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渭
摘要:鄉鎮財政專項資金在支持農業發展、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民增收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隨著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國家對農業農村支持力度不斷加大,鄉鎮財政專項資金的撥款額度越來越大,其對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起到了巨大作用。但如何保障鄉鎮財政專項資金得到合理的配置使用、發揮應有的效能,已經成為鄉鎮財政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鑒于目前專項資金使用監管中存在的人員專業素養較低、管理制度不完善、監督機制不完善等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專項資金使用效能的發揮,使得人們對國家惠農政策產生了誤解。因此,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本文在深入分析這些問題基礎上,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決措施,為提高鄉鎮財政專項資金使用監管水平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鄉鎮財政;專項資金;監管
一、鄉鎮財政專項資金使用監管中存在的問題
(一)資金管理人員專業技能與素養較低
鄉鎮是我國最基層的行政單位,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相對較為艱苦,難以留住優秀人才,現有人員老齡化嚴重;而鄉鎮財政專項資金使用監管離不開專業化、高素質的管理人員,鄉鎮財政人員無論是在年齡上還是在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上都很難達到標準要求。首先,鄉鎮財政人員普遍學歷較低、年齡較大,這就造成人員資金管理意識和能力較差,特別是一些年齡較大的人員資金使用監管意識較低,不愿意學習新知識和參加專業技能的培訓工作,害怕在工作中出錯,進而無法擔任專項資金管理崗位的重任。其次,由于鄉鎮財政人員在任職期間升職空間較低或者受到當地惡劣工作環境的影響,鄉鎮財政人員流動性較大,大量的優秀人才紛紛選擇前途較為明朗、上升空間較大、薪資較高的單位任職,這就使得鄉鎮財政部門專業技術人員嚴重缺乏。以調查的某縣區鄉鎮財政所人員結構來看:鄉鎮財政所編制7人,條件較好的鄉鎮專業技術人員占2-3人,條件較差的鄉鎮專業技術人員1個也沒有,且受限于崗位結構比問題,已經取得專業職稱人員無法進行崗位聘任,不能享受相應薪資待遇,造成現有鄉鎮財政人員不愿從事專項資金管理工作。
(二)專項資金管理制度不夠完善
現階段,有些鄉鎮財政部門在對專項資金的使用監管上采取“一撥了之”或“一管到底”的方式,這就導致鄉鎮財政部門在撥款的過程中出現了“亂作為”或“不作為”的現象,從而無法有效實現專項資金的合理使用。而引起這種現象發生的主要原因與鄉鎮財政部門沒有建立完善的專項資金管理制度有關,其主要表現在:第一,缺乏對人員的專業培訓工作;第二,缺乏相關法規法律知識的學習;第三,人員執行能力較低,專項資金使用監管在實行時不了了之;第三,沒有對專項資金管理人員的崗位職責進行劃分,使得人員渙散,工作流程混亂;第四,相關人員的責任意識較差,并沒有切實根據實地的考察或者調研的結果進行資金的申報,從而出現亂作為的現象。第五,缺乏對專項資金的嚴格把控,從而使得專項資金無法得到合理的使用。
(三)監督機制不完善
鄉鎮財政資金監管的主要機構是由財政部門和審計部門負責的。在專業的財政部門人員和審計人員的管理下,使專項資金得到合理的配置。但在實際執行中,由于有些鄉鎮財政資金監管的機制并不完善,使得專項資金在項目實施環節都是由項目負責人員進行管理,財政部門僅僅負責項目建設資金的撥付,沒有參與對項目其他環節進行監管。同時,資金監管的方式一般都是在事后進行監管評價,事前和事中缺乏必要有效的監管,形成不合規項目已經完工,倒逼財政資金不得不付的局面。另外,資金監管不到位、資金使用不合理、專項資金隨便挪用等現象頻發,使得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益大打折扣,影響了國家各項惠農政策的落實。例如:近年我國城市化進程中,涉及拆遷鄉鎮較多且征遷資金數額巨大,專項資金的使用監管情況復雜,單個部門無法對項目實施和資金有效使用進行的全程跟蹤監督,導致征遷資金監管困難,常年處于高風險區域。
