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衛東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臨床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常見群體為中老年人。該病的臨床癥狀為反復發作的喘息、咳嗽或胸悶等[1]。引發該病的因素較為復雜,主要分為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其中塵螨是誘發該病的重要原因之一[2]。臨床上常采用西醫給藥的方式進行治療,雖然該方式能夠有效地抑制病情,但由于治療時間長,容易使患者產生藥物耐受性,且出現不良反應。有研究指出[3],小青龍湯結合穴位敷貼治療老年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患者,能夠有效緩解其臨床癥狀,使其肺部功能得到良好改善。基于此,本研究選擇2018年5月—2019年4月收治的 70例老年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患者進行臨床觀察,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5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70例老年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患者,嚴格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中藥組和西藥組。中藥組共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齡66~80歲,平均年齡(71.62±2.62)歲;病程1~15年,平均病程(12.62±0.54)年。西藥組共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齡66~81歲,平均年齡(70.48±2.74)歲。病程1~16年,平均病程(12.15±0.47)年。2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參與此次研究的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曉且同意;研究經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后開展。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經臨床診斷確診為支氣管哮喘的患者;具有反復發作喘息、氣急的患者。排除標準:具有嚴重精神障礙的患者;具有心肝腎嚴重疾病的患者。
1.3 治療方法 西藥組采用常規西醫給藥方式治療,予以沙丁胺醇(蘇州弘森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4129)口服治療,1~2片/次,3次/d。中藥組予以小青龍湯加減結合穴位敷貼進行治療。取去節麻黃10 g,細辛5 g,干姜10 g,白芍10 g,去皮桂枝10 g,五味子4 g,清半夏10 g,炙甘草10 g置入煎藥煲中用水煎煮制成小青龍湯。若患者咳痰較多,則加杏仁5 g,款冬花5 g以化痰。取汁100 ml溫服,1劑/次,2次/d。取細辛5 g,五味子4 g,去節麻黃10 g,白芥子10 g與姜汁混合攪拌制成藥餅,敷貼于定喘、列缺等穴位,每次敷貼45 min,隔1天敷貼一次。每7 d為一個療程,2組患者均持續治療2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 對比2組患者的臨床療效、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及肺部功能改善情況。顯效:喘息、咳嗽或胸悶等臨床癥狀有明顯的改善,肺部哮鳴音完全消失;有效:喘息、咳嗽或胸悶等臨床癥狀有所改善,但不明顯,肺部哮鳴音有所減弱;無效:治療后病情未發生好轉或病情惡化。臨床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肺部功能指標包括1 s用氣呼氣量(FEV1)和最大呼吸量/用力呼氣量(FEV/FVC)。FEV1的正常值范圍:男(3.18±0.12)L;女(2.31±0.05)L。(FEV/FVC)的正常值范圍:83%。

2.1 2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治療后,中藥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與西藥組相比,明顯更高(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例,%)
2.2 2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對比 治療后中藥組患者喘息、咳嗽、胸悶的改善時間顯著短于西藥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對比 (例,
2.3 2組患者治療前后肺部功能水平對比 治療前2組患者的肺部功能水平指標均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中藥組患者的肺部功能水平指標顯著優于西藥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肺部功能水平對比 (例,
隨著環境的日益惡化,支氣管哮喘的發病率逐漸增加。支氣管哮喘多在清晨或夜間發作,若不及時治療,病情會日趨加重導致患者身體健康受到不利的影響[4]。對于在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的患者,臨床上常予以西醫給藥的方式進行抗炎、平喘治療,但由于該病病程較長,長時間服用會導致患者對藥物產生耐受性,不利于身體健康的恢復。有學者指出[5],采取中醫治療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患者,能夠在改善病情的同時,對其身體機制進行調理,起到補腎益脾、行氣活血的作用。
在中醫學理論中,支氣管哮喘歸于“喘證”“哮證”的范疇,主要以平喘止咳、調理脾肺等為主要目的。小青龍湯出自《傷寒論》,其具有溫肺化飲、辛溫解表的功效,由麻黃、細辛、干姜、五味子等中藥成分組成[6]。而穴位敷貼能夠對機體起到刺激及調節的作用,可以溝通表里,貫穿上下。二者結合治療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患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臨床癥狀,并且起到調整身心的作用。本研究顯示,治療后中藥組的臨床總有效率為88.57%,顯著高于西藥組(68.57%)(P<0.05)。該結果表明,予以老年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患者小青龍湯加減結合穴位敷貼治療,能夠更有效地緩解其喘息、咳嗽等臨床癥狀。小青龍湯內含的干姜及細辛具有辛溫肺脾的功效,能夠改善脾肺功能。清半夏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搭配麻黃與桂枝發散風寒。五味子能夠斂肺止咳,加上炙甘草調和諸藥,使平喘止咳等功效得到發揮。杏仁與款冬花具有化痰的功效,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中藥藥方成分的增減,能夠更有針對性地幫助患者改善病情。穴位敷貼能夠刺激相應穴位的皮部,通過皮膚吸收,使其通過經絡的傳導和調整,改善其經絡氣血的運行[7]。本研究顯示,治療后中藥組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均短于西藥組(P<0.05)。該結果表明,使用小青龍湯加減結合穴位敷貼治療老年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患者,能夠更快速地緩解其臨床癥狀,促進其身體健康的恢復。常規西藥治療雖然能夠對喘息、咳嗽等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但由于治療時間長,患者對藥物的耐受性也隨之出現,從而導致患者身體健康的恢復時間延長。小青龍湯加減能夠激活腺苷酸環化酶,使細胞內的環磷酸腺苷含量得到增加,進而抑制支氣管平滑肌的增厚,使患者能夠更快速地緩解喘息、咳嗽等臨床癥狀。而穴位敷貼通過藥物直接刺激穴位,使敷藥穴位通過皮膚吸收,激發患者機體的經氣,使經脈功能得到有效調動。通過二者結合治療,縮短臨床癥狀的改善時間,在改善其臨床癥狀的同時,對脾肺進行調理,使患者的肺部功能水平能夠得到有效的回升。本研究顯示,2組患者的肺部功能水平指標在治療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中藥組患者的肺部功能水平指標顯著優于西藥組(P<0.05)。該結果與上述結論相符。此外,中醫學理論除了注重疾病的治療外還強調對患者進行身體調理,其基本原則為宣肺化痰、調理肺腎等。通過小青龍湯加減平喘止咳,使患者能夠減弱其肺部啰音,有效改善其喘息、咳嗽的癥狀,降低肺部功能的損害,使其得到有效回升。穴位敷貼直接作用于其皮膚,使藥性從敷貼部位的毛孔進入其腠理,通經活絡,促進血液的循環,讓化痰溫陽藥物通過穴位發揮其作用,進一步使肺部功能得到改善。小青龍湯加減結合穴位敷貼治療老年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患者,其作用效果更為顯著。
綜上所述,老年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患者接受小青龍湯加減結合穴位敷貼治療,能夠更快速有效地緩解其喘息、咳嗽等臨床癥狀,有利于肺部功能的提升,同時能夠調理其身體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