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曉彤 廖治宇


【摘 要】近年來,我國的宏觀稅負水平不斷地下降,企業的稅收負擔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減輕,可是我國企業依然感到稅負過重。通過研究,文章認為企業稅負感重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一是在我國制定的稅收結構下,企業是最主要的納稅人,最終表現為企業稅負過重;二是處于經濟水平下行期間,企業能都承受的稅負不多。鑒于此,企業應該采取合理的措施進一步降低企業整體的稅負。
【關鍵詞】宏觀稅負;企業稅負;稅制結構;營業稅改增值稅
1 宏觀稅收負擔的衡量
目前,我國在稅收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例如無法精準地體現政府統籌財力的水平、不能很好地與其他國家做宏觀稅收負擔的對比等。因此,本文把我國的宏觀稅收負擔劃分成3個層次進行研究,這3個層次分別是大口徑的宏觀稅負、中口徑的宏觀稅負、小口徑的宏觀稅負。
(1)小口徑的宏觀稅負:我國稅收收入占同期GDP的比重。
(2)中口徑的宏觀稅負:我國財政預算內管理的收入占同期GDP的比重。
(3)大口徑的宏觀稅負:我國政府拼接政治權力獲得的全部收入占同期GDP的比重。
2016年,我國稅收占政府收入的比例是53.4%,財政收入占政府收入的比例為65%左右。從中可以發現,我國除稅收和財政收入之外的收入占政府收入的比例很大,超過了30%,這些收入會降低企業利潤及人們能夠自由支配的收入,轉變為企業及人民不明顯的包袱。所以,在上面的3種測算口徑中,大口徑的稅收負擔可以完整、周密地體現政府集中聚合財力的水平和總的國民經濟負擔狀況。
2 我國的宏觀稅負水平
2.1 宏觀稅負的縱向比較
(1)從宏觀稅負的3類測量口徑來看,3種口徑核算的宏觀稅負具有較大差異,具體見表1。2012—2016年,我國大口徑宏觀稅負平均水平為34.2%,而中小口徑宏觀稅負的平均水平分別為21.7%和18.3%,這個數據反映在平均水平上,都處于大口徑的宏觀稅負水平的十多個百分點以上。由此看來,我國的廣義政府收入在被充分考量以后,國家的宏觀稅負真實水平變得更高,小中口徑的估計低于實際的宏觀稅負。
(2)在新常態概念提出之后,我國的宏觀稅負水平有所降低,但是成效并不顯著。相比2012年,2013年和2014年我國大口徑宏觀稅負分別上升了0.4%和0.3%。而2015—2016年在營業稅改增值稅(簡稱營改增)等減稅措施在全國大范圍推行的影響下,宏觀稅負有所下降。
2.2 宏觀稅負的橫向比較
新常態概念提出以后,中國宏觀稅負的平均水平為34.2%,稍高于美國平均水平,我國的宏觀稅負水平從2012年以來,一直保持在30%左右,在政府推出了一些降低稅費的舉措后,廣義宏觀稅負從2015年的33.5%,下降到2016年的32.8%,低于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也低于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
正如表2所展示的,當前我國的宏觀稅負水平并不是很高,特別是最近幾年來,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措施效果明顯,宏觀稅負逐步減輕。
3 營改增對企業稅負的影響
營改增對我國企業的稅負產生了重大影響。根據調查數據顯示,我國營改增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減稅效果,但實施營改增的同時,它也是一把雙刃劍,在一些試點地區,一些企業的稅負沒有降低,反而增加了。
3.1 稅率調整的影響
交通運輸和服務業在推行營改增后,稅負沒有降低,反而有所增長。目前,服務業在營改增改革之前,營業稅的稅率大約是5%,而改革之后的增值稅的稅率按照銷售數量的差別分成2種,即通常納稅主體和銷售額低于規定標準、無法依據規定呈送相關稅務資料的增值稅納稅主體,依據6%的計稅率交付增值稅(對新增的價值或商品附加值征收的稅),這樣的話,稅負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
3.2 保險費無法納入增值稅的抵扣范圍
針對交通運輸行業,金融保險費用是國家相關法規規定必須強制繳納的,也是企業用于避免資金風險的一種重要手段,出發點是保證企業的利益。從這些方面考慮,金融保險費用的支付是交通運輸企業不可避免的,所以不能納入增值稅的抵扣范圍。
4 改善企業稅負現狀的建議
我國稅收結構的主體部分是間接稅,間接稅讓企業感到稅負較重,這對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是不利的,并且這樣的稅制結構已經不符合現代社會發展的要求,在調節貧富差距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不足。因此,企業要關注營改增的一系列措施實施進展,在建立稅收補償機制方面,應做到科學、有效、合理,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
4.1 調整稅制結構
4.1.1 降低間接稅
2016年5月—2017年4月,我國在全面實施營改增的一年里累計減稅6 990億元,98.7%的試點納稅人實現稅負降低或持平,所有行業的稅負已經逐步完成只降低不再增加的目標。盡管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用于降低間接稅的比重,但是間接稅仍然占稅收來源的70%左右,間接稅的累退性會使得貧富差距增大,所以降低間接稅的比重是非常重要的。
4.1.2 提高直接稅比重
(1)拓寬房產稅的征收領域。2016年,房產稅收在整個國家稅收總量中的占比非常低,只有1.56%,這與我國的房產行業規模不符合,實行房產稅改革,不僅是促進房地產行業良好發展的非主觀性的要求,也是促進科學協調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及卓有成效地處理地方政府憑借轉讓土地使用權的土地財政所造成的收入不平衡的有效手段。
(2)開征遺產與贈與稅。遺產和贈與稅能夠制約財富連續在家族領域內累積,使收入趨向平均化,國際上很多國家都已經開始征收遺產和贈與稅,但是我國一直沒有征收。遺產和贈與稅的征收必須憑借領先的稅收管理信息體系的建立和稅務部門征收管理能力的改善,才能順利實施。
4.2 逐步降低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收入
首先要完善征收標準,把征收的標準降低;其次是對于違反規定的,則要強制性地停止征收;最后是持續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及政府簡政放權,減少企業在使用生產要素和辦理行政審批手續時支付的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業性收費,從而降低企業的稅負。
參 考 文 獻
[1]方鑄,王敏,付廣琦.淺析我國宏觀稅負與企業稅負測度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J].財政科學,2018(1):107-120.
[2]錢金保,常汝用.“死亡稅率”還是言過其實——中國企業微觀稅負測度[J].地方財政研究,2018(1):62-81.
[3]雷瑞平.淺談新形勢下我國財政稅收的體制改革[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8(1):198.
[4]劉涵.我國宏觀稅負國際比較的不同口徑研究[J].經濟論壇,2008(10):8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