二、鄉鎮財政專項資金使用監管中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提升資金管理人員的素質
人是第一生產要素因此提升資金管理人員的素質是重中之重,首先,必須加強人員后續繼續教育。通過實行輪崗制、輪訓制、專項培訓,調動在職人員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其努力學習財政資金管理的知識,掌握相關的法律和法規,提升自身業務素質,減少違法亂紀現象的發生,擁有解決各類突發問題的能力。其次,營造單位“按章辦事、違章處罰”的氛圍,明確財政專項資金管理崗位職責,在強化崗位職責同時加強人員廉政教育,最終實現管理工作標準化,杜絕“貪污、挪用公款”現象的發生。最后,切實解決鄉鎮專業人員流失問題,使基層留得住人。通過績效考核,對技術人員的專業能力、工作態度、工作能力、道德素養等進行評價,對貢獻較大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物質上的獎勵和工作上的調整,例如:增加升職機會、增加職稱晉升機會等。同時,還可以實行崗位聘任工資制,提高相應崗位待遇,以在根本上留住更多的專業技術人才。
(二)建立完善的專項資金管理制度與體系
建立完善的專項資金管理制度不僅能對人員的工作執行情況進行衡量監督,還能夠保障合理使用專項資金,對提高財政專項資金的管理水平起著重要的作用。例如:各部門人員通過嚴格執行專項資金管理制度,能夠有效減少專項資金的被挪用。還能夠很大程度上減少有些管理人員由于一己之利發生的以權謀私、貪污現象。
建立完善的專項資金管理制度還需要制定明確的崗位權責范圍,一旦專項資金管理使用出現違規違法情況,則需要相關人員承擔相應責任,提高資金管理人員的戒懼心,保障專項資金的全面落實和順利撥付。
建立完善的專項資金管理體系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做到資金撥付的公開透明和即時性,提高資金流轉效率;建立定期的相關部門協調會,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解決,加強業務和資金管理部門之間的合作和相互配合,減少內耗和信息不暢造成的問題,提高工作效率,進而保障財政專項資金管理體系的安全高效運轉,例如:網上限時辦結制的實施,對于提高工作效率,減少人員工作拖沓起到巨大作用。
(三)建立資金監管信息平臺,完善監督機制
1.建立資金監管信息平臺
我國目前已進入了信息化和互聯網時代,在這種背景下,各級財政部門應該全面應用互聯網技術,建立財政資金監管信息平臺。在暢通部門之間聯系的基礎上,保障下達的資金、文件等能夠得到及時落實。同時,利用監管信息平臺對資金的使用用途、各部門的監管職責、鄉鎮的財政資金監管情況等信息進行及時管理。例如:鄉鎮財政部門通過依托互聯網技術,能夠對補貼的人口或者補貼的面積等進行了解和掌握,從而對資金進行上報。另外,還能夠借助互聯網對鄉村建設、文化、交通等方面的數據進行統計和上報,從而能夠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
2.完善監督機制
通過資金預算管理、政府采購、項目績效評價的實施,建立完整的專項資金事前、事中、事后監督機制,使鄉鎮財政能夠參與到專項資金使用的每個環節;建立抽查和不定期檢查制度,及時了解資金使用情況;加強內部控制制度,完善資金內部監督管理;縣級財政通過業務指導和開展日常監督實現對專項資金的監管,對于鄉鎮重點領域或重大項目的專項資金,必要時實行上級財政代管制度,以保障財政資金適用范圍更加合理;審計部門及時跟進,通過專項審計,對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和效益進行評價和追責。最終通過全面監督,促進鄉鎮財政專項資金使用監管水平的不斷提高。
三、結術語
本文通過對鄉鎮財政專項資金使用監管情況進行全面的分析后,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對策,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資金管理的效果。鄉鎮財政專項資金與農村農民的生產和生活息息相關,鄉鎮財政專項資金使用監管不到位則會大大降低農村農民的生活水平,這對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美麗鄉村均產生了不良的影響。因此,加強對鄉鎮財政專項資金使用監管至關重要。本文通過解決專項資金管理中存在的人員問題、制度問題、監督機制問題等,實現對專項資金使用的有效監管,從而切實保障了農業農村農民的根本利益。
參考文獻:
[1]賀可斌.淺談鄉鎮財政資金監管的問題及對策[J].納稅,2018,12 (34):100+103.
[2]戰懷芳.加強財政資金及專項資金監督管理的思考及探索[J].納稅,2019,13 (04):184.