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漪
【摘 要】我國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共享經濟出現并融入人們的生活,為人們的衣食住行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共享單車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然而,共享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卻面臨諸多挑戰,只有妥善解決這些問題,才能推動共享經濟的發展。文章以共享單車為例,探討共享經濟發展中面臨的挑戰,并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共享經濟;共享單車;挑戰;對策
1 共享單車存在的現實意義
共享單車是指公司投放在地鐵、學校等人流量大的區域的自行車,用來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難題,采用分時租賃、異地歸還的模式,最大化地利用了公共道路交通資源,方便了百姓出行,是最接地氣的共享經濟形態。
21世紀以來,全國各大城市致力于公共交通建設,極大方便了百姓出行,傳統家用自行車銷量也極度萎縮。但隨著人們生活節奏加快,許多人覺得公共站點之間的換乘,或者到目的地“最后一公里”的出行仍然很尷尬:打車犯不著、走路又嫌遠。
2014年北京大學畢業生戴威為了解決校園內出行問題創立了ofo(俗稱“小黃車”)公司,2015年5月在北京大學校園內首批投放了2 500輛單車。2016年4月摩拜單車(橙色)著力于解決“最后一公里”出行問題。共享單車在市場中短時間出現井噴,也獲得了資本市場的青睞,為共享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血液。共享單車也是共享經濟的新發展模式,獲得了風投的青睞,投資客蜂擁而至。2016年底,共享單車進入井噴狀態,單車的顏色已經從最初的黃色和橙色發展到各色系,有人調侃:留給共享單車的顏色不多了。
2 共享單車發展面臨的巨大挑戰
2.1 存在大量的違規使用情況
共享單車前期粗放式地增長,公司為了搶占客源爭奪市場,增進與用戶的親近度,對單車停放點、客戶信用等都采取寬容的態度。隨著共享單車亂停亂放的現象增多,百姓逐漸有了怨言,政府也對共享單車停放占用大量的公共土地而紛紛約談公司,要求投放有度、停放規范。
一方面出于經濟效益的考慮,為了加快共享單車周轉率,提高其使用頻率;另一方面針對政府和社會上對共享單車亂停亂放現象怨言頗多的情況,雖然各共享單車企業都在停放區域做了一定的限制,但是違規使用的情況屢有發生。第一,亂停亂放問題。很多用戶在使用共享單車后,往往出于自身便利或者某種心理,隨意將單車停放在高速路口的綠化帶、河道邊及野道。第二,公車私有化問題。一些用戶為了便于自己使用,將單車違規隱藏在小區門口,甚至放在自家的地下室、車庫中,將方便大眾出行的單車當成私人物品,甚至給共享單車上鎖、私自涂改單車二維碼,給共享單車使用造成的影響。
2.2 存在失德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
為了解決競爭對手的惡意破壞及客戶私自改裝和亂停問題,很多共享單車企業開始在共享單車內置電子元器件電子卡片,對單車使用者起到跟蹤監管的作用,同時還對傳統家用自行車易損害部件進行改進,如采用軸承替代車鏈條、采用實心防爆輪胎等。盡管如此,但惡意損壞、盜竊問題依舊存在。
第一,存在公開回收、出售共享單車的現象。一些網絡平臺中利用交易的隱蔽性,頻頻出現共享單車的交易信息,在網絡中引起了不良反響,產生較為嚴重的負面示范作用。第二,對單車惡意破壞。運營單車的地區維護人員收入往往是總部根據該地區的運營收入和車輛損害程度而定,因此破壞競爭對手單車的現象時有發生,此外,由于共享單車影響在地鐵等地拉客的“黑車”及網約車的生意,這些人也會對附近的共享單車進行破壞。
3 從共享單車發展現狀分析共享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
3.1 缺少相對完善的征信體系
共享經濟在發展過程中,主要是在信息不對稱情況下陌生人之間的交易,而這種交易模式決定了彼此信用在共享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共享經濟各方的信用決定了共享經濟項目的生存周期,也決定其效益回報率。但現階段我國征信體系還不夠完善,還不足以支撐共享經濟飛速發展。第一,現有征信體系無法有效制約信息不對稱導致的道德缺失。共享單車被惡意破壞、據為己有、亂停亂放,以及公司融資跑路問題,都折射出現階段我國共享經濟的信用基礎不夠,制約各方的行政、法律手段不多,道德缺失制約著共享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第二,共享經濟企業目前自建的信用體系對用戶違規行為無法形成約束力。盡管很多共享經濟企業都建立了自身的信用體系,但由于市場中同類企業較多,用戶可以隨意進行選擇更換,造成違規信用成本低,無法解決信用帶來的后果問題。
