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波
【摘 要】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故我國農業的實際情況和發展水平一直是很多人所關注的重點。農業機械化作為當今時代比較為人所重視的科學技術,為農業增加收成、畝產量提高奠定了技術層面的基礎和提供了更加社會化的服務,成為提高農業生產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變人們傳統認識中落后的形象、促進鄉村經濟發展、使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擁有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的先進生產工具。可以說,農業機械化將在農業的整個生產過程中發揮不可預料且難以取代的作用。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生產工具;發展
我國在改革開放的初始階段就提出了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口號,但是當時我國的科學技術落后,尚處于一種摸索機械化發展的初始階段。伴隨著我國近些年來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農業機械化實現快速發展。我國不僅是一個人口大國,還是一個農業大國,加快落實農業機械化,有利于推動我國農業現代化轉型,對經濟建設產生重要的影響。
1 農業機械化在現代農業生產中的作用
1.1 農業機械化將農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成功地解放出來
我國是一個對農業生產依賴度比較高的國家,長期以來尤其是在20世紀80年代之前,我國的農業尚處于一個非常落后的時段,龐大的農民群眾始終都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擺脫繁重的體力勞動,而且農業勞動中的生產率非常低。在這一時段,人力、畜力甚至是水利在農業的生產過程中發揮著主要的作用。新時代,我國政府非常重視農業技術與生產問題,始終緊密地關注著農村、農業、農民三者的發展和存在的問題,體現了中國政府對于農業現代化發展的一貫重視,農業機械化并不是難以企及的目標,而是正在逐漸發展成熟并投入使用的農業技術,進而給我國的農業生產帶來了新的一輪改革的局面,機械化、半機械化在華夏土地的每一處地方都有了落腳點。這一變化與發展,不僅實現了糧食產量的大飛躍,而且減少了農業生產的人力成本,提高了耕地的利用率,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力消耗,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1.2 農業機械化推動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
傳統農業結構比較原始,長久以來始終是抑制農民增加畝產量、增加收入的一個絆腳石。為了促使傳統農業結構現代化,實現農業機械化就成為比較切實可行且效果顯著的方法。隨著農業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農業生產方式逐漸成為地域差別大、專業程度加強、社會應用程度高的大農業生產,尤其是這些年來,擁有較多農業機器的農民、農業機器合作社、農業機器專業化等農業生產組織對于機械化生產越來越熟練,生產效果顯著提高,徹底改變了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傳統農業生產方式,賦予農業這個重要產業新的生命。
1.3 農業機械化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支撐
農業機械化大大提高了各級農業生產單位或個人的設備水平,從設備方面向農業現代化邁進。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可以說是農業現代化的標志。農業機械化在我國各地快速推進,使得各地生產設備更加先進、精良,也使得農業生產漸漸走向集約生產,符合并順應了當今時代所倡導的持續發展理念。
1.4 農業機械化加強了農村勞動力的轉移
農民是否富裕,農業機器和農產品庫存是重要的評判標準。在農村,一個家庭持有多少機械尤其是大型的農業機械,是反映該家庭生活狀況的一大顯著標志。農業機械化在很大程度上使得農業生產力得到了提高,農業生產對于勞動力的需求大大降低,釋放了大量優質勞動力,這些人可以去城市從事更加現代化且收入更高的工作,促進我國三大產業共同發展,解決不同產業勞動力需求與實際供給不均衡的情況,同時可以縮小城市與農村生活條件的差距,緩解社會各階層的矛盾,構建更加合理的社會經濟結構。
1.5 農業機械化實現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深層次地松土并伴以較深地耕種、用適當的化肥進行施肥、進行適量的澆灌節約水資源、合理利用耕地面積進行播種、秸稈回收利用和在實際中的應用利用率,只有把農業機械當作承載的主體,才能夠使得精確度達到所期望的要求,把廣大的農民群體從繁重的體力勞動和耕地的束縛之中解脫出來,慢慢地向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城鎮轉移,促進農業、鄉村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1.6 農業機械化為培養新型農民搭建了重要平臺
發展現代農業,對農民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農民掌握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熟悉經營管理。農業機械化發展非常快,需要大量的各類人才參與進來,對于生產者的綜合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提高農業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需要理論與實際結合,依托當地已有的農業研究機構或者科學生產基地,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兼顧,培養具有現代科學意識且具有豐富的生產經驗的農業人才。
2 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對策
2.1 進一步加大農業機械購置和使用補貼力度
從21世紀初開始,我國實際上就已經開始邁入用工業反哺農業的轉折期,用工業補救農業、用城市帶動農村的發展的階段。隨著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地發展,我國在用工業反哺農業的時期,城市的數量與地域的范圍越來越大。所以,中央財政需要提高補貼力度,幫助各地購置充足的現代農業生產機械,提升各地生產設備的水平,促進各地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
2.2 依法對農業機械作業采取政策扶持
對標準化、規模化的機械生產進行相當程度的財政等方面的補貼,使得農業機械作業效率得到最大限度地發揮,減少農業機械作業的成本,加強農民使用農業機械進行生產的比例。
2.3 加強農業機械化新技術試驗、示范工作
結合農業機械化在全國各地的推廣與應用情況,選擇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或地區作為示范區或者試驗區,提高當地農業機械化水平和應用效果。
2.4 加大財政對農業機械化科技的投入力度
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與進步是實現農業機械化的重要決定性因素,因此國家及政府應該按照法律規定,加大對相關的科研機構、學校、研究院等進行農業機械化科學技術的研究的支持力度,同時為進行相關科學研究提供足夠的實驗場所和相應的各種設備與物品。
2.5 進一步擴大對外交流與合作
農業機械化并不是中國一個國家的事業,要大膽“走出去”,構建各種與外國政府或相關研究機構的交流平臺,積極進行合作與交流。重要的是與農業機械化程度比較高、相關技術標準與監督體系比較成熟的國家進行交流,學習這些國家的先進經驗,構建中國自己的監督體系與技術標準。
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基礎,也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先決條件之一,它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農業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釋放大量農村勞動力,為農業和其他產業的發展提供支持與保證,促進我國現代農業的建設。
3 結語
總而言之,農業機械化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經之路,只有不斷擴大農業機械化涉及、應用的范圍,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農業機械的效用,將農民群體從體力勞動中成功地解放出來,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增加畝產量和農民的收入、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激發出新的農業革命。在如今信息化、數字化等席卷全球的浪潮之下,我國應注重農業機械方面的發展和完善,提高農業機械的先進性和科學水平,從而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參 考 文 獻
[1]王志全.農業機械技術推廣在現代農業中的作用探討[J].湖北農機化,2019(21):4-5.
[2]姜國成.農業機械在現代農業中的作用與發展[J].農機使用與維修,2019(11):111.
[3]翟勇.農業機械技術推廣在現代農業中的作用[J].農業工程技術,2019,39(26):58,60.
[4]王明輝.試論農業機械技術在現代農業中的作用[J].山西農經,2019(11):109.
[5]覃秀苗.農業機械技術推廣在現代農業中的作用[J].農業與技術,2019,39(11):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