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敬華
事實上,早就洞察快充市場潛力的OPPO、高通,在三星首次推出Note巨屏產品后,就開始持續介入快充技術。在高通和OPPO入場后,國內快充市場迅速擴大,快充技術的迭代升級也在加速。
不過,OPPO等手機廠商的快充技術發展之路卻并不平坦。一直以來,快充技術至關重要的快充芯片技術被高通、聯發科等企業掌握,這些企業還通過芯片技術的優勢,構筑自己的競爭壁壘,這就使得國內手機廠商,不得不受制于人。
從技術層面來看,快充芯片是實現智能手機快速充電的重要引擎。
在手機充電過程中,快充芯片可以把電源適配器5V、9V和12V等電壓轉換成電池電壓,從而起到調節電壓、電流的重要作用。
因此,掌握芯片設計技術的高通、聯發科很快便占據了國內快充行業的大部分市場。高通應用最廣泛的QC 3.0協議,憑借較高的充電效率優勢,在小米、華碩、LG、樂視和中興等品牌的中高端智能手機中,得到廣泛應用;聯發科則憑借著PE協議防止發燙的技術優勢,在“千元機”和Android平板電腦市場,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在國內快充市場需求猛增的情況下,高通和聯發科的優勢愈加明顯,這也使得國內手機廠商面臨的局面更加被動。
由于多年深耕快充市場,高通、聯發科和國內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領域的企業展開了廣泛合作,目前合作關系已經趨于穩定,并且在其芯片技術壁壘的限制下,高通、聯發科在快充芯片領域,已經很難遇到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了。
而在快充技術市場地位不斷提升的情況下,智能手機廠商也逐漸意識到了快充技術的重要地位,紛紛開始自研快充技術,華為和OPPO就是早期入場的玩家。
快充技術方面,OPPO選擇了通過定制電源適配器、數據線等硬件設備提升充電效率的VOOC方案。這樣的技術方案選擇,降低了對快充芯片的依賴,讓OPPO在快充市場的競爭力迅速提升。



而有著芯片技術研發設計能力的華為,則在深入電池、電源適配器技術研發的同時,自研FCP快充芯片,進一步穩固其在快充領域的布局。
從技術方面來看,華為、OPPO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比如OPPO的Super VOOC快充技術,充電功率可以達到65W,可以在30分鐘充滿4 000mAh的電池,真正做到了“充電5分鐘,開黑兩小時”;華為的Super Charge快充技術,則在兼容性方面表現出色。
對華為和OPPO來說,自研快充技術給其帶來了多方面的利好。
一方面,自研快充技術可以讓它們在市場中掌握主動權,避免出現和蘋果同樣的“缺芯”問題;另一方面,掌握快充技術,也能讓華為、OPPO在手機市場擁有更強的競爭力。以此來看,快充技術仍將會是OPPO、華為的長期發力點,二者和高通、聯發科仍會長期對壘。
近兩年來,有著便捷、應用范圍廣等多方面優勢的無線充電技術迅速崛起,很快便在快充市場掀起新的熱潮。
隨著無線快充技術愈發火熱,華為、高通和OPPO等眾多快充技術廠商紛紛入場,以搶占先機。在華為、OPPO先后發布無線快充技術的情況下,高通也發布了無線快充技術。
高通的無線快充解決方案仍然是以芯片技術為核心,而華為、OPPO的解決方案則是從電源適配器到電池,再和快充芯片結合形成整體解決方案。這樣的技術差異,決定了高通和華為、OPPO在無線快充市場,并不會產生太多的正面交鋒。
華為、OPPO和高通之間的市場博弈,也不會影響用戶對無線快充產品的消費選擇。而目前華為、高通和OPPO等廠商,都在為解決無線快充技術存在的高耗能、發熱嚴重等問題而推進新的解決方案,在這種情況下無線快充技術在市場的普及也大大加速,因此消費者也越來越樂意為更好的快充技術買單。
總的來看,有線快充技術依然是市場主流,但在無線快充技術迅速發展的情況下,其正在成為各個廠商爭奪的新戰場。而在這個新的戰場中,華為、OPPO和高通之間的戰火才剛剛點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