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 崔菲 豐愛華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舒適護理在老年病治療過程中的作用。方法:選取2017年5月-2018年3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老年病患者共90例,根據護理模式將患者分為舒適護理組、常規護理組,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情況。結果:常規護理組患者對護理滿意人數為35人,滿意率為77.78%(35/45),舒適護理組患者對護理滿意人數為43人,滿意率為95.56%(43/45),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舒適護理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為8.7±0.6分,護理質量評分為9.3±0.4分,護理效果評分為9.2±0.5分;常規護理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為7.6±0.6分,護理質量評分為7.9±0.2分,護理效果評分為8.1±0.4分,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對老年病患者提供舒適護理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提升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值得廣泛推廣。
【關鍵詞】:老年病;舒適護理;臨床療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role of comfortable nursing in the treatment of geriatric diseases. Methods: from May 2017 to March 2018, a total of 90 elderly patients were selected to b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According to the nursing mode,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mfortable nursing group and routine nursing group, and the nursing condi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number of patients in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group was 35, the satisfaction rate was 77.78% (35 / 45), the number of patients in the comfortable nursing group was 43, the satisfaction rate was 95.56% (43 / 45), P < 0.05, which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 of comfortable nursing group was 8.7 ± 0.6, nursing quality score was 9.3 ± 0.4, nursing effect score was 9.2 ± 0.5;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 of routine nursing group was 7.6 ± 0.6, nursing quality score was 7.9 ± 0.2, nursing effect score was 8.1 ± 0.4, P < 0.05, which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providing comfortable nursing for the elderly patient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nursing, which is worth popularizing.
Key words: geriatric disease; comfortable nursing; clinical effect
基于我國基本國情與發展狀況,近年來國內人口老齡化問題明顯,年邁老者免疫功能下降明顯,極易產生各種老年疾病,而老年疾病的治療問題也成為我國重點關注問題[1]。臨床護理工作開展以來取得了醫生及患者的一致好評,為了更好的幫助老年患者治療疾病,我院提出實施舒適護理服務,效果顯著,具體描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選取2017年5月-2018年3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老年病患者共90例,根據護理模式將患者分為舒適護理組、常規護理組。舒適護理組包括: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2例,年齡分布在54-72歲,常規護理組包括: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5例,年齡分布在52-75歲,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無明顯差異,可以進行比較。患有老年病類型主要有:骨質疏松、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等幾類。
1.2 方法
對常規護理組患者提供飲食指導、藥物指導,定期檢查患者血壓血糖等指標,實時監控患者病情變化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做好及時應對的政策。
對舒適護理組患者提供常規護理的條件下,額外提供心理護理、疼痛護理、環境護理等。對患者住院環境進行定期檢查,保證住院環境適宜,控制溫度在25-27度,并定期對病房進行清潔、消毒。病房內放置基礎娛樂設施,包括圖書、電視、收音機等,幫助患者增添娛樂休閑活動[2-3]。護理人員積極與患者交流溝通,使患者放松身心。檢查患者皮膚狀況及疼痛狀況,指導患者穿著和身衣服,正確呼吸,通暢排便,防止患者腹脹腹痛。
1.3 觀察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評分,包括生活質量評分、護理質量評分、護理效果評分,統計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分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打分,所有問卷在查房時進行發放,并當場收回,回收率達到百分之百。評價標準為:60分以下為不滿意,護理服務質量較差,不能滿足患者的基本要求;60分-89分為滿意,護理服務質量良好,能滿足患者的基本要求;90分-100分為非常滿意,對護理服務的質量非常滿意,得到了很好的效果,能滿足患者的要求。滿意率=(滿意人數/總人數)x100%。(3)調查兩組患者的痛感、體力、睡眠情況,評分越高,則代表效果越好。
1.4 統計學意義
對所有數據使用SPSS22.0進行統計分析,所有計數單位采用百分率表示,所有計量單位采用(平均數±標準差),當P<0.05時,說明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情況
常規護理組患者對護理非常滿意人數為13人,對護理滿意人數為23人,不滿意人數為10人,滿意總人數為35人,滿意率為77.78%(35/45),舒適護理組患者對護理非常滿意人數為20人,對護理滿意人數為23人,不滿意人數為2人,滿意總人數為43人,滿意率為95.56%(43/45),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數據整理如下表1所示。
2.2 兩組患者治療情況評分
舒適護理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為8.7±0.6分,護理質量評分為9.3±0.4分,護理效果評分為9.2±0.5分;常規護理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為7.6±0.6分,護理質量評分為7.9±0.2分,護理效果評分為8.1±0.4分,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數據整理如下表2所示。
2.3 兩組患者的痛感、體力評價
統計兩組患者的疼痛評分、情緒評分、休閑娛樂評分、運動評分、睡眠質量評分,可知:常規護理組患者疼痛評分為4.6±2.3分,情緒評分為5.2±1.4分,休閑娛樂評分為4.8±2.6分,運動評分為5.6±3.4分,睡眠質量評分為5.4±2.7分;舒適護理組患者疼痛評分為7.8±1.6分,情緒評分為8.2±1.6分,休閑娛樂評分為7.9±1.8分,運動評分為8.3±1.4分,睡眠質量評分為8.0±2.3分,兩組患者的數據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老年病主要是由于人體各項免疫功能下降而導致的,多發于45歲以上的老年患者,常見的老年病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糖、腦梗塞、關節炎、頸椎病、肺炎、心血管疾病等幾類[4]。為了提高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生活質量,我們對患者實施舒適護理,并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查分析[5]。通過提供舒適護理,對患者的生理、心理以注意事項等進行指導,幫助患者緩解心理壓力,減輕疾病痛苦,鼓勵患者積極治療[6]。在巡視患者的過程中,護理人員可以經常與患者接觸,解答患者疑惑,使患者可以正確對待對待病情,對患者進行鼓勵,促進患者治療的配合程度以及積極性,協調了醫患之間的關系,減少了醫療糾紛的發生。
研究數據顯示:常規護理組患者對護理滿意人數為35人,滿意率為77.78%(35/45),舒適護理組患者對護理滿意人數為43人,滿意率為95.56%(43/45),可見對老年病患者提供舒適護理能夠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舒適護理組患者治療過程中各項評分均優于常規護理組,研究數據表明對老年病患者提供舒適護理能夠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對老年病患者提供舒適護理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提升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各方面效果顯著,值得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高婷, 趙嬌嬌. 老年精神病護理中舒適護理的應用效果分析[J]. 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 2017, 4(16):58-59.
孔令利. 舒適護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應用[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7(71):13953-13953.
楊曉文, 王莉莉. 舒適護理在日間病房化療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7, 37(14):1917-1920.
吳迪, 張越秋. 舒適護理干預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8(12)383-383.
王慧芳. 舒適護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氣腫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社區醫學雜志, 2018(12):61-62.
黃萍鵬. 老年慢性心衰護理中舒適護理干預的臨床觀察[J]. 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 2017(11):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