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廣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1360畝歸東山野葡萄已全部采摘完畢。曾結滿枝頭的山野葡萄變為當地村民脫貧“致富果”,畝產值約2萬元,預計總產值超2700萬元。
地處三江縣東部高寒山區的歸東村,全村共573戶2377人,2016年精準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戶376戶1594人,曾是國家深度貧困村之一。歸東村黨總支書記龍秀昌3日回憶:“以前村里交通不便,也沒有支柱產業,大部分村民只能外出打工?!?/p>
歸東山野葡萄生長于山野之中,并因此得名,其肉厚味甜、籽少質嫩等特點成為古時歸東村人置換糧食的“硬通貨”。
為發展當地特色產業,2017年,歸東村開辟出10畝葡萄育苗基地,以一株已有百余年的野生葡萄樹為母本,培育葡萄樹苗。但因野生葡萄樹“野性”難馴,其扦插育苗僅有約15%的成活率,難以形成規模養殖,經濟效益不高,限制歸東村野生葡萄產業發展和民眾脫貧。
2019年初,國家移民管理局進駐三江,其組建的定點扶貧工作專班了解到,當地葡萄藤扦插育苗成活率低主要是氣候及灌溉原因,便投入98000 元援建三十八個育苗大棚,共占地20 余畝,配備遮陰網及噴淋設施等,育苗成活率提升至75%以上。
“去年大棚一共培育13萬株,成活9萬多株。培育成活后,我們還給每戶貧困戶免費分發5 株葡萄苗,種植數量可以覆蓋一畝地,豐產期時,貧困戶每年能增加2萬塊錢的收入?!饼埿悴f道。據悉,去年免費分發的葡萄樹苗惠及該村337戶貧困戶,覆蓋貧困人口比例達100%,當地家家戶戶都種上了山野葡萄。歸東村下歸東屯脫貧戶龍艷鸞曾因父親生病,家長勞動力缺失成為貧困戶,如今家中種有兩畝山野葡萄,每年收入5萬元以上,已于2018年脫貧。
育苗大棚的建成,讓歸東山野葡萄的擴展種植及助力當地民眾脫貧提供可能。除了免費分發外,葡萄苗還以每棵35 元的單價售給需要種植的農戶。目前,歸東村已帶動周邊村屯擴展種植野生葡萄面積達3000 余畝。
此外,該村還建設標準化冷庫和酒廠,對山野葡萄進行保鮮及深加工。據龍秀昌介紹,2019年山野葡萄釀制的葡萄酒銷往四川、重慶等地,獲80 余萬元的收入?!敖衲昙s有5萬斤的葡萄加工為葡萄酒,預計收入將達100萬元。”龍秀昌表示。
歸東村只是三江通過農業技術革新幫扶貧困群眾脫貧的縮影之一。曾是國家級深度貧困縣的三江,近年來還大面積種植茶葉、油茶等產業,多產業套種等模式也為傳統產業注入新動能。經過多年努力,三江縣于今年11月如期實現脫貧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