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武,賈 銳
(鶴壁市人民醫院a.呼吸科; b.婦產科,河南 鶴壁 45803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統疾病中常見病和多發病,是一種具有氣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且呈進行性發展,導致肺功能進行性減退,嚴重影響患者勞動力和生活質量。急性發作期患者病情急驟,喘息、氣短等癥狀加重,痰量增多,甚至可出現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嚴重并發癥,最終患者因心、肺功能衰竭而死亡[1]。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中指出反復急性發作是加速肺功能惡化的重要原因,基于此穩定期治療顯得極為重要,且穩定期有效治療對疾病轉歸和預后具有重要意義[2]。為此,筆者采用對比研究方法探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補肺平喘方的治療效果。
選擇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鶴壁市人民醫院收治的10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X線、肺功能等檢查結果符合相關指南中關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標準[3],中醫診斷結果符合《中醫內科學》[4]肺脹病診斷標準,并同時符合肺腎氣虛證辨證標準:呼吸淺短,聲低氣怯,甚則張口抬肩,依息不能平臥,痰白如沫,胸悶心慌,腰膝酸軟,小便清長,舌淡,脈沉細無力;排除肺部感染、腫瘤、結核及其他肺部疾病及有藥物禁忌證、急性加重期患者。
按隨機數字表法將109例患者分為觀察組55例,對照組54例。對照組男29例,女25例;年齡62~71歲,平均(65.47±4.53)歲;病程5~11年,平均(7.08±1.86)年。觀察組男27例,女28例;年齡60~75歲,平均(66.13±4.95)歲;病程6~10年,平均(7.47±1.52)年。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及病程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2組均接受家庭氧療、功能鍛煉等基礎方案,同時給予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劑吸入(Glaxo Wellcome Production)3 次·d-1。觀察組在上述治療基礎上加用補肺平喘方治療,組方:黃芪20 g、黨參15 g、熟地15 g、杏仁9 g、白術20 g、半夏10 g、化橘紅12 g、核桃仁12 g、紫蘇子10 g、磁石20 g、白芥子9 g、紫菀10 g、山藥25 g、甘草10 g,冷水浸泡>1 h,武火煮沸,文火慢煎30 min,早晚分服,1日1劑。2組均持續治療3個月,隨訪4個月。
比較2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包括第一秒呼氣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等)]、免疫學指標(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評估測試評分(CAT評分)及改良呼吸困難指數(mMRC)分級的變化情況;治療后隨訪4個月,觀察2組急性發作次數。mMRC分級標準[5]:0級為僅費力運動時出現呼吸困難;1級為平地快走或爬坡出現氣短;2級為因氣短,平地走路時比同齡人慢或需要休息;3級為平地100 m行走或數分鐘后需停歇喘氣;4級為因嚴重呼吸困難,不能離家,或穿脫衣物時出現呼吸困難。CAT評分[6]總分4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癥狀越嚴重,生活、睡眠、運動等功能受疾病影響越重。
2組治療前肺功能各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治療后肺功能各指標均較治療前顯著升高(P<0.05),且觀察組升高較對照組更為顯著(P<0.05),見表1。


組別n時間FEV1 V/LFVC V/LFEV1/FVC/%對照組54治療前0.70±0.151.70±0.3141.35±3.42治療后0.96±0.21?2.05±0.51?47.19±4.71?觀察組55治療前0.72±0.121.74±0.2741.38±3.39治療后1.39±0.41?#2.61±0.68?#53.27±5.83?#
*P<0.05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
2組治療前免疫學各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治療后免疫學各指標均較治療前顯著升高(P<0.05),且觀察組升高較對照組更為顯著(P<0.05),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免疫學指標比較

組別n時間IgGIgMIgA對照組54治療前10.15±1.321.51±0.302.10±0.31治療后11.64±2.03?1.66±0.45?2.28±0.47?觀察組55治療前10.10±1.381.49±0.332.09±0.34治療后14.03±2.78?#1.89±0.57?#2.81±0.79?#
*P<0.05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
2組治療前mMRC分級與CAT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治療后mMRC分級與CAT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5),且觀察組降低較對照組更為顯著(P<0.05),見表3。


