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鳳君 鐘卓丹 莫燦輝 張偉蘭
慢性胃炎是胃黏膜的上皮組織受到各種致病因子的長時間侵襲引起的慢性炎癥反應,是臨床中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該病的發病機制較為復雜,在治療中及治療康復后病情易反復。中醫藥對于慢性胃炎也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慢性胃炎中醫病名診斷以癥狀診斷為主,在中醫學中屬“胃脘痛”“痞滿”“反酸”等范疇。辨證論治是中醫藥治病的基本原則,在臨床上脾胃氣虛是慢性胃炎辨證論治的重要證型之一,表現為上腹部隱痛、餐后加重、疲倦乏力、四肢不溫、大便稀溏等,子午流注針法是通過五腧穴對臟腑疾病進行治療,子午,即時間變化。流注,即十二經脈氣血運行的過程,以及在十二經脈的井、滎、輸(原)、經、合等特定腧穴上所呈現的氣血盛衰情況,為患者提供適宜的針灸治療,對癥狀的緩解起到一定的作用,而采用中藥封包則是將加熱好的中藥藥包作用于穴位上,治療效果較好。因此可以通過中藥封包配合子午流注治療,對臨床治療的質量進行提升[1]。本研究就中藥封包配合子午流注治療脾胃氣虛型慢性胃炎的效果進行觀察,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3月—2019年7月廣東省中醫院大學城醫院消化科門診和病房收治的脾胃氣虛型慢性胃炎患者60例,其中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診斷標準 內鏡下診斷慢性胃炎,排除其他器質性病變患者。
1.2.2 中醫證候診斷標準 參考《慢性胃炎中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2017)》脾胃氣虛證:主癥:①胃脘脹滿或胃痛隱隱;②餐后加重;③疲倦乏力。次癥:①納呆;②四肢不溫;③大便溏薄。舌脈:①舌淡或有齒印,苔薄白;②脈虛弱。主癥要求至少2項,次癥至少1項。
1.3 治療方法 在常規藥物治療基礎上,給予中藥封包和子午流注治療的患者為治療組(30例),給予中藥封包治療的為對照組(30例),具體方案如下:對照組:中藥封包治療,結合患者的病情選擇適宜的中藥治療方法,如患者出現食欲減退、胃部反酸、噯氣、胸痛胸悶、無腹痛,未見黑便,隨著病情的加重,胃部不適感增加、噯氣,偶爾存在反酸、惡心等,診斷為(脾胃氣虛型)胃痞病,采用香砂六君湯辨證加減;患者出現精神稍倦、上腹部脹滿不適、噯氣反酸、口干口苦,無腹痛、無惡心、無頭暈頭痛、無胸悶胸痛、大便稀溏,水樣便,1~2次/d,則可診斷為(脾胃虛弱型)胃痞病,通過健脾益氣的方式進行治療,藥擬參苓白術散加減[2,3]。治療組:中藥封包治療與對照組一致,同時聯合使用子午流注治療:使用低頻脈沖理療儀,依患者的病癥擬選的穴位查詢其最佳的治療時間,患者采用仰臥的方式,將手肘以下區域、膝蓋以下區域充分暴露后,選擇足三里、內關、氣海組作為主要的穴位,采用專利的交流、雙側的、正弦波和三角波交替的螺旋波技術,對患者穴位進行刺激,治進行雙側經絡對稱疏通,達到經絡整體治療效果,每天治療1次[4]。2組治療療程均為5 d。
1.4 觀察指標 對比2組患者噯氣、反酸、腹痛、胃脘不適癥狀開始緩解時間、康復時間。


表1 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治療組整體的治療效果(癥狀緩解時間、康復時間)均更加理想,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1)P<0.001,2)P<0.01
對于有癥狀的慢性胃炎需要及時治療,如不能及時進行疾病的控制,可能出現疾病遷延不愈。常規西藥治療主要是通過抑制胃酸分泌和提升胃動力的方式,但是容易出現各種藥物不良反應,一旦停藥,病情反復明顯,而中醫認為該病與脾胃虛弱、情志失調、飲食不節、藥物、外邪(幽門螺桿菌感染)等多種因素有關,上述因素損傷脾胃,致運化失司,升降失常,而發生氣滯、濕阻、寒凝、火郁、血瘀等,表現為胃痛、脹滿等癥狀。雖然疾病發病的部位在胃,但是傷及臟腑,病機則為虛實夾雜,因此易導致氣虛血脈瘀滯[5,6]。中醫采用中藥封包治療的方式,借助四君子湯為基礎益氣補脾,同時采用加熱的封包的方法對胃部進行調理,起到溫胃散寒養胃的目的。本藥方屬于脾胃氣虛型慢性胃炎調理的常用方劑,也是進行補氣調理的基礎方劑,藥方對于脾胃虛弱的患者來講效果較為理想,對于脾胃中的氣滯等問題充分調理,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但是藥物對于患者來講見效的時間過長,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可能出現配合度不足的問題;在中藥封包治療的基礎上采用子午流注治療的方式,是一種按照時間選擇穴位的方式,結合人體氣血流注經絡時,按照時間的周期性盛衰改變規律,在人脈交會穴中出現周期性開闔的特點,按照時間選擇更加適宜的穴位,對其進行刺激,并且伴隨著中醫新理論、新技術的發展,可以采用理療儀等醫療器械為患者提供治療,電極貼片代替毫針,真實模擬針灸的各種技法,降低針刺對患者的傷害,這樣可以使效果更加理想,穴位的選擇更加適宜治療的需要,調理人體內環境,平衡陰陽,通經活絡,活血通脈,使之達到整體調節的效果,可見上述兩種方式聯合使用,采用內服外用相結合的方法,可全面提升治療的質量[7,8]。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整體的治療效果(癥狀緩解時間、康復時間)均更加理想,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梢?脾胃氣虛型慢性胃炎聯合使用穴位貼敷配合子午流注治療,相比較于對照組患者的癥狀改善效果更加理想,緩解癥狀的時間縮短,噯氣、反酸、腹痛、胃脘部不適癥狀改善狀況良好,整體的治療效果理想,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