3.2 缺少有力的市場監管措施
受到“互聯網+”模式的推動,共享經濟出現更多融合性的新業務,利用互聯網技術開放交互性強的優勢,發展速度不斷加快,但市場監管效力還存在較大的不足。第一,在共享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滋生出很多不法行為,而傳統的監管辦法很難及時發現。新業態時期,一些不法分子鉆監管缺失的漏洞,同時這種行為成本往往較低,且具有很強的隱蔽性。例如,更換共享單車上的二維碼、二房東轉租等問題,極大損害了共享經濟企業、用戶的利益造成,也阻礙了共享經濟的健康發展。第二,現有的市場監管無法解決傳統行業和共享經濟之間的矛盾。共享經濟模式下,利用信息技術降低了交易成本,勢必對傳統行業造成影響,壓縮了其利益空間,會受到傳統企業的阻礙。如果缺少規范的監管手段,相關法律法規無法引導共享經濟健康運行,無法解決共享經濟下新業態與傳統行業之間的沖突。
4 共享經濟發展建議
4.1 建立更加完善的共享經濟信用體系
第一,目前以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系統為基礎,可以構建部分共享經濟主體的征信子系統,各經濟主體在共享信息時可以相互選擇,避免因一方信用崩潰而帶來自身經濟損失。第二,共享經濟平臺可以與征信公司合作,比如哈羅單車用戶享有的免押金特權就是根據芝麻信用來判斷是否享有。第三,采用不良使用記錄的方式,建立共享主體信用數據,對不良使用記錄較高的用戶設立使用冷凍期或者終身禁用,這樣可以有效保護另一方的權益也能引導用戶正確共享經濟。值得一提的是,國家在政策層面上提出了中國要在區塊鏈技術方面處于領先地位。所謂區塊鏈就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賬本數據庫,這種分布式賬本的好處就是買家和賣家可直接交易,不需要任何中介。如此,經濟主體的承諾都會被記錄下來,而征信體系也會變得簡單明了。
4.2 加強共享經濟監管方式創新
第一,對于新經濟業態監管方式不能以傳統方式管理,要有所創新。根據共享經濟實際運作模式,建立新的規章制度,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完善部門間的互通,不能讓其無序發展,杜絕不出事不監管、出事互相推諉、最后政府買單安撫的現象。第二,政府監管要與行業監管充分結合。行業協會比較了解該行業的具體情況及行業需求,政府部門可以根據行業協會提供的具體情況來制定相應的監管目標,避免出現監管空白地帶,讓其中一方鉆了監管漏洞,損害另一方的利益,從而給該行業帶來毀滅性的打擊。第三,加強引導和宣傳。引導各主體自律監管,對自己的信用負責。任何一個共享項目進入市場之前都要做市場需求報告和項目可行性分析,分析項目是否有一定的投資回報(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政府監管部門要加強項目審核,杜絕圈錢的項目,這些項目損害共享經濟形象,給共享經濟發展起到負面示范。加強宣傳,讓公眾接受共享經濟模式,從而有效利用社會閑散資金,也方便百姓生活。
4.3 持續優化共享經濟發展環境
一方面,充分利用互聯網存儲數據的優勢,對共享項目進行數據采集和分析,不斷優化項目,使得項目各方主體能真正享受共享經濟的紅利;另一方面,做好共享經濟軟硬件建設,如搞好項目所需的征信環境、網絡建設及交通物流等,為共享經濟發展創造有利環境,讓其真正高效共享。
5 結語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共享經濟的興起與發展對我國整體經濟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也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這對于國家整體發展是有利的。但是共享經濟在發展過程中,由于各種因素存在,其必然會面臨一些挑戰,影響共享經濟健康運行。因此,必須通過完善征信體系,強化共享經濟監管方式創新,優化共享經濟發展的環境,才能推動共享經濟可持續發展,為我國經濟全面發展增磚添瓦。
參 考 文 獻
[1]鄭陽,梁天豪.共享單車企業審計現狀及其對策研究——以ofo共享單車為例[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9(11):57-59.
[2]歐政成,黃昱菁,黃雪琪.基于互聯網金融共享經濟的發展現狀和對策思考——以“共享單車摩拜”為例[J].明日風尚,2019(7):178.
[3]李雨馨,居亞紅.從速起速落產業中探尋可持續性發展的商業模式——以ofo與摩拜共享單車為例[J].中國商論,2019(14):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