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金鳳 黃丹丹
摘 要:應用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評級標準,對新能源上市企業“協鑫新能源”和 “金風科技”發布的社會責任報告進行了形式上的差異比較,并從過程性、實質性、完整性、平衡性、可比性、可讀性和創新性7個方面對報告進行了質量評價,發現當前我國企業發布的社會責任報告在完整性、平衡性、創新性上存在不足。研究結果表明,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質量改進任重道遠,報告發布時建議企業應該增加負面信息的披露,提升社會責任報告的平衡性;充分利用新媒體渠道提高報告的可獲得性,優化社會責任報告反饋機制。
關鍵詞:社會責任報告;質量評價;負面信息;反饋機制
中圖分類號:F 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7312(2020)03-0304-04
Case Study on CSR Reports Quality Evaluation?of New-Energy Enterprises
ZHU Jin-feng,HUANG Dan-dan
(Business School,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Xian 710128,China)
Abstract:Applying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port Rating?Standard published by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this paper analyzed the?differences of CSR report of Xiexin New Energy Resources(GCL group) and Goldwind?Technology.In addition,the report quality evaluation was conducted from the?aspects of process,substance,completeness,balance,comparability,readability?and innovativeness.The findings show that current CSR reports are deficient in?completeness,balance and innovativeness.Some inspirations and suggestions were put?forward to improve CSR reports quality,including disclosing more negative?information,improving the feedback mechanism of CSR report.Key words:CSR report;quality evaluation;negative information;
feedback mechanism
0 引言2006年國家電網發布我國首份企業社會責任報告,2008年國資委發布了《關于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指導意見》,要求有條件的企業定期發布社會責任報告,成為我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展的重要推動力[1-2],之后,社會責任報告在我國快速興起。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國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深入人心,企業社會責任也被納入全面深化改革大局。在這一形勢下,社會責任報告領域也發生著深刻變革,相比于早期對快速增長的報告數量的關注,新時代的利益相關者更加重視報告的質量評價。高質量的社會責任報告成為強化企業與利益相關者的溝通,增強利益相關方信任的重要工具?!镀髽I社會責任藍皮書》調查發現,近百家中央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布率創新高,將新發展理念融入社會責任實踐,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3]。隨著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利益相關者對社會責任報告的質量有了更高的期待,企業也需要一個標準來提高報告的編制質量,對社會責任報告進行質量評級成為一個重要問題。2010年3月,中國社科院發布我國第1份《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評級標準(2010)》,并經過4次修訂,于2018年發布最新版。截至2017年底,已為包括央企及其下屬企業、民營企業等135家企業出具了402份評級報告,成為國內最有影響力的社會責任報告質量評價業務。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是能源發展新時代的本質要求,新能源產業也是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2018年12月新能源企業協鑫集團社會責任報告獲得社科院五星級評級,是獲此等級的僅有的3家民營企業之一,其子公司協鑫新能源的報告獲得四星半等級,是一份高質量的社會責任報告。為了解我國企業在社會責任報告編制中的問題,對協鑫新能源與同行業A股上市公司金風科技兩家公司的報告進行對比分析,以期為提高社會責任報告編制質量提供建議和啟發。
1 新能源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形式比較選擇協鑫新能源與金風科技兩家公司進行比較分析。協鑫新能源(HK.0451)是協鑫集團下以太陽能發電為主,集開發、建設、運營于一體的新能源企業,是中國最大的民營光伏發電企業,2014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金風科技是國內最早從事風電機組研發、制造和風電場開發的企業,在深交所(002202)和港交所(HK.02208)上市。兩家公司都十分重視社會責任履行和社會責任報告的編制,表1列示了兩家公司2017年度報告在名稱、報告主題、編制基礎、報告獲取和反饋機制等方面的差異比較。
