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艾芷欣(華南理工大學)
廣東省旅游業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然而其生態文明建設與旅游業發展模式還存在弊端,因此兩者需進行耦合協調來突破其局限。本文選擇耦合度模型、耦合協調度模型,分析2004—2017 廣東省生態文明和旅游業耦合協調關系后,認為兩者已達到初級協調水平,并提出了生態文明與旅游業協調發展的政策建議。
目前我國提出將生態文明建設確認為“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在產業發展上實行“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生態環境保護”的三重目標。自“十三五”開始,中央要求旅游業必須配合“五位一體”戰略布局,將綠色發展作為旅游業發展的基本原則,這激起了學界對生態文明與旅游業關系的探討興趣。作為全國旅游大省,廣東省需要注重提高旅游業發展質量,控制生態文明建設方向。衡量生態文明建設與旅游業發展兩大系統耦合協調度的歷史演變,有利于指明促進兩者的發展、明確改良措施的大體方向。
旅游業引領生態文明發展,在社會建設、產業結構、社會觀念這三方面影響著生態文明建設。旅游業極大程度上屬于資源依賴型產業,相較其他行業而言更依賴和依附所在地區自然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的質量。旅游業的發展依賴于良好的空氣質量、優美的自然景色、純凈的江河湖海以及整潔的周邊環境。一旦以生態環境為基礎的旅游資源受到破壞,旅游業也將難以為繼。生態文明體現的是人地關系和諧、資源高效利用、環境優美舒適、生態優良持續、經濟運行良好、社會文明有序,這些基礎因素對旅游業市場化運作具有支撐作用。
為了衡量廣東省生態文明與旅游業的耦合關系,本文選擇耦合度模型、耦合協調度模型為研究方法,通過《中國統計年鑒》《廣東省統計年鑒》《中國城市統計年鑒》《中國旅游統計年鑒》搜集2004-2017 年生態文明與旅游業的評價指標數據,結合模型計算得到廣東生態文明與旅游業的耦合協調度指標,如表1 的1—6 列所示。
其中,I1 廣東省旅游業綜合發展指數、I2 生態文明建設綜合發展指數、D 旅游業與生態文明耦合協調度,T為旅游業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的綜合評價指數。根據前人的研究,按照旅游業與生態文明耦合協調度指標(D)的大小可以將耦合協調度的等級分為3 大類、10 小類,如表2 所示。
結合表1 第2—6 列和表2,可以得出廣東省各個年份所屬的耦合協調度類型,如表1 第7 列所示,我們發現廣東生態文明與旅游業的耦合協調度經歷以下4 個時期的發展:
(1)中度和嚴重失調時期(2004-2005 年):2004—2005 年,廣東旅游業缺乏合理規劃,發展程度處于低下水平,發展方式粗放,與其他產業的融合度較低,難以有效引領生態文明的發展。2004 年建設綠色廣東構想提出,2005 年《關于構建和諧廣東的若干意見》《珠江三角洲環境保護規劃綱要(2004—2020)》等文件頒布和實施,使廣東省的生態文明發展水平明顯高于旅游業。該時期廣東旅游業以觀光旅游為主,生態文明提供的旅游資源對旅游業的支撐作用明顯,遠超于旅游業對生態文明的引領作用。兩大系統缺乏有效的協調促進,側重于生態文明的發展,呈現出失序狀態。
(2)輕 度 失調時期(2006—2008 年):該時期旅游業呈現良好發展狀態,刺激相關產業經濟活動的增加,推動第三產業占比、城鎮人口比重等生態文明的發展。生態文明為旅游業擴大客源市場、優化人文環境、減少旅游活動中的社會問題,比起上一時期支撐作用更加明顯。且由于旅游業的引領作用增大,生態文明支撐作用的增長速率與其相似,兩大系統間的協調促進實現優化,進入耦合協調度的輕度失調時期。
(3)瀕 臨 失調時期(2009—2011 年):該時期經歷了“十一五”計劃的超額完成和“十二五”計劃的開始,耦合協調度的發展情況與上一時期大體一致,廣東省旅游業的引領作用越來越與生態文明的支撐作用接近,兩大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得到優化。
表1 2004-2017 年廣東省旅游業綜合發展指數和生態文明綜合發展指數及其耦合協調度
表2 旅游業、生態文明評價指標體系表
(4)勉強協調向初級協調過渡時期(2012—2017 年):該時期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速度已經顯著滯后于旅游業,生態文明對旅游業的支撐作用增長較為波折,旅游業則煥發出強大的對生態文明的引領作用,兩者需要時間去更好地協調、促進,因此耦合協調度陷入勉強協調等級。經過長時間磨合,2017 年其旅游業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達到初級協調等級,正式進入協調發展型階段,相互促進作用開始突顯出來,有序、協調成為其共同發展的特征。
旅游業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之間的耦合協調度可分為3 種類型:旅游業發展滯后型(I1<I2)、生態文明建設滯后型(I1>I2)、旅游業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同步型(I1=I2)。如表1第8 列所示,耦合協調度類型可分為兩大時期:(1)2004—2012 年:旅游業發展滯后期;(2)2013—2017 年:生態文明建設滯后期。2004—2012年,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水平在旅游業之上對旅游業的支撐作用明顯,在營造其良好旅游形象中發揮著重要影響。2009 年之后旅游業發展速度提升顯著,二者差距越拉越小,彼此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作用趨于持平。總體來看,2004—2017 年廣東省旅游業由于自身特殊性所產生的無波動直線快速發展致使其對生態文明的引領作用越來越突出,而生態文明對旅游業的支撐作用從2013 年起就已經弱化。
廣東省旅游業和生態文明建設的綜合發展水平總體上穩步提升,旅游業和生態文明建設的耦合協調發展經歷了從中度失調到初步協調的逐年改善過程,其中,兩者的協調發展在勉強協調階段停留時間最長。2004—2005 年,廣東省旅游業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的耦合協調關系處于嚴重失調階段,旅游業與生態文明之間的相互作用呈現出無序、混亂狀態,此后耦合協調關系逐年穩步勻速改善,在2017 年達到初級協調水平,雙方正式開始實現良性發展,朝著有序、互相促進的方向發展。廣東省處于勉強協調階段的時間最長(2012—2016年),在此期間耦合協調關系的改善稍微放緩。研究建議廣東省應讓旅游業配合好生態文明建設的需要,加強社會治理工作的改進,全面貫徹落實產業生態化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