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杰

患者林某,女,26歲, 有1型糖尿病病史7年,1年前開始出現上腹部脹滿不適感,餐后加重,嚴重時還會出現嘔吐,嘔吐后腹脹稍緩解,常有腹部隱痛,以下腹部為主,伴胃口不佳,面色萎黃,體重減輕,大便不暢,影響生活及工作。胃鏡及腹部CT檢查提示胃潴留,被診斷為糖尿病胃輕癱。
什么是糖尿病胃輕癱?
糖尿病胃輕癱為糖尿病慢性并發癥,典型癥狀以惡心、餐后腹脹、納減、嘔吐、腹痛、大便困難等胃動力障礙和排空延遲為主。嚴重時可導致營養不良、體重減輕、血糖控制差、生活質量低下。因糖尿病患者出現神經病變可導致胃腸動力障礙和排空延遲,故檢查時要注意排除機械性腸梗阻存在。中醫多將糖尿病胃輕癱歸屬“痞滿”“胃緩”“胃反 ”“腹脹” 等范疇。
為什么會出現糖尿病胃輕癱?
糖尿病胃輕癱發病機制目前尚未明確。可能與血糖波動、血糖控制差、自主神經病變、幽門螺桿菌感染、胃腸激素失調、胃腸肌運動障礙有關。中醫認為與消渴日久、脾胃虛弱有關。
糖尿病胃輕癱怎么診斷?
糖尿病胃輕癱在糖尿病患者中很常見,但多被忽視,有的糖尿病患者也沒意識到,常去消化科就診,其實這也是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一種。
如符合以下幾點,即可診斷:
①糖尿病病史;②惡心、嘔吐、上腹脹痛、厭食等臨床癥狀;③雙同位素標記試餐、B超或胃電圖提示胃運動功能異常。
糖尿病患者若經常出現上腹部飽脹、大便困難,嚴重時惡心嘔吐、體重下降等情況,請及時排除糖尿病相關的胃腸病變。
糖尿病胃輕癱如何治療
糖尿病胃輕癱的治療首先要積極控制血糖,避免血糖大幅波動。
其次,服用5-羥色胺受體激動劑、胃動素受體激動劑、多巴胺受體阻斷劑、生長素激動劑、抗抑郁藥、止嘔藥以緩解患者惡心嘔吐、腹脹等癥狀。
中醫認為該病因為消渴日久,脾胃虛弱而起,核心病機為脾胃虛弱,故治療上注重補益脾土,病久痰濕內生則易兼夾痰、濁、濕、瘀,在健脾同時,注重調暢,兼顧祛痰、化濁、滲濕、活血之法。臨床上常用益氣化痰藥,如黃芪、茯苓、山藥,砂仁之品。
中醫養生小常識:平時早上可食用生姜;盡量不要空腹進食水果等寒涼之品;炒青菜時可加用姜、蒜,以減少寒涼之性;餐后適當活動,不要坐著不動;可以艾灸關元穴、足三里穴等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