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5日,2020 中國(河池)絲綢大會暨中國絲綢交易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宜州區舉行。會上,河池市獲授“中國絲綢新都”稱號。
“河池市自然資源得天獨厚、桑蠶基地規模大、絲綢工業基礎扎實、龍頭企業帶動力強。”中國絲綢協會常務副會長錢有清在授牌儀式上說,“在河池市委、政府大力支持下,繭絲綢產業鏈不斷優化升級,規模化、集約化成效顯著,已發展成為國內重要的繭絲綢產業集群地,因此據中國絲綢協會《繭絲綢行業特色基地評定辦法》,授予河池市‘中國絲綢新都’稱號。”
長期以來,河池市大力推動繭絲綢產業發展,培育打造千億元絲綢產業,形成“世界桑蠶看中國,中國桑蠶看廣西,廣西桑蠶看河池”的發展格局。全市桑蠶生產的規模遍及11個縣區23萬多戶蠶戶,桑園總面積96.62萬畝;2019年全市鮮繭產量13.3萬噸,綜合產值65億元;桑蠶規模連續15年穩居全國設區市首位,已發展成全國最大產繭市、廣西最大桑蠶繭絲生產基地,形成綠色、生態、環保的循環經濟產業。河池市全力打造劉三姐桑蠶高效生態產業示范區,宜州區先后被評為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宜州桑蠶繭”被認定為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打造出“綺源”“南方絲巢”“劉三姐”等一批廣西名優產品,全市白廠絲產量、繭絲綢加工能力繼續保持全國設區市首位。
河池市積極引進投資10億元年產2000萬米的絲綢印染項目,填補了廣西絲綢產業煉印染空白。加大桑枝等大宗副產品的開發利用,推動形成了“繭—絲—綢”、“桑枝—生物醫藥”、“桑—菇—肥”以及生物質發電等循環利用模式。河池市建立桑蠶科研示范推廣新型服務體系,加快桑蠶資源綜合利用和蠶用新機具的研究,國內首創利用桑枝提取現代天然糖尿病藥物“桑枝生物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