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鑫


一邊是“有人沒活干”,一邊是“有活沒人干”;一邊是政府忙著出政策“催”就業,一邊是學生追求個人喜好“慢”就業;一邊是企業“選”人難,一邊是眼高手低“挑”崗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的就業工作究竟如何?5月13日,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本市促進就業情況的報告。
關鍵詞:前瞻
在當前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中,黨中央將保居民就業置于“六保”之首,全面強化穩就業保就業舉措。
市人社局局長趙永峰表示,當前本市就業形勢復雜嚴峻,就業工作面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從外部因素看,經濟下行、中美經貿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因素碰頭疊加,今年可能成為最近幾年本市就業工作最為困難的一年。特別是受疫情影響,住宿餐飲、文體娛樂、旅游等產業受到沖擊較大,隨著境外疫情加速擴散,本市企業外貿訂單減少,穩定崗位面臨較大壓力。從內部因素看,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難度加大、各類就業資金支撐壓力逐步加大、部分領域深層次問題還需研究破題。面對新形勢,市人社局將全力穩定企業崗位、積極擴大就業規模、努力提升技能水平、促進重點群體就業、加強公共就業服務。
“后續應補充材料。”聽了政府的報告后,田春華委員認為,在后疫情時代,政府部門應當提前謀劃就業工作,并制定相關方案,關注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人群。“報告太樂觀,當前的形勢下,該報告對未來就業指導意義不大。”伏中哲委員直言不諱。
報告中關于就業崗位、失業人數等數字均截至2019年12月。“當前統計數據落后于當下的形勢”,吳健生委員建議應有更新數據來判斷當前形勢,抓住時機,加大上海引進和吸引人才的力度,吸引海外人才回國就業。
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還在持續,國內畢業生面臨就業的巨大壓力,一部分歸國的海外留學生也有短期內在國內就業的意愿和需求,多重挑戰下的就業工作不容樂觀。
沙海林副主任、錢耀忠委員認為,需要高度關注疫情的中長期影響,更多關注對未來就業的前瞻風險研判,重點分析未來上海就業的發展趨勢以及應該及早考慮的對策。
“對于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舉措,報告涉及的不多也不實。例如大學生就業,今年情況非常差,希望市人社局在具體舉措上要清晰。今年擴招,把就業的壓力延遲了,政府要在配套措施上增加更具體的舉措。”鄭沈芳委員舉例說明。
關鍵詞:大學生
青年強則國強,“后浪”們要奔涌,首先得就業。在重點就業人群中,大學生排在第一位。
從統計數據情況來看,大學生的就業率有待進一步提高。應雪云委員建議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和相關部門高度關注大學生就業問題,分析原因,明確應對的措施和舉措。
大學生就業率受多重因素影響,委員們認為應區別對待。有的大學生急于找工作,但工作和專業不一定匹配,造成對國家人才的浪費。朱自強委員認為,政府的補貼措施雖然緩解了當前的就業問題,但不能完全解決,只是推遲了,“對沒找到工作的大學生應增加保障措施”,建議國家以發放貸款形式,對沒找到工作的大學生給予一年的工作實習支持,延長大學生實習期,并給予一定補貼。“要制定針對性舉措,減少因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畢業延期對研究生畢業的影響。”于廣輝委員特別關注研究生就業的情況。
另一方面,由于原生家庭支持、生活壓力不大,大學生“慢就業”現象和“NEET族”(不升學、不工作、不參加職業培訓)有增加趨勢。徐楓委員認為社會在給予關心的同時,對于隱形就業和靈活就業要加強統計,并給予支持。應雪云委員建議加強研究在線經濟、靈活就業的用工及社會保障情況,加強就業政策制定部門和產業部門的協同,在平臺和機制上形成工作合力。
“在大學生就業方面,不僅要完善見習政策、加強部門協同,還要有機制改革和創新。”高小玫副主任認為要針對性完善常態化的政策機制,并加強“靈活就業”的政策研究,關注和跟蹤企業的實踐,積極支持跟進政策供給。
就業“慢”了,創業也不“熱”了。閻祖強委員調研發現,這次疫情對大學生創業帶來了很大影響,大學生創業意向下降明顯,同時對學校提供的就業指導站了解不夠多。“國企要多招一些人,或提供一年實習崗位;政府要提供一定補貼,對想創業和返鄉就業等人群提供針對性的支持。”閻祖強委員急在心頭。
關鍵詞:服務管理
對相關重點群體加強專項幫扶,守住就業底線是基本目標。要讓就業持續向“穩”,精準有效的硬政策必須有,同時,靈活貼心的服務管理也少不得。
本市今年高校畢業生預計總量是19.3萬人,比去年增加0.3萬人。一邊是“招工難”,一邊是“就業難”,“結構性就業矛盾要高度重視”。多位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建議政府進一步分析就業的結構性問題,研判形勢,綜合施策。
“就業服務管理面臨新的挑戰。”沙海林副主任認為,要增加部門聯動和社會參與,改善就業的環境;要研究就業人口增量和存量之間的關系,進一步改善結構;要研究就業的促進政策,包括靈活用工方式、與勞動合同法的關系、與戶籍管理的關系、與本市對人口規模控制的關系等,通過政策推動產業發展;要研究不同區域不同領域之間的共性問題和差異化問題,提出針對性的政策措施。
因為疫情形勢變化,保企業就是保就業,尤其是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扶持中小企業的政策要進一步細化和完善”,高小玫副主任強調。
形勢在變,關系在變,政策不能一成不變。李鳴委員提出,政府部門要因時因勢制定、修改、完善保基本、保兜底的相關政策,要加強就業引導政策的完善。林晶委員認為,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加強與經濟發展部門的聯系,共同制定一些促經濟、穩就業的政策,把有限的資金用到刀刃上,使穩就業、保就業真正落實到工作中。
政策也不能只停留在紙面上,要“能用” “好用” “會用” “管用”,才能發揮最大作用。市人社局局長趙永峰表示,近年來,根據全市優化營商環境、推進“一網通辦”的要求,本市將大力推動公共就業服務模式轉型升級,全面優化公共就業創業服務事項業務流程,在繼續提升線下公共就業服務標準化、專業化水平的同時,積極拓展互聯網、移動端辦事渠道,豐富服務項目,優化服務體驗,積極研究“點單式申請”辦法,探索實現一次性完成所有促進就業惠企政策的申請及辦理。加快構建覆蓋全民、貫穿全程、輻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體系。
“建議市政府及相關部門在回應市人大常委會審議意見的同時,能夠對市人大專門委員會調研報告中提出的問題與建議作出回應。”毛放委員提出,市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對年初市人代會表決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就業相關數據目標的完成情況予以回應,如果能完成,要總結固化經驗做法,如果不能完成,要研究分析不能完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