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愛慧,張 彥,張瑩瑩
(鶴壁市人民醫院a.體檢科; b.婦產科,河南 鶴壁 458030)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一種發生于妊娠期間糖代謝異常疾病,目前GDM發病率在我國已呈上升趨勢,遺傳因素、飲食因素、肥胖因素、環境因素等皆是導致孕婦發生GDM的重要因素[1]。GDM是妊娠期的一種高危并發癥,孕婦長期處于高糖狀態并不加以控制時嚴重危害孕婦及胎兒健康,增加不良妊娠結局及新生兒結局的風險,因此在臨床及時控制GDM的風險因素及血糖水平尤為重要。有研究[2]表明,在孕期對GDM患者的生活習慣加以控制,使其在日常各方面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再加以運動干預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改善新生兒及孕婦妊娠結局。筆者采用生活習慣干預聯合單純運動訓練對GDM患者在孕期進行干預,旨在分析其對患者血糖、血脂及妊娠結局的影響,報告如下。
收集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在鶴壁市人民醫院住院治療的GDM患者95例,納入標準:所有患者經《妊娠合并糖尿病診治指南(2014)》診斷為妊娠糖尿病[3];所有患者經空腹OGTT檢查發現空腹血糖(FPG)不小于5.1 mmol·L-1,餐后2 h血糖(2 hFPG)不小于8.5 mmol·L-1;患者在18歲以上;孕期在12周及以內;在干預期間未發生流產現象。排除標準:患者合并妊娠高血壓;妊娠前患有糖尿病;早產史、流產史;入院前2周行控制血糖治療;雙胎或多胎妊娠;精神病史。
將95例患者按入院順序單雙號隨機分為2組,其中對照組47例,年齡23~34歲,平均(28.66±4.10)歲;孕次1~2次,平均(1.26±0.13)次;孕周8~11周,平均(9.78±1.40)周。研究組48例,年齡23~35歲,平均(28.78±4.52)歲;孕次1~3次,平均(1.28±0.20)次;孕周8~12周,平均(9.81±1.36)周。2組患者的年齡、孕次及孕周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對照組行常規干預,定期檢測血糖,行飲食、營養及運動宣教,講解孕期知識及注意事項等。
研究組行生活習慣干預及單純運動訓練。1)生活習慣干預。①營養干預:每日的營養攝入均根據孕周、體質量等情況制定,每日攝入總熱量應在25~35 kCal·kg-1,脂肪應占總熱量30%~35%,蛋白質占15%~20%,碳水化合物占45%~50%,孕中期或晚期每日攝入總熱量應增加200~300 kCal;攝入食物應以豆制品、奶類、肉類、富含維生素及纖維素的水果及蔬菜類;每日飲食少食多餐,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嚴格執行營養方案。②作息干預:晚睡時間不超過22:00,早起時間不超過9:00,使患者的作息規律,逐漸將其成為習慣。③日常清潔:規范個人清潔衛生,每日需更換衣物,早起潔面并保持口腔無異味,定期洗澡洗頭,保持外陰處于干燥狀態。④定期檢查:需定期產檢及測量血糖,如發現血糖出現波動現象應立即報告。2)單純運動訓練:訓練前由醫師檢查每位患者的身體情況及運動耐力為其設定合理的運動訓練計劃,控制患者運動靶心率在60%~70%之間;用餐后1 h行運動訓練,訓練項目包括游泳、功率自行車、瑜伽及太極拳等有氧運動,如患者不可下床活動則在床上行上下肢抗阻力訓練,訓練以輕微出汗為宜,1 次·d-1,30 min·次-1,訓練過程中醫務人員及家屬全程陪同。
2組患者均干預至生產前。
觀察2組干預前后血糖及血脂水平的變化情況,比較2組妊娠后產婦及新生兒結局。血糖指標包括FP、2 hFPG,血脂指標包括血清總膽固醇(TC)及甘油三脂(TG)。
2組治療前FPG及2 hFPG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治療后FPG及2 hFPG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且研究組降低較對照組更為顯著,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組治療前TC、TG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治療后TC、TG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且研究組降低較對照組更為顯著,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研究組剖宮產率、產褥感染率、產后出血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2組治療前后血糖水平比較

