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鵬娜 謝艷艷 焦艷
【摘 要】:目的:分析初乳口腔滴注對機械通氣下極低出生體重兒的影響。方法:在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機械通氣下極低出生體重兒中抽選76例,以隨機數字表法將全部患兒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8例,其中對照組患兒予以生理鹽水口腔涂抹,觀察組患兒予以初乳口腔滴注。對比兩組患兒住院時間、喂養情況、以及并發癥出現情況。結果:觀察組患兒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患兒,喂養情況好于對照組患兒,并發癥出現情況少于對照組患兒(P<0.05)。結論:初乳口腔滴注對機械通氣下極低出生體重兒的影響,顯著優于予以生理鹽水口腔涂抹的影響,能夠推廣至臨床中。
【關鍵詞】:初乳口腔滴注;機械通氣;極低出生體重兒;影響
極低出生體重兒的發育未能成熟,容易產生各種嚴重問題,病死率也非常高。因患兒的呼吸系統并未發育成熟,所以易于產生呼吸暫停、以及呼吸窘迫等諸多癥狀,更甚會導致患兒產生呼吸衰竭癥狀,對此就應對患兒運用呼吸機,但在機械通氣的過程中,則容易導致患兒產生各類并發癥,如敗血癥、喂養不耐受以及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等。同時在機械通氣之下,也會加大感染,缺氧以及缺血等危險因素的產生概率,進而嚴重影響到患兒的生存質量。對此,本文主要研究初乳口腔滴注對機械通氣下極低出生體重兒的影響,現研究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本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機械通氣下極低出生體重兒中抽選76例,以隨機數字表法將全部患兒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8例,對照組患兒中,男、女比例為:20/18例,胎齡28~32周,平均(30.70±1.29)周;觀察組患兒中,男、女比例為:19/19例,胎齡27~32周,平均(30.55±1.25)周。
1.2 方法
對全部患兒均實施初乳的有效采集,這主要是指在產后24小時之內進行規律性的泵奶,而后對其實施儲藏[1]。
以上述內容為基礎,對照組患兒予以生理鹽水口腔涂抹,進行腸內喂養時采用初乳。觀察組患兒予以初乳口腔滴注,以注射器(1毫升)吸初乳(2毫升),徐徐滴至口腔之中,在口腔內左與右分別滴進0.1%毫升,每4個小時進行1次滴注[2]。并且,還應采用初乳實施腸內喂養。兩組患兒的臨床治療周期均為1周。
1.3 臨床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兒住院時間、腸內營養、經口喂養、全腸道喂養情況。調查與記錄兩組患兒敗血癥、喂養不耐受、高膽紅素血癥、以及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等各項并發癥的出現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3 討論
早產兒的成熟程度和體重與胎齡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即體現為胎齡愈小,那么出生時的體重則會愈低[3]。以極低出生體重兒來說,其肺發育并不成熟,所以患兒容易產生呼吸暫停,以及呼吸窘迫等癥狀,而對此就應對患兒予以呼吸機加以輔助呼吸,但是同時也會致使患兒產生諸多并發癥。患兒的消化系統也未能成熟發育,缺失細胞因子與酶,患兒的吞咽與吸允動作會產生不夠協調的情況,容易導致喂養不耐受,這也會影響到患兒的生活質量。而喂養不耐受即指患兒胃腸道難以有效消化食物,臨床癥狀表現為腹脹以及嘔吐等。所以,在臨床中對于其的治療則應注重于腸內喂養。
過去在臨床治療中,普遍以生理鹽水口腔滴注的方式,對于極低出生體重兒實施治療,然在治療過后卻發現患兒的胃腸功能以及并發癥等并未獲得顯著的改善,也未能起到顯著的臨床療效。而通過運用初乳口腔滴注的方式,則利于彌補以往治療的不足之處,將腸內營養到全腸道營養當做臨床觀察的一個時間區間,在對患兒運用初乳口腔滴注的這一方式后,則利于改善患兒的腸道功能,并且也利于降低各種并發癥的出現概率,如喂養不耐受、以及敗血癥等,能夠獲得十分明顯的臨床療效。同時也利于縮短患兒的住院時間,提高患兒家長對于臨床治療工作開展的認可度與滿意度。
另外,極低出生體重兒在進行初乳口腔滴注之后,在初乳之中的生長因子和酶類會附著至口咽位置,經過口腔黏膜加以吸收,進而則能夠對于患兒的腸道運動以及腸道成熟等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4]。再者,據相關研究發現,在初乳之中所包含的生長因子,處在酸性環境之下,也能夠具有顯著的活性,利于防范各類酶和胃酸對于腸道產生破壞性,也利于修復患兒的腸道損傷部位,使患兒的胃腸功能能夠更具成熟性。
以初乳口腔滴注所具備的可行性以及安全性來加以分析,能夠明晰在初乳口腔滴注期間,患兒的各項生命體征往往較為平穩,且能夠獲得顯著的效果[5]。在滴注時,滴量通常較小,所以患兒也不會產生煩躁以及皺眉等不良反應,也不會發生嗆咳情況。再者,因母乳具備一定程度的鎮痛效果,所以在滴注時患兒也能夠體現出滿足感,以便使患兒在機械通氣的皺眉、煩躁等狀態之下逐漸轉變至平穩的狀態之中,這樣則利于降低因機械通氣致使患兒產生不適之感。在本次研究中實施滴注時,患兒的經皮氧飽和度也并未產生較大的波動,心率也處在正常的范圍之內。患兒對于初乳口腔滴注也具備較大程度的耐受性,可見在臨床中運用初乳口腔滴注的方式,也具備程度較高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同時在操作過程中也較為便利,成本較為低廉,滿足于世界衛生組織所提出的喂養方案,具備極大的可行性。
總之,初乳口腔滴注對機械通氣下極低出生體重兒的影響十分積極,這主要體現在能夠明顯縮短患兒的住院時間,改善患兒的喂養情況,也利于降低患兒各項并發癥的出現概率,從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證患兒的臨床療效。
參考文獻
李雪梅,蔣靜,吳艷,李秀蘭,陳功雪.不同開奶配方應用于極低出生體重兒的臨床研究[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9,21(08):777-782.
蔣艷純,陳潔,滕志麗,賈艷芳,劉婧華,徐春光,許望瓊,李才平.不同營養支持方案在極低出生體重兒中的應用效果比較[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7,27(16):78-81.
靳秀花,閆素芹.初乳口腔滴注對高原地區極低出生體重兒喂養狀況的影響[J].當代護士(上旬刊),2020,27(02):122-124.
季福婷,張玉俠,胡曉靜,呂天嬋.初乳口腔滴注對極低出生體重兒喂養狀況的效果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6,51(10):1157-1160.
吳艷,鐘曉云,蔣靜,龔華.住院早產超低和極低出生體重兒強化母乳喂養的前瞻性對照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2016,48(01):143-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