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其舜

疫情期間,一直悶在家里。老年人怎么打發時間呢?兒子向我推薦了“電視盒子”。我逐步學會了操作,琢磨出了操作的方法。把遙控器作為電腦的“鼠標”、把“盒子”作為電腦的“主機”,電視機作為電腦的“顯示器”,就可以了。幾次操作下來,就像當年使用有線電視那樣。
電視節目,青菜蘿卜各有所愛。對于我這個快奔八的老人來說,每天看電視連續劇二集差不多。連續劇漏了二集,看起來又沒勁;有時電視臺連放六集,也不能一直坐著,對身體不好;“盒子”里的節目可多了!好不容易讓我找到了老電影,讓我過把癮了。
回想50、60年代,還是青少年時候,看場電影是一種奢侈的享受,好多電影沒錢看,只得作罷;如今好多老人都會唱《讓我們蕩起雙槳》,但那時能看到《祖國的花朵》老年觀眾卻不多。當年我和小演員差不多大,印象特別深。推薦給老伙伴,眾人都說過癮。
當年的電影票是多么稀罕啊,《紅日》《兵臨城下》《逆風千里》等好電影,甚至連《阿詩瑪》這樣的歌劇片,一般人也很難看到。工會好不容易購來電影票,按工會小組發放,每人一張,年輕人“軋朋友”,頭等大事就是求親告友地托人搞電影票。改革開放以后有好多精彩的電影,因為忙于工作,也無法去看,成了遺憾。在電視臺一些老電影都是在凌晨播放,年輕人不感興趣;老年人想看也許怕影響他人、也許影響健康,看的人也不多。這樣那些老電影就和喜愛的它們的觀眾“絕緣”了。
這次,我通過“盒子”看到了不少老電影,其味道真是不錯?!缎Q花姑娘》的插曲,有糯糯的江南味道,有上海話夾著普通話,聽起來尤其地道!其影片中的景色,全是記憶中的江南鄉村。看了以后,勝逛朱家角等古鎮的味道。《姑娘今年二十八》《大橋下面》《小字輩》等電影讓我們看到了當年青年的戀愛和老上海的街頭。西藏路、南京路口是極其熱鬧的路口,被《小字輩》中的公交駕駛員稱為“老虎口”,路中心的交警在《小字輩》中,又看到了,作為老人重新拾起了對幼時上海的懷舊情感。《滿意不滿意》《小小得月樓》《愛情啊,你姓什么》《大李老李和小李》等喜劇片讓我們看到了老一輩喜劇藝人對藝術的追求和精心塑造喜劇人物。
當年看《被愛情遺忘的角落》,對角色破爛服裝沒有多大注意。因為,當時我們都還窮。如今看到那時真實的農村,聯想如今好多電視劇反映的不管是民國年代、還是戰爭年代,出現在熒屏上的人物,除非角色是乞丐,從平民百姓身上,似乎也看不到打補丁的衣服,少了真實。
借助新科技,重溫我的電影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