 完善制度建設,明確職責邊界
內部審計部門主要對本單位及所屬單位的經濟活動情況開展審計。貫徹國家重大政策措施方面的審計工作是一項重要工作。人民銀行作為金融扶貧貨幣政策的制訂者,有權監督政策落實效果,內部審計部門理當承擔審計監督的重任。內審部門既要充分履職,也要適當履職,在職責范圍內開展相關工作。在現有的制度體系下,人民銀行內審人員跨出行門開展審計,履行人民銀行在金融扶貧方面的職責,側重于再貼現、再貸款的發放以及配套政策的支持,不得隨意擴張,避免審計風險。審計署應完善制度,明確國家審計、內部審計等監督部門的職責邊界。
3.2? 創新組織形式,調整審計方法
在組織形式上,嘗試聯合審計,通過與業務部門橫向聯合增強審計力量,提升工作效率,避免重復檢查審對象;打破內審人員跨出行門審計外部單位的尷尬局面,營造良好的履職環境;加深審計人員對業務的理解和對政策方向的把握,提高審計質量,為后續運用審計成果奠定基礎。在審計方法上,對不同的審計對象采取不同的審計方式。與內部貨幣信貸部門保持溝通,秉持嚴謹審慎的工作態度,從制訂審計方案、確認現場審計問題,到出具審計報告,充分尊重貨幣信貸部門的意見,提高審計的精準度,保持內審工作的視野和角度,保證審計工作客觀公正。對于金融機構可采取延伸審計方式,通過聽取專題匯報、開展座談會、查閱檔案資料等方式,檢查金融機構是否真正落實重大政策。對于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采取函詢方式,了解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是否發揮了政策合力,加強政策措施的協調配合。對于政策惠及群體,發放調查問卷、實地走訪調查,了解重大政策實施的實際效果,并作出客觀評價。
3.3? 強化黨的領導,加強隊伍建設
國家重大政策措施貫徹落實情況審計是一項重大政治任務。要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提高政治站位,加強對國家重大政策措施貫徹落實情況審計的思想認識。轉變審計理念,從關注微觀層面內部經濟活動向關注國家宏觀金融運行大局轉變,從關注合規審計向關注政策執行的績效審計轉變。改進審計方法,改變傳統翻閱紙質資料的方法,利用信息化手段分析篩查大數據。加強政策解讀培訓,通過貨幣信貸業務專題培訓、網絡課程、遠程培訓等,加深內審人員對政策的理解,提高對政策落實效果的分析研判水平。
參考文獻:
[1]趙曉紅.踐行新時代內部審計的重要使命 助力國家重大政策措施貫徹落實[J].中國內部審計,2019(10):11-14.
[2]魏茹.基層人民銀行普惠金融政策落地審計思路與方法[J].審計與理財,2019(11):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