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靜 張 潔 王素娟
膿毒癥(Sepsis)是由感染而引起的全身系統性有害宿主反應,是嚴重感染、創傷、燒傷、休克及外科手術后的常見并發癥,其誘發的膿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己成為重癥醫學科的主要死因。目前對膿毒癥的病理生理過程方面的認識逐漸加深,研究表明,凝血系統的活化促進了膿毒癥的發展,抑制凝血系統活化則可抑制失控性炎癥反應,改善膿毒癥患者的預后[1]。
膿毒癥患者普遍存在凝血紊亂[2],而血小板計數在凝血功能紊亂發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3]。血小板是介導危重癥患者凝血和炎癥反應的關鍵因素,是聯系內源性和獲得性免疫應答的橋梁,血小板受炎癥或非炎癥刺激發生活化時,結構及功能均發生改變,且隨著患者病程的加重和惡化,血小板的功能障礙程度相應加重,在膿毒癥的發生、發展和轉歸中具有重要作用。血小板能夠正確、敏感地反映危重患者的病情及預后[4,5]。近年來我們在西醫對癥治療基礎上加用傳統中藥復方制劑治療已取得一定臨床療效,有效改善了膿毒癥患者的愈后。我們通過本臨床研究來探討溫陽敗毒飲對膿毒癥血小板參數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取 2016年7月—2018年12月我院重癥醫學科收治的膿毒癥患者60例,均參照2012年美國重癥醫師協會(SCCM)和歐洲危重病醫學會(ESICM)制定的拯救膿毒癥患者行動:國際嚴重膿毒癥和膿毒性休克的治療指南,符合膿毒癥診斷標準[6]。其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齡18~75歲,平均(58.5±11.7)歲。其中肺部感染44例,腹膜炎9例,膽道感染7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治療組,2組在年齡、性別、感染部位、APACHEⅡ評分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2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
1.2 排除標準 ①入院前1周內使用過阿司匹林、潘生丁、肝素等影響血小板功能的藥物,并排除有血液病、惡性腫瘤、肝腎疾病及可引起血小板計數升高的疾病患者;②嚴重精神疾患,不能配合治療者;③不能進行常規治療及基礎生命支持,放棄積極搶救治療患者。
1.3 治療方法 2組均給予西醫基礎治療(包括控制感染、循環支持、呼吸功能支持、營養支持等對癥支持治療)。治療組:在西醫治療基礎上,加用溫陽敗毒飲,每日1劑,早晚分服,連用3 d。溫陽敗毒飲組成:金銀花30 g,蒲公英30 g,附片30 g。精確進行藥材劑量稱量; 具體制法:嚴格選用道地藥材,由山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藥劑科煎藥房用煎藥機統一代煎,濃縮為每劑200 ml。
1.4 觀察指標及檢測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分別于1 d、3 d應用負壓采血針抽取靜脈血 5 ml,以配備比例為1∶9的枸櫞酸鈉真空抗凝管抗凝,輕搖勻后于30 min內送檢,采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分析檢測,測定PLT、MPV、PDW、P-LCR水平。觀察治療前后2組APACHE Ⅱ評分,比較2組28 d病死率。
1.5 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或單因素方差分析,采用均數±標準差進行統計描述,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Ridit分析,相關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關系數。所有操作均在統計軟件SPSS 17.0上進行。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PLT、MPV、PDW、P-LCR水平及APACHEⅡ評分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治療1 d、3 d后PLT較用藥前升高,MPV、PCT、PDW較用藥前明顯下降,但治療組、對照組1 d后PLT、MPV、PCT、PDW較用藥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治療3 d后PLT、MPV、PDW、P-LCR較用藥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3 d后PLT、MPV、PDW、P-LCR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28 d病死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表4。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APACHEⅡ評分比較 (例,

表3 2組患者PLT、MPV、PDW、P-LCR水平比較 (例,

表4 2組患者膿毒癥預后比較 (例,%)
伴有急性器官功能障礙的嚴重膿毒癥是ICU患者死亡最重要的原因。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侵入性診療措施的增加、微生物耐藥及免疫抑制患者的增多,膿毒癥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3]。盡管對膿毒癥的研究及治療投入了巨額的資金,但現有的西醫治療方法主要從早期液體復蘇、抗生素使用、器官功能支持、抑制細胞調亡、抗炎性介質治療等方面尋求突破,其病死率仍居高不下,亟待從中醫學尋求治療膿毒癥的新途徑[7]。
目前對膿毒癥的病理生理過程方面的認識逐漸加深,研究表明,凝血系統的活化促進了膿毒癥的發展,而血小板在炎癥和凝血之間起著重要的作用[8]。嚴重膿毒癥時骨髓往往是最易受累的器官之一,目前研究表明膿毒癥患者可發生血小板計數(PLT)減少,尤其在膿毒癥早期階段即出現,而且隨著病情惡化有進一步下降趨勢,且其下降程度與病死率呈正相關[9,10]。本研究顯示,膿毒癥患者不僅PLT顯著下降,MPV及PDW、P-LCR均增大,提示膿毒癥患者體內有大量血小板黏附、聚集而高度活化,造成循環血中血小板明顯減少[11]。
“毒”作為一種危害人體較強烈的致病因素逐步得到認識,并作為中醫病因病機學說的重要因素被提出[12],針對毒邪采用解毒法、排毒法、抗毒法等治療方法,本課題所用溫陽敗毒飲為山西名醫趙杰主任的經驗方,臨床用于熱毒熾盛,損傷陽氣之證,取得較好臨床效果。溫陽敗毒飲中有金銀花、蒲公英、附片三味藥,由苡仁附子敗醬散、清瘟敗毒飲為基礎加減。其中附片回陽救逆,金銀花、蒲公英清熱解毒,其方藥具有拮抗內毒素及炎性細胞因子、調節免疫反應,保護內皮細胞等作用。溫陽敗毒飲治療組治療1 d、3 d PLT與治療前及對照組比較均有所回升,MPV、PDW、P-LCR與治療前及對照組比較有明顯的下降,表明溫陽敗毒飲能改善膿毒癥患者存在的血小板活化、聚集,減少血小板消耗。 并且在降低膿毒癥患者APACHEⅡ評分,縮短患者ICU住院時間,降低ICU患者出血發生率方面存在明顯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