從表1看,兩家公司的報告名稱并不一致。在我國,2009年開始除證監會要求上交所3類共260余家上市公司必須隨年報披露社會責任報告之外,大部分企業發布社會責任報告仍是自愿性行為。公司文化、社會責任理念及管理層價值觀等是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差異的主要因素(王風華,2015)[4]。受企業文化、價值觀的影響,兩家企業對社會責任的內涵和外延的理解存在差異,導致其發布報告的名稱并不一致。
關于報告主題,兩家企業在封面都有明確表達。協鑫新能源的報告主題為“共創綠的未來,引領鑫的世界”,從業務、產品、環保、安全、團隊、社區等角度,回應利益相關方關切,彰顯了企業的履責擔當。金風科技“為人類奉獻白云藍天,給未來留下更多資源”的報告主題也突出了企業的使命和其致力于清潔能源的業務特色。兩家報告的主題都彰顯了企業響應和貫徹國家高質量發展宏觀政策的責任引領和擔當。
在編制基礎上,兩家公司都遵循了報告編制的基本規范,并參考了行業報告編寫指南和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國際標準,便于利益相關者對報告進行比較和決策判斷。從報告獲取途徑來看,協鑫新能源運用了多種傳播方式,除了網絡發布外,還通過發布會、郵件等形式傳播,且運用了H5(第5代超文本標記語言)技術在手機平臺上傳播,增加了報告的可讀性和創新性,方便利益相關方獲取報告。而金風科技只通過傳統的網站途徑,以印刷品和PDF文件兩種形式發布,公司官網也無往期報告提供,不利于進行比較。
反饋機制上,協鑫新能源在正式報告之前附有意見反饋表二維碼,讀者可以掃描二維碼隨時隨地填寫,及時反饋,可以更好地與企業互動。金風科技則以讀者反饋表的形式附在報告最后,只能通過郵寄、電子郵件等傳統方式進行反饋。意見反饋是企業與利益相關者有效溝通的重要途徑,設置二維碼反饋更符合當今社會變化,更好地實現反饋機制的作用。
2 新能源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質量評價
2.1 CSR報告評級指標體系對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質量進行評價,主要依據國內外組織發布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指南,其中最具有全球性的分別是GRI標準、AA1000 標準、聯合國全球契約“十項原則”以及ISO26000 標準[5-6]。建立的評級指標體系包括完整性、可靠性、可比性、二分性、可讀性5個一級指標及15個二級指標[7]。也有學者從完整性、平衡性、可比性、可靠性、準確性、可讀性6個方面對114家中央企業發布的CSR報告進行了比較分析(解江凌,趙楊,劉延平,2014)[8]。然而,在我國最具有權威性,應用最廣泛的仍然是中國社科院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提供的評級標準,該中心的報告評級服務已成為國內最有影響力的第三方評價業務。從2010年3月至今,隨著社會責任領域的深刻變革,報告評級歷時8年經過4次修訂與升級,于2018年發布了最新版評級標準,從過程性、實質性、完整性、平衡性、可比性、可讀性和創新性七大指標對報告進行質量評級[9](見表2)。7大指標被賦予不同的權重,由專家委員會采用德爾菲法確定,對指導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編制具有重要作用。
2.2 協鑫新能源CSR報告質量評價根據表2的評級標準,協鑫新能源2017年報告獲得了四星半評級,其中實質性、可比性、可讀性為五星級,過程性、平衡性、創新性為四星半,完整性為四星級。說明報告在完整性、過程性、平衡性和創新性上還有改進空間。完整性主要是指報告的披露是否充分詳實,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責任領域的完整性,二是披露方式的完整性。報告系統披露了所在行業核心指標的78.9%.根據評級標準,披露核心指標的80%以上才能獲得80~100分的等級。報告獲得了四星等級,未突出強調“高度重要性議題”的內容,對理念、制度規定的敘述較多,對具體措施和績效的描述不夠詳細。平衡性要求是為了避免企業在編寫報告的過程中對企業的經濟、社會、環境消極影響或損害的故意性遺漏。協鑫新能源的報告中負面指標有19個,其中6個數據結果為“0”,通過文字描述的負面內容有9個條目共40行1 421個字,占總行數的8.6%和總字數的6.5%.但負面信息的披露缺乏實質性內容,例如在“履責不足”模塊,以“廣泛聽取”“積極回應”“深刻檢討”等字句為主,缺少負面問題的產生原因和改進措施的描述,更缺少量化信息,這也反映出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中負面信息較少,社會責任報告呈現“報喜不報憂”的現狀。在創新性指標上,報告獲得四星半評級,得分在80~90分之間,處于“領先”等級,說明報告在內容或形式上有創新,但未達到90~100分的“卓越”等級,離創新性的最高等級“引領性”還有一定的差距。
2.3 金風科技CSR報告質量評價依據表2的評級標準,對A+H股上市公司金風科技2017年度《可持續發展報告》進行分析,發現報告在完整性、平衡性和創新性方面尚存在一些不足。完整性方面,報告對行業核心指標的披露不夠充分,在社會責任管理、安全生產等方面的內容較少;兩年及以上對比指標有22個,不及協鑫新能源(47個)的一半,缺少行業對比數據;報告較多對制度、規范描述,對過程和結果的披露較少。平衡性上,報告中負面指標有10個,通過文字描述的負面內容涉及5個條目,共34行,1 431個字,分別占報告總行數的5.27%和總字數的462%,以制度規定、預防措施為主,缺乏具體數據和案例,負面信息的量化信息也較少。創新性上,報告中以圖片、圖表、案例進行展示的內容較少,內容上雖然提到了“反腐敗”“精準扶貧”等內容,但對熱點議題的回應不夠。反腐敗議題下,以“健全機制”“持續優化”“深化意識”等描述制度規范為主,無具體的實際案例。精準扶貧議題僅有8行內容,涉及3個捐贈數據,履責績效也不夠明晰,對熱點問題的參與度也較低。