組別nFPG2 hFPG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476.42±0.304.39±0.22#10.38±0.977.17±0.44#研究組486.47±0.183.68±0.51#10.55±0.846.25±0.19#t0.9838.8420.91413.182P0.3260.0000.3630.000
#P<0.05與同組治療前比較。
表2 2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

組別nTCTG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475.84±0.674.91±0.622.68±0.101.70±0.32研究組485.88±0.594.22±0.312.69±0.171.18±0.20t0.3096.8390.3509.475P0.7580.0000.7280.000

表3 2組妊娠結局比較
研究組新生兒窒息、巨大兒、低血糖等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新生兒結局比較
隨著我國生活水平的提升,GDM已成為婦產科常見的病種類型之一,此病的特點為產婦在妊娠前未患有糖尿病或糖耐量異常,而在妊娠期首次出現糖代謝異常現象,血糖水平明顯高于正常妊娠期產婦,GDM患者常伴有脂代謝異常現象。GDM與生活習慣、遺傳等密切相關,有學者認為孕婦由于在妊娠期攝入過多的營養物質,導致體內代謝速率下降,引起過度分泌脂肪因子、營養過剩等致使孕婦自身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進而使孕婦出現GDM現象[4-5]。由于胎兒的營養物質是通過母體臍帶所獲取,當孕婦自身處于高血糖狀態則會影響胎兒的發育及營養,導致產后出現不良妊娠結局。對于GDM患者臨床較為重視,患者入院后僅行常規血糖監測、孕期保健、健康教育等措施,但治療效果已達不到臨床標準,因此臨床仍需總結一種有效控制GDM患者血糖水平的方案。
GDM的發生多數是由于孕婦在妊娠期因后天不良生活習慣(飲食不佳、休息不規、監測)不嚴及運動量少等造成,因此對于GDM患者的孕期防護應體現在不良生活習慣的改善及合理運動上,通過防范源頭來達到穩定GDM患者血糖、血脂等水平的穩定。崔風云等[6]通過加強對GDM患者孕期日常生活習慣干預及合理運動,在飲食、睡眠、衛生、監測等各方面以計劃的形式進行干預,并增加適當的有氧運動訓練,結果發現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均呈現下降趨勢并趨于穩定。黨淼等[7]研究指出,對GDM患者孕期實施日常營養飲食方案及規范生活習慣不僅降低了患者的血糖值,并使脂肪因子的水平降低。為此本研究對GDM患者采用生活習慣干預及單純運動訓練,重點評估各患者的身體素質并制定營養飲食計劃,通過飲食計劃控制患者的糖類及脂肪的攝入量,加快體內代謝速率及糖原的分解,從而減少過多糖分及脂肪的攝入;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使作息時間保持規律性有助于機體代謝正常化,避免脂肪及糖類大量聚集,使胰島素細胞分泌功能正常。GDM患者在整個孕期中實施合理的有氧運動訓練,可有效降低骨骼肌細胞大量攝入葡萄糖,通過調節細胞膜上胰島素受體的敏感性,使體內脂肪大量消耗[8],一方面控制血糖,另一方面調節了脂代謝狀態,使體重呈穩定狀態。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FPG、2 hFPG、TC、TG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提示生活習慣干預及單純運動訓練有利于改善及控制GDM患者的血糖、血脂趨于正常。
由于GDM患者長期處于高糖狀態,孕婦在生產后極易出現不良妊娠結局,導致出血、產褥感染及剖宮產的發生,另外胎兒通過臍帶獲取營養成分,產婦血糖升高則會影響胎兒發育,嚴重影響胎兒在宮內發育。張金鳳等[9]通過控制GDM在孕期中的血糖水平,產后的不良母嬰結局顯著下降。本研究通過對患者在日常生活習慣上重點干預,飲食指導有利于及時補充能力及營養物質,避免造成營養過剩,從而減輕胰島素的負擔;在作息及衛生上通過規律睡眠及保持衛生狀況可保證GDM患者自身免疫系統不受損傷,減少生產時出現不良妊娠結局現象;孕期合理進行運動訓練可促進血糖的代謝,控制自身的體質量,并可增加順產的可能性,另外運動訓練通過控制產婦的血糖值來減輕對胎兒的影響,防止胎兒產生不良后果。對比結果發現,研究組的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及新生兒不良結局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說明生活習慣干預及單純運動訓練有利于改善母嬰結局。
綜上所述,生活習慣干預聯合單純運動訓練對GDM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具有良好控制作用,并可減少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臨床應用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