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玲玲
(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眼科,鄭州 450000)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較為常見的糖尿病并發癥,其發病機制尚不明確,早期無明顯癥狀,隨著病情的加重會出現視力下降、黃斑水腫等癥狀[1]。目前,臨床多采用糖皮質激素治療,但大量使用糖皮質激素會影響患者免疫功能,甚至誘發更為嚴重的并發癥,加重病情[2]。及早發現及治療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進程的延緩具有重要意義。預見性護理干預通過對患者情況進行全面、綜合的分析,提前預測可能出現的護理風險,并進行優化調整,有效提升護理質量。因此,本研究探討預見性護理干預在防止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惡化中的應用價值。
選擇2018年1—6月于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治療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8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各40例。觀察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45~77歲,平均(60.19±3.29)歲;糖尿病病程3~15年,平均(7.28±2.44)年。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45~78歲,平均(60.35±3.67)歲;糖尿病病程2~14年,平均(7.19±2.52)年。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1)符合《我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臨床診療指南(2014年)》[3]診斷標準;2)存在不同程度的眼瞼癥狀,如眼瞼退縮、瞼裂增寬等;3)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合并青光眼或神經系統疾病;2)有精神病史或交流障礙。本研究已通過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包括常規健康宣講、疾病介紹、飲食指導、心理干預以及用藥指導等。
觀察組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具體如下:1)成立小組,入院評估。成立由護士長、責任護士以及營養師組成的預見性護理小組,結合患者病情、年齡進行綜合評估,為其制定預見性護理方案,并根據患者病情變化,及時對方案進行調整與優化。2)預見性血糖干預。詳細記錄患者視力、眼底檢查等結果,并及時告知患者,以增強其遵醫囑配合度;嚴密監測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及生活方式,糾正不良生活習慣,指導患者自我監測血糖,正確使用胰島素應對突發高血糖或低血糖。3)預見性心理干預。由于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錯誤認知,患者易產生焦慮、抑郁等負面心理,造成應激性高血糖,加快視力下降速度。對于此類患者應給予適當的預見性心理干預,包括為患者詳細介紹疾病的治療方案以及相關注意事項。改善疾病認知,鼓勵患者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治療與護理。同時,可通過舉例說明的方式,提升患者治療信心,以鼓勵性語言與患者交談,使其獲得情感上的安慰。4)預見性用藥干預。對于服用降糖藥的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前需改用短效降糖藥,避免低血糖的發生。同時,僅口服降糖藥的患者應在手術當天停止服藥,次日再服用。此外,術前胰島素的用量也需根據血糖水平進行調整。5)預見性飲食干預。根據患者飲食偏好、體重情況,為其制定針對性的飲食干預,采用定時、定量、定餐的方法對其每日攝入的糖、蛋白質、脂肪進行控制,在保證營養供給的同時給予適當的靜脈營養補充。
干預前、干預1個月后測量患者視力水平,并評估其心理狀態,記錄患者眼底情況。1)視力水平:使用視力檢測表測量患者視力水平。2)心理情況: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SDS評分45~64分為輕度抑郁,65分以上為中重度抑郁;SAS評分40~59分為輕度焦慮,60分以上為中重度焦慮。分數越低,患者抑郁、焦慮程度越輕。3)眼底情況:出血、水腫、微血管瘤、滲出等。

干預前2組視力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對照組視力水平與干預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視力水平優于干預前(P<0.05),且優于對照組(P<0.01)。見表1。


組別n干預前干預后tP對照組400.46±0.120.44±0.100.8100.421觀察組400.45±0.110.51±0.132.2280.029t0.3892.699P0.6980.009
干預前2組SAS、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干預后2組SAS、SDS評分均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均P<0.001)。見表2。

表2 2組心理情況對比 分
觀察組眼底水腫、滲出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均P<0.05);2組眼底出血、微血管瘤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2組眼底情況對比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異常代謝,血液系統受損后,在視網膜上的反應,隨著糖尿病病程的增加其發病率亦逐步上升。如不能得到及時治療,會導致患者視力持續下降,嚴重時甚至會引發視網膜脫落、失明[4]。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生是由多種因素協同作用而成的,血糖的高低直接影響到視網膜病變程度[5-6]。因此,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對延緩視力下降,改善眼底情況具有積極作用。
預見性護理干預通過結合患者病情,從血糖控制、心理、用藥等方面進行預見性干預,達到改善患者生理及心理狀況。本研究中,觀察組干預后視力水平優于對照組(P<0.01),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均P<0.001),眼底水腫、滲出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均P<0.05),提示預見性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患者視力水平,緩解焦慮、抑郁狀況,改善眼底情況。其優勢在于,首先成立預見性護理小組,對護理方案進行不斷的優化,提高護理質量;其次加強對患者血糖監測,實現對患者血糖的有效控制,以免造成病情的不斷惡化;同時,根據患者情緒變化,給予適當的心理干預,預防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發生,從而避免形成應激性高血糖,延緩視力下降速度。通過有效溝通,增強患者對疾病的重視程度,協助患者樹立疾病治療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通過幫助患者制定針對性飲食干預,有助于患者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利于控制血糖水平,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7]。此外,告知患者用藥依從的重要性,強化藥物指導干預,提升患者對用藥的重視,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利于病情的有效控制。
綜上所述,預見性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視力水平,增強患者對疾病的重視,改善眼底情況,利于提升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