組別n時間mMRC分級/級CAT評分/分對照組54治療前2.75±0.1821.34±3.46治療后1.94±0.13?17.09±2.70?觀察組55治療前2.71±0.2020.98±3.85治療后1.52±0.11?#11.73±1.26?#
*P<0.05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
治療后隨訪4個月,觀察組急性發作1次20例(36.4%),2次26例(47.3%),3次及以上9例(16.4%);對照組急性發作1次14例(25.9%),2次19例(35.2%),3次及以上21例(39.9%);觀察組急性發作3次及以上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χ2=6.931,P=0.008)。
在中醫古代醫學典籍中,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關病名記載,臨床依據其癥狀特征、病理改變將其歸類于“肺脹”“喘證”等范疇。肺主氣、司呼吸,開竅于鼻,外合皮毛,職司衛外,為人身之藩籬。故而外邪侵襲,首必犯肺,致肺宣降功能失司,氣機不降反而逆上為咳,升降失常而為喘,誠如《醫門匯補·咳嗽》云“肺居至高,主持諸氣,體之至清至輕也。外因六淫,內因七情,肺金受傷,咳嗽之病從茲作矣”。COPD患者長期咳喘,久病肺虛,主氣功能失常,加重咳喘之癥,甚則影響呼吸出入。肺虛日久,子盜母氣,則脾虛健運失職,水液代謝無權,而致痰濕內生。肺為氣主,腎為氣根,肺虛日久則母病及子,金水不能相生而致腎氣漸衰,肺不主氣,腎不納氣,則咳喘、呼吸受限諸癥加重。故而痰濁、水濕為發病之標,肺、脾、腎虛為發病之本,故治宜補肺益腎、健脾化痰、扶正固本,方用補肺平喘方。黃芪益衛固表、扶正固本,黨參善補肺脾之氣,又兼生津養血,二者合為君藥以補肺臟之虛,扶正固本;熟地補腎填精、滋陰養血,磁石益腎填精、納氣平喘,核桃仁善補腎益精而強健腰膝,能補肺腎而定喘嗽,白術補脾益氣、燥濕化痰,山藥補肺脾腎、益氣養陰,以上共為臣藥,既助君藥補肺益氣,又可滋補脾腎之虛;杏仁善降氣宣肺以止咳喘,半夏善祛脾胃濕痰,降逆止咳,化橘紅善燥濕化痰、理氣寬中,紫蘇子入肺經而能降氣消痰、止咳平喘,入大腸經善治痰壅咳喘,白芥子善溫肺臟、豁寒痰,紫菀善潤肺降氣、化痰止咳,以上共為佐藥,以止COPD之咳、痰、喘之癥;甘草為使,調和藥性,諸藥相合,共湊補肺化痰、健脾益腎、止咳平喘之功效。
《內經》言“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中醫認為COPD患者因肺氣虛衰日久,正氣漸衰,衛外之力漸若,難以對抗外邪侵襲,而致外邪頻頻入侵,從而致使COPD患者急性發作次數增加,形成慢性惡性循環,因而中醫治療穩定期COPD重于扶正固本、益衛固表[7-8]。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黃芪、黨參對正常機體的抗體生成功能有顯著促進作用,其能顯著提高人體血清IgA、CD4/CD8水平,增強患者免疫功能,有研究[9-10]表明其能提高氧自由基所致肺損傷動物模型血漿中MDA、NO和TNF-α濃度,增強ICAM-1表達,提示二者可顯著減輕機體氧自由基對肺臟損傷。半夏具有顯著鎮咳作用,王光明等[11]研究顯示其對電刺激貓喉上神經或胸腔注入碘液引起咳嗽有明顯抑制作用。有研究[12]表明白芥子能顯著松弛豚鼠氣管平滑肌,延長哮喘潛伏期,減少咳嗽次數,減輕發作程度。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FEV1、FVC、FEV1/FVC均高于對照組,提示補肺平喘方能有效緩解咳喘癥狀,提高患者肺呼吸功能。有研究[13]顯示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是評估機體體液免疫功能重要指標。本文結果亦顯示觀察組IgG、IgM、IgA水平高于對照組,可見補肺平喘方能通過扶正固本等中醫功效從而提高患者免疫功能。觀察組CAT評分、急性發作次數及mMRC分級均低于對照組,可見補肺平喘方能顯著緩解患者呼吸困難等癥狀,改善患者生活、睡眠、運動等日常功能,減少COPD急性發作次數,利于患者預后。
綜上所述,補肺平喘方能有效緩解患者呼吸困難等癥狀,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減少COPD急性發作,利于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