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莎 陳莉 曾麗
【摘 要】目的 針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臨床中發生的相關危險因素進行研究分析。方法 回顧性選取100例本院在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患有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患者作為實驗組,另選取同一時期收治的100例健康孕婦作為常規組;分析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危險因素。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營養不良、年齡>30歲、家族病史情況、文化程度、不良情緒以及妊娠次數和系統性檢查等因素人數均顯著高于常規組,組間差異明顯,(p<0.05);結論 臨床中可以引起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危險因素較多,需要對妊娠期患者進行針對性預防,保障母嬰安全。
【關鍵詞】硝苯地平;拉貝洛爾;中度;妊娠期高血壓;常規指標;安全性
妊娠期高血壓屬于臨床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妊娠期疾病類型,其主要是指孕婦在妊娠期20周以后、預產期前2周之內發生的疾病[1];在孕婦的妊娠期間,經常會因為各種原因產生一些疾病,比如:妊娠糖尿病及妊娠水腫、嘔吐等,所以懷孕的女性一定要定期到醫院接受一些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治療[2],同時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進行有效預防,否則不僅會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也極有可能危害到母嬰的生命健康[3]。本文將通過對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臨床中發生的相關危險因素進行深刻的研究分析,現將主要內容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資料
研究資料為回顧性選取100例本院在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患有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患者作為實驗組,患者最小年齡為23歲,患者最大年齡為43歲;平均年齡(37.5±1.5)歲;患者最短孕周為20周,患者最長孕周為38周;平均孕周(28.5±1.6)周;其中初產婦56例,經產婦44例;另選取同一時期收治的100例健康孕婦作為常規組,患者最小年齡為22歲,患者最大年齡為42歲;平均年齡(35.2±3.8)歲;患者最短孕周為21周,患者最長孕周為37周;平均孕周(28.8±1.5)周;其中初產婦42例,經產婦58例;兩組患者的分組情況均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進行批準且患者的基數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經本院婦科輔助檢查以及“《婦產科》(第七版)診斷標準”確診為中度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患者;(2)無精神疾病和溝通障礙的患者;(3)病史資料齊全且治療依從性較高的患者;(4)對于此次研究分析已經同意并進行簽字確認的患者;(5)排除患有精神類以及心、腦、血管相關疾病以及具有語言障礙、無法正常溝通的患者;
1.2 方法
由本院權威婦產科專家查閱相關文獻資料以及以往病歷,統計可以引發孕婦出現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相關危險因素,之后對兩組孕婦進行系統的檢查和詢問相關因素的準確情況。
1.3 評價標準
觀察指標:對兩組孕婦進行系統的檢查和詢問相關因素情況,其主要內容包括:營養不良、年齡>30歲、家族病史情況、文化程度、不良情緒以及妊娠次數和系統性檢查等,并進行有效分析對比。
1.4 統計學分析
對兩組患者的相關數據處理使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采用頻數(n)、構成比(%)描述,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方法;檢驗水準p=0.05,如果p<0.05,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的相關危險因素值比較明顯,實驗組患者的營養不良、年齡>30歲、家族病史情況、文化程度、不良情緒以及妊娠次數和系統性檢查等因素人數均顯著高于常規組,組間差異明顯,(p<0.05);見表1: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現代人們生活質量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很多疾病的并發率也在逐漸增強。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在臨床中主要表現為高血壓以及蛋白尿陽性和水腫等癥狀;如果不及時給予患者進行有效的治療和血壓控制,將會很大程度的影響到母嬰安全[4]。因此,對于妊娠期高血壓患者進行盡早的預防是保障預后的關鍵,經本次研究結果表示,妊娠期高血壓患者的主要影響因素包括:營養不良、年齡>30歲、家族病史情況、文化程度、不良情緒以及妊娠次數和系統性檢查等。
對于妊娠期患者來說,各年齡階段均會有合并高血壓疾病的可能,但是相關醫學研究資料表明,患者的年齡越大,病發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機率就越高,其可能與孕婦體內的脂質代謝相關;同時,與經產產婦相比,初產產婦的相關妊娠知識與妊娠影響較為顯著,精神狀態和個人情緒也會更加復雜,因此均會使孕婦合并高血壓;另外,孕婦的文化水平較低,其接受的受教育影響越淺,相對來說對于妊娠期的相關疾病知識和孕檢次數就會不足,甚至缺乏;從而也會導致在孕期出現營養不良的現象,孕婦一旦營養不足就會增加其腎素分泌,使前列環素減少,降低對血管擴張的作用,最終造成血壓上升;受多基因遺傳因素相關,如果患者有家族遺傳高血壓病史,也會使其出現妊娠期高血壓等等,以上影像因素均為基本危險因素,需要患者在臨床中及時加以預防和控制,整體保障母嬰安全。
綜上所述,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包括患者的營養不良、年齡>30歲、家族病史情況、文化程度、不良情緒以及妊娠次數和系統性檢查等,需要進行盡早預防和有效治療,整體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袁妙蘭, 李意, 馮慧芳,等. 妊娠期糖尿病危險因素研究及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 中國醫師雜志, 2017, 19(10):1538-1541.
岳曉靜, 李衛. 孕早期甲狀腺功能異常與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相關性分析[J]. 中國實用醫刊, 2018, 45(17):76-78.
丁嵐, 劉影, 白傳明,等.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不同分期患者左心室功能水平變化研究[J]. 河北醫科大學學報, 2018, 39(1):68-72.
郭麗焱, 馬瑜, 曹靜.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超聲心動圖與心肌酶譜變化的臨床分析[J]. 中國基層醫藥, 2019, 26(18):2261-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