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子

在很多人看來,人到晚年似乎萬事皆休,享受清福、含飴弄孫才是“正道”。而我則反其道而行之,把自己的晚年過成了“玩年”。
受喜歡搞攝影的兒子影響,我也喜歡上了攝影。我在縣攝影家協會中,拜了兩位年長的老攝影師為老師,跟他們學起了攝影。攝影是一門挖掘美的藝術,學會攝影,前提就是攝影者要善于從平凡的生活中捕捉并定格美的瞬間。在學習中,我不斷尋覓生活中的真善美,使自己的內心逐漸豐盈起來,而且隨著真善美的不斷發現,使我改變了過去對社會的看法,心態也變得陽光、開朗、健康、向上起來,遇事不再斤斤計較,為人處事豁達。同時,隨著大家一起外出采風,晚年的生活也變得充實快樂起來:大家在一起說說笑笑,在攝影基地研究“補光”“景深”,在學習中不知不覺讓自己生活在快樂之中。通過兩年的學習,我的攝影水平越來越高,好多攝影作品被老年大學評為優秀作品,還有數10幅攝影作品被兒子、兒媳幫忙投到報紙和雜志上發表了,有的還獲得了大獎呢。當我帶著一頭白發去參加表彰大會時,評委都驚呆了:他們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獲獎的作者竟是一位80多歲的農村老太太。
離我家不遠的空地上,經常有幾位老頭老太太在玩一種空竹。以前我不知道“空竹”是什么東西,看人家玩得出神入化,自己也心癢起來,于是便跟他們學起了抖空竹。“一聲低來一聲高,嘹亮聲音透碧霄,空有許多雄氣力,無人提挈漫徒勞”。我沉醉在抖空竹中,自己仿佛也成了一只空竹,在空中盡情地飛舞、旋轉。我在老友們的幫助下,逐漸掌握了“金雞上架”“翻山越嶺”“抬頭望月”“鯉魚擺尾”“童子拜月”“鷂子翻身”等一系列動作,抖空竹時,讓周圍的老友們看得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掌聲、喝彩聲不斷。抖空竹不僅給我和老友們的晚年生活帶來了快樂,也鍛煉了我們的身體,用老友們的話說,是“快樂了精神,舒活了筋血,豐富了生活,健康了身體”。
“遠足”,在很多人眼中似乎是青年人的專利,以為人到老年了,腿腳變懶了,老胳膊老腿的不禁動彈。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我加入“老年遠足隊”之后,經常跟老年隊友到附近的荒村野嶺去采風。大家在踏青賞景的過程中說說笑笑,邊欣賞著周圍風光,邊談論著家長里短,交流著彼此的養生經驗和社會見聞。團長還經常組織我們在野外的空地上進行野炊,大家在一起別提有多高興了。遠足,不僅讓我走出了老年的孤獨,也使我遠離了各種疾病,同時還結交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老年朋友,晚年生活又開了一扇窗。
近兩年隨著央視“詩詞大會”和“朗讀者”等欄目的熱播,國學受到了全國人民的推崇。在我們家,小孫子特別喜歡“詩詞大會”,因此在我的倡導下,我們家中每季度都要搞一次“家庭詩詞大會”。祖孫三代分別參加“詩詞大會”競賽,你一句我一首,你來我往,別提有多熱鬧了。祖孫三代在對詩對句的過程中,不僅激活了對國學的熱愛,同時也激發了學習的熱情。以前小孫子最頭疼背古詩,現在不但對古詩愛不釋手,而且還對宋詞、元曲迷戀上了,每天晚上睡覺前,他都要背上一首古詩詞。日積月累,現在小孫子已經成為全校的“詩詞狀元”了,掌握的古詩詞量無人可及。在前不久舉辦的“全縣詩詞大會比賽”中,我和小孫子雙雙獲得二等獎。當我們祖孫倆同時登臺領獎時,臺下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時代進步了,老年人也要與時俱進,不能躲進小樓成一統,當愚公當聾子。我看兒子、兒媳和小孫子經常用手機玩微信、語聊或視頻什么的,心里很發癢,于是就拜小孫子為師,學起了微信。在他的指導之下,我很快成了“微信通”,現在我每天都要抽出時間,到各個微信群中去“打卡”,讀一讀微友們發在群中的知識和新聞。通過這些知識和新聞量的采集,我現在不僅成了全家的“廚師長”,而且還成了全家的“新聞播報員”。同時我還和遠方的二兒子、老閨女建立了“家庭微信群”,經常和他們進行視頻。當我通過手機看到遠在海南的外孫女視頻時,心里那份激動真是難以言表。想想看,一個80多歲的農村老人,坐在炕頭上就能看到數千里之外的親人活動現場時,心里的那份欣慰,用什么樣的文字才能表述出來?。
人到晚年要學會給自己找樂,不要讓自己的晚年過得貧瘠干澀,要通過各種愛好和興趣的滋養,而使自己的晚年生活像春天的花壇一樣,五顏六色,絢麗繽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