2.4 案例分析總結通過對協鑫新能源和金風科技兩家新能源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分析評價,發現我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在完整性、平衡性和創新性上存在不足,這也反映出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編制中存在的共性問題。這一結論與《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研究2018》的調查結論一致。該調查發現,我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存在完整性表現較差這一短板項,91份評級報告中,完整性總體表現在報告評級的7個維度中處于較差水平,關鍵指標、核心指標披露不夠全面。研究顯示,社會責任報告披露質量有一定的經濟后果,影響企業審計收費(唐勇軍,李鵬,2019)[10],高質量的社會責任報告能有效應對企業系統風險的發生(趙振洋,趙麗娜,楊建平,2018)[11],并能降低企業的訴訟風險(張俊瑞,劉慧,李彬,2017)[12],從這個意義上講,提高報告的編制質量對企業加強與利益相關者的溝通,樹立良好社會形象有著重要意義。
3 研究啟示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努力,提高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編制質量,更好地發揮報告的決策價值,促進企業更好地踐行社會責任,貫徹新發展理念,助推我國新能源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3.1 增加行業核心績效指標的披露
要增加行業核心績效指標的披露,提高報告完整性。一方面要保證報告涵蓋責任領域的完整性,充分涵蓋經濟、社會和環境責任,體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高質量發展理念;二是保證披露方式的完整性,不僅要涉及理念、制度,還要涵蓋措施和績效的披露,要增加對關鍵議題和行業核心指標的披露,
包括連續性的績效數據、行業內和跨行
業的績效對比等,增強報告的對比度,以確保利益相關方可以對企業的整體業績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進行評價。
3.2 增加負面信息的披露提升報告平衡性社會責任報告應中肯、客觀地披露企業報告期內的正面信息和負面信息,不應成為“報喜不報憂”的工具。企業應“坦誠”披露負面信息,對關系公眾利益的“重大失責”信息應披露問題產生的原因、處理措施以及如何改進和防范,增加定量負面信息和履責不足案例的披露,提高報告的平衡性。對此,國外企業提供了好的借鑒,例如英國BP公司針對2010年墨西哥灣漏油事件,在可持續發展報告專門辟出一個版塊說明事故的影響、BP的反應、反思和承諾,并且在隨后的運營、風險、環境等內容中也反復提及這一重大事故,與利益相關者進行“全方位溝通”。
3.3 在內容和形式上提高報告的創新性在披露內容真實、詳盡的基礎上,報告可以在體例、形式和傳播方式上有所創新,以更好地贏得利益相關方的關注。報告可以運用流程圖、數據表、圖片等形式表達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報告在排版設計、內容表述方面要生動、形象,內容上增加社會責任典型案例,回應經濟、社會和環境熱點問題,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并與自身業務相結合,增加報告時代感,強化企業的責任理念表達。
3.4 提高可獲得性優化報告反饋機制企業可通過微信、微博等方式提高報告的可獲得性,比如伊利公司2017年在報告中多處嵌入二維碼,中國電信在官網不僅提供了報告的普通版、高清版、電子書,還提供了H5微信版,可以方便利益相關方隨時掃碼獲得報告。企業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優化反饋機制,比如提供二維碼在線問卷調查表、公布負責人的微信二維碼或者開設專門話題等方式與利益相關方及時互動。
參考文獻:
[1] 宋獻中,李詩田.我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報告的統計分析[J].中國注冊會計師,2009(06):24-28.
[2]吳丹紅,孟憲玲.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報告數量和質量特征探析—基于2010—2013年A股上市公司數據[J].財會月刊,2015(11):62-65.
[3]黃群慧,鐘宏武,張 蒽.企業社會責任藍皮書: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報告(2018)[R].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
[4]王風華.美國杜克能源公司與中國國家電網公司社會責任報告比較分析[J].財務與會計,2015(22):70-71.[5]齊麗云,張碧波,李騰飛.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質量評價研究[J].科研管理,2016(04):645-651.
[6]何 丹,王曉銀.基于G3版指南的上市公司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質量評價[J].財會通訊,2013(06):72-74.[7]劉婉立,宋一凡.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質量評價體系構建[J].商業會計,2017(04):24-27.
[8]解江凌,趙 楊,劉延平.我國中央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布現狀與質量評估[J].管理現代化,2014(02):60-62.
[9]張 蒽,許英杰,陳 鋒.中央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質量評價及影響因素研究[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4(03):97-105.
[10]唐勇軍,李 鵬.經營開放性、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披露質量與審計收費[J].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8(01):65-77+112.
[11]趙振洋,趙麗娜,楊建平.高質量社會責任報告能有效應對企業系統風險嗎?[J].南京審計大學學報,2018(01):79-86.
[12]張俊瑞,劉 慧,李 彬.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降低企業的訴訟風險了嗎?[J].預測,2017(01):34-40.(責任編輯:張 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