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珊珊 黃江紅 丁珊昌
中藥飲片是依據制劑或調配的需求,對經生產地加工的凈藥材進行進一步切制及炮炙而制成的飲片,是可直接在中醫臨床使用的中藥。是中醫臨床治療的傳統方法,亦是我國中藥產業的支柱之一,隨著中藥飲片炮制理論及技術的不斷完善,目前已是中醫臨床診治及防治的重要手段,其合理的運用可有效保障臨床治療的規范性,增強患者的用藥安全性[1]。本研究以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未開展中藥處方點評的藥方1598張與2018年1月—2018年12月開展中藥處方點評的藥方1679張為觀察對象,進一步探究中藥處方點評對中藥飲片合理使用的干預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未開展中藥處方點評的藥方1598張為對照組,2018年1月—2018年12月開展中藥處方點評的藥方1679張為觀察組,對照組包含治未病科326張、急診科224張、婦產科206張、內科346張、兒科194張、皮膚科204張、骨科98張。觀察組包含治未病科305張、急診科201張、婦產科295張、內科246張、兒科214張、皮膚科109張、骨科309張。2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未開展中藥處方點評。觀察組已開展中藥處方點評:(1)建立點評小組:由經驗豐富,且資歷較深的中藥師擔任其組長,成立點評小組,小組人員經專業培訓后上崗,每月定期抽查100張中藥處方,每張處方需2人或2人以上進行點評,點評后由組長進行總結并公布。(2)點評內容:處方的前記、正文、后記內容,包括書寫是否規范,內容有否遺漏、錯字或標注錯誤,處方醫師、藥師是否簽章,中藥飲片名稱、用法用量及配伍,臨床診斷等。(3)不合理用藥:①用藥禁忌,如哺乳期產婦及孕婦等禁止服用。②用法用量異常,如在細辛用至30 g,黑順片(炮附片)用至30 g,山豆根用至10 g。藥方中,因細辛、黑順片、山豆根的用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中,明確規定用藥范圍分別為1~3 g,3~15 g,3~6 g,故此藥方為超劑量藥方,給予患者的藥物劑量超出標準或低于標準,可能會導致患者病情加重或對患者病情沒有起到治療作用,應依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合理給藥。③大處方,除特殊疾病及慢性疾病外,門診開具中藥處方劑量超于7 d、急診開具中藥處方劑量超于3 d。④重復用藥,在同一張藥方中出現同一種中藥飲片。⑤診斷與用藥不相符,其開具的藥方不具備治療患者疾病的藥物及藥效。⑥配伍禁忌,中藥處方中包含“十九畏”及“十八反”藥物。如甘草與海藻或附子(黑順片)與法半夏在同一張中藥處方中出現。(4)設立管理部門:加大監督力度,規范醫生的工作態度,設立獎懲制度,獎勵點評結果優秀的醫生,懲罰點評結果不理想的醫生,促進臨床中藥飲片使用效率的提升。
1.3 觀察指標 對比2組不合理用藥情況,依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進一步加強中藥飲片處方質量管理強化合理使用的通知》(國中醫藥醫政發[2015]29號)[3]、《中藥處方格式及書寫規范》(國中醫藥醫政發[2010]57號)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內的相關規定,進行中藥處方點評,包含:用藥禁忌、用法用量異常、大處方、重復用藥、診斷與用藥不相符、配伍禁忌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率(%)描述,采取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不合理用藥情況比較 觀察組不合理用藥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不合理用藥情況比較 (例,%)
2.2 2組患者醫患糾紛發生率對比 2組醫患糾紛發生率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醫患糾紛發生率對比 (例,%)
隨著我國科技經濟的不斷發展,其醫療技術也在不斷提升,臨床治療對中藥處方的應用越來越普遍,其臨床治療價值受到眾多患者的肯定與認可。中藥處方在臨床合理使用,可有效提高其臨床治療效果,具備經濟性較高、不良反應少等優勢[4]。但目前臨床中藥飲片的使用仍存在著許多不合理用藥的情況,用法用量異常、大處方、重復用藥、診斷與用藥不相符及配伍禁忌等問題頻繁發生,不僅影響用藥的質量,還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脅,最終導致醫患糾紛事件的發生。中藥飲片在臨床治療中有著關鍵作用,合理用藥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但不合理用藥不僅會延長患者病情治愈的時間,甚至還會加重患者的病情[5]。故開展中藥飲片處方點評工作,對中藥處方的規范性(處方用名、用法用量、藥物配伍、合理用藥)及適宜性進行全面點評,確保臨床用藥治療的安全性,促進臨床治療效果的提升,從而降低患者的看病成本,減輕患者的生活負擔。同時加強中藥處方點評制度的完善及落實,由點評小組進行藥方點評及交流,防止中藥飲片不合理用藥情況的發生,從而有效規范醫生中藥處方的準確性。同時建立中藥處方點評的獎懲制度,從而促進醫生自我能力的提升,對不同病證及藥物機制進行學習,為患者提供更有效、合理的醫療服務。
中藥處方點評主要是對藥物的使用進行監管,避免中藥處方中出現藥物不合理使用的情況,通過對中藥處方的用藥內容及用藥結構等方面進行全面點評,有效規范醫生處方用藥的合理性,提高中藥處方的治療效果,降低用藥不合理事件的發生率。同時有針對性地對中藥處方出現的用藥禁忌、用法用量異常、大處方、重復用藥、診斷與用藥不相符、配伍禁忌等不合理用藥情況進行中藥處方點評,促進藥方質量的提升。本院開展中藥處方點評工作后,中藥飲片的不合理使用數量呈下降趨勢。
本研究中,觀察組不合理用藥率為1.55%(26/1679),顯著低于對照組的7.01%(112/159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中藥處方點評的應用可有效降低中藥飲片不合理用藥的發生率,促進藥物的合理性使用。觀察組醫患糾紛發生率(0.60%)明顯低于對照組(6.70%)(P<0.05),表明可有效降低藥物不合理使用事故的發生率,促進醫患關系的緩解,提高患者對醫院治療的信任度,提高患者治療的配合度,提升其臨床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中藥處方點評在中藥飲片使用中的應用,對中藥飲片的合理用藥有促進作用,可有效監測中藥飲片的用藥質量,同時避免了患者用藥不合理而導致病情加重或治愈時間延緩情況的發生,有效改善醫患關系,且保障了患者的用藥安全。中藥處方點評的臨床應用對臨床治療效果有顯著改善,值得